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2018-11-28赵丽珍
赵丽珍
(广东省清远市先锋小学,广东清远 511500 )
引 言
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在读写结合实践活动中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以读促悟,揣摩作者写法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有鲜明的表达特点。因此,教师应该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挖掘课文中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切入点和激发点,依据课文特色和学生学情,领悟其中的表达方法,从而使学生真正揣摩作者的写法[1]。
S版三年级上册课文有不少关于“眼睛”的神态描写,是表现人物情感的“点睛之笔”。
在《孩子考科学家》教学中:“弟弟向哥哥挤挤眼睛,然后对达尔文说:‘爷爷,前几天老师从树上抓到一只虫子,样子怪极了,可就是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弟弟向哥哥挤眼睛传达了什么信息?笔者让学生进行表演读,并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巧借表情传达信息。兄弟俩一唱一和,互相配合,一步步引诱达尔文“上钩”。 是为了让达尔文相信他们。)
《倾斜的伞》中:“回到家里,我接过外公递过来的毛巾,看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混浊的双眼泪光点点。”(外公被丹丹的关爱感动了,眼里充满了激动与幸福)
这些表达方式,都值得让学生感悟。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探究、发现和感悟课文独特的言语魅力;还要鼓励他们从读到写,尝试运用。这是阅读教学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独当之任和重要价值所在。
二、读中积累,及时内化表达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文里有许多好词。如果能很好地积累这些好词及时运用到写作训练中,就能起到吸收、内化和表达的作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断的训练中习得语言。
教学《乡下人家》第二自然段中:“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可爱多了。”笔者先让学生把表示颜色的词语找出来并读出来。
师: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老师特别喜欢你们。
师:表示绿色的词一样吗?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不一样。(青、绿绿、碧绿)迷人!
师: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能。(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把不同的“绿”读了出来。)
师:在你们的朗读中,老师也被由不同的绿构成的迷人的景色所吸引住了。课外你还积累了哪些颜色的词呢?
生:“浅绿、嫩绿、黄澄澄、红艳艳……”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着……)
又如《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笔者引导学生明白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原因,体会儿童的生机勃勃,感受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喜爱。笔者抓住两处提炼出比喻句的妙处和融入联想的写法。
(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百盈千的孩子,……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想象“小天使”是什么样,爸爸妈妈经常说你是我的小天使,是因为爸爸妈妈爱“老师”,提炼:冰心奶奶将孩子比作小天使表达了自己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2)“女孩子、男孩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 提炼: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就是小天使,就是小太阳。
出示【我是小诗人】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积累好词及时运用到写作训练中。
儿童是天使,
欢畅活泼;
儿童如太阳,
喷发着旺盛的生命力;
儿童是花儿,
_________;
儿童______,
__________。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语言的实践运用中丰富语言的积累。积累是表达的基础,而运用能强化、深化发展原有的积累。
三、迁移写话,实践语用魅力
语文教学必须借助丰富多彩的语言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借助文本,通过感悟、感受语言使用的精妙与特点,把感受的言语现象转化为语言的实践,迁移从文本感受到的言语现象,从而提高言语表达能力[2]。
在教学《乡下人家》一课,学生领悟了“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后,笔者引导他们从读到写,尝试实践。用课内外积累的描写颜色、外形、动作的词句和动静结合的方法写一段话,描绘美丽的校园一角。学生纷纷动笔了,不大一会儿,一个个优美的句子就呈现在笔者面前了。
“学校东面的花坛漂亮极了,花坛的周围有一圈小柏树,那些挺直的小柏树就像一个个小卫兵保护了老师。”“近看,有些花儿还没绽开,只露出了含苞欲放的花苞,有的正争相竞放。”“乒乓球台左边几个活泼可爱的同学正汗流浃背地追逐争夺着一个篮球,旁边还有几个助威和喊加油的同学。”
就这样,学生把所感受的言语现象转化为语言的实践,提高了言语表达能力,也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
四、结尾续写,发掘文外之意
续写也叫续编,指有的文章结尾留下想象的空间,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读者可以遵循着原文的思路或故事情节接着写下去[3]。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一文是美国数学科普作家马丁·加德纳的作品,通过课文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从中懂得诚实守信比财富更为重要;同时,学习作者运用精彩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的方法。笔者抓住“课已结,意犹存”的结尾,让学生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从文中去发掘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本文课后的“小练笔”对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加深对课文理解有着很好的作用。通过讨论,展开想象,库伯把汽车开走后,老师全家人的表现,把当时家里各人的想法、语言、神态等几方面写成一段话。
有学生这样写道:第二天,库伯派人把车开走了,我看见爸爸脸上洋溢着淡淡的微笑。我问爸爸:“为什么让他们开走汽车呢?”爸爸抚摸着我的头,说:“老师送走的是汽车,但是——”爸爸神情严肃起来,“保住的是高尚的品德呀!”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母亲说:“对,你爸爸说得对,送走的是汽车,得到的却是心灵的快乐,这同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感到一股轻松传遍了全身,好似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
结 语
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结尾进行续写,往往令人萦怀难忘。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研究、去探索,弄清读写之间的关系,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练习,就能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也才能真正地掌握祖国的语言,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