校本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以《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为例
2018-11-28俞洁岚
俞洁岚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福建莆田 351144)
引 言
校本课程是依据学校的教学宗旨与当地区域的情况由学校和教师自主选择开发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其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更广泛地满足各个学生阶层的发展需要,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将所学的知识得以应用。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新课改的号召,相继开发出一批校本课程。其中笔者所编写的校本课程《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介绍了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并结合当地区域情况讲解如何选择适宜的农作物。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
(一)就地取材
校本课程的编写最重要的是课程内容的选择,既然是高中地理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选修教学内容,就应结合学校学生选课指导手册与当地区域情况[1]。例如,我们在编写《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时结合当地气候、地形地貌情况,分析其农业区域特点。
(二)精选精编
地理学科知识覆盖面较广,一本校本课程教材不可能囊括所有知识点。故校本课程教材在编写时应选择比较经典的教学案例,使之能更好地诠释出知识点,再结合学生当前普遍的学习情况予以进一步编排,让学生能排除对地理知识的疑虑,愿意主动学,教师也便于引导[2]。例如,在编写《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校本课程教材时可选用学生熟知的几大国家,探讨这几大国家主要的农业地域特色,后带出我们本地农业地域特色,让学生进行比较。
二、校本课程的应用策略
(一)搜集资料,拓展内容
选修模块应用在地理这门学科资源开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重要构成。譬如在必修二的地理课中,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拓展相应的内容。如结合旅游地理讲一讲莆田的历史文化地位、主要的地形地貌。莆田历来为闽中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昌盛、经济繁荣而又充满生机活力的古府新市。境内有南北洋、东西乡、鲤城赖店盆地三大平原,是农业的主产区。平原地区一年三熟,山区两熟,适宜于亚热带农作物生长。如此一来,既结合了现有的课程资源,又让课程与生活更贴近、更紧密。
(二)联系生活,简化问题
事必躬行才能知道其作用,才能体会其深刻意义。学到的知识要投入到生活实践中去才会有所收获,如果不能融于生活,联系实际,那也只是把知识单纯地输入而已,并没有输出。现如今,大多数学生不能有效地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只是专注于课本上的知识而忽略其真正的应用。这是一个值得教师和家长反思的现实问题。地理这门课程恰恰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它专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对于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必然要重点关注相关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可以结合户外体验、动手实践、实地考察等手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知识的实践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有联系实际,所学的知识才是有用而且深刻的。地理知识同样如此,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科素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相应提高[3]。例如,针对有些学生不了解野外生存的相关常识的问题,地理教师就可以发挥资源优势。开发《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的校本课程,不仅对农域的形成特点进行复习,还可以拓展给学生传授一些野外生存的方法,譬如,如何找到水源、如何获取食物、如何发送求救信号、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有效选择住宿地等等生存知识,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学生能够进行实地考察和检验。如此既能提高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又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还能锻炼学生肯吃苦的精神,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三)设置教学资源,增加趣味
学校可以设置地理小型实验室供学生参观和学习,如放置一些观测天文地理的工具、制作标本的专用操作台、模拟数字化实验室等[4]。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资源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仔细揣摩和观察自然,比如可以通过天文望远镜让天文爱好者了解月球的变化、美丽的星云、神奇的恒星,进而也能够更好地了解望远镜的相关知识,比如更好地掌握望远镜地镜像形成原理及其构造和作用。此外,这些资源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其好奇心,并且拓宽其视野,有助于其更好地学习地理这门学科。如编写《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校本课程时带领学生深入到实地取材,制作标本进行评比,培养学生的兴趣。
(四)结合时事热点,开发校本课程
随着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作为当代中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方法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必须时刻关注热点新闻、社会时事等新闻动态才能拓宽自己的眼界和思维。目前大多数学生不能自主学习,对时事热点类新闻充耳不闻,更加难以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态度。作为一名教师,面对这样的现状,需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热点,突破狭隘的学习途径和传统课程的束缚,积极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渠道多方面多角度地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自身对时事热点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例如,近几年我国境内经常发生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相信学生都知道自然灾害带来的可怕危害,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尽可能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为此国家提出了“退耕还林”这一号召。例如,莆田当地为此采取了“退耕还林、退耕还果”措施,着力加大商品基地建设,形成“一海一带四基地”的格局,带动了全市水果业以枇杷、荔枝、龙眼、文旦柚为四大名果,香蕉、桃子、板栗、柚干、杨梅等全面发展的新态势。全市水果种植总面积连年攀升,水果产量不断提高。通过这样的引导,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相应的知识,还能引起他们的触动,知道环保的重要性。
结 语
综上所述,校本课程应用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是势在必行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艰巨任务,我们教师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整合,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与地理教学进一步有效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眼界,加深学生对地理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