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活动的幼儿发展评价路径解析

2018-11-28陆叶珍

名师在线 2018年7期
关键词:区域幼儿评价

陆叶珍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新城花园幼儿园,江苏苏州 215021)

引 言

当前幼儿发展评价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在真实的生活和学习背景下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区域活动以其支持、开放、动态和互动的特点,为幼儿发展评价提供了真实、自然、丰富、生态的学习情境[1]。基于区域活动,建立评价的实施路径,为针对每个幼儿的适宜指导创造条件。

一、观察——信息采集

观察是评价的基础,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能力。持之以恒地观察对解读、评价幼儿行为尤为重要。

1.明确观察目的

明确观察目的,需要明确知道“我想要了解什么”:对个体,想要观察的是什么;对整体,又想重点了解哪一方面内容,有清晰的目的和意向,才有可能在活动过程中看到期望的观察对象和目标,才能有效地记录观察所期望的有意义的行为和经验。

2.细化观察内容

基于观察目的,需要细化观察内容。以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学习情况为例,观察点一:幼儿在活动中的情绪、状态;观察点二:对材料的操作过程是什么样的;观察点三:幼儿是如何开始和结束操作的;观察点四:坚持性、专注力如何等。多角度涵盖幼儿的学习情绪、认知经验、学习风格等,有助于获得全面、客观的观察信息。

3.选择观察方式

观察的方式有很多种,实际操作中可多种方式相结合:重点跟踪式观察、定点蹲守式观察、循环式扫描观察等,根据具体情况多种方式灵活运用,或全面了解幼儿区域活动的整体进展状况,或深入把握幼儿参与某一类型区域的活动情况,或细致观察幼儿个体的区域活动情况。

二、记录——数据实录

伴随着观察,需要形成客观记录,借助于相应的工具与方法,采用图文方式,用文字、照片、现场录影录音等叙事性形式,综合、多元地再现幼儿的发展现状。

1.文字描述记录

真实记下幼儿实际发生的描述性的笔记而非解释性或者判断性的话。或有目的地对幼儿做持续的跟踪观察,记录其行为的发展变化;或在一阶段内计划某一发展维度的观察,对相应事件中幼儿的状况进行记录;或对区域中幼儿发生的有价值、有趣、有明显进展的不同情境,以简短故事的方式记录。

2.作品取样记录

以具有代表性的各类作品记录下对幼儿的行为与发展。教师和幼儿合作收集幼儿区域活动中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各类作品:数学、音乐、美工、阅读,如各种记录单、调查表、泥工、绘画、自编的小书等,以真实地呈现幼儿的发展轨迹及发展进程。

3.影像资料记录

借助录音、摄像、拍照等方式对某一情境或事件发生的过程进行原始、真实的记录。幼儿叙述自编故事时的录音带、创编舞蹈时的录影带、一张反映几个幼儿正在合作探究某一实物时的摄影作品、集体创作或积木建构的照片、成人记录幼儿描述的故事或事件等是评价幼儿的重要内容及来源。

三、分析——行为解读

基于原始信息,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解读和分析,从认知、技能、情感、能力、态度等多方面剖析其形成的主客观原因,为后续指导提供依据。

1.应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形成整体形象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出发对幼儿的整体学习和发展做出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分领域提出了合理目标和期望。在观察、分析幼儿行为时,通过熟记五大领域及其目标,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形象,有助于科学、精准地解读幼儿。

2.基于具体情境解读成因

对幼儿某方面的分析需在整个背景下进行,兼顾影响幼儿表现的多种因素,包括行为产生背景、活动的内容、互动关系、发生的因果等,了解其发生的脉络和缘由、事情的原因(动机)、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等,透过表层现象形成客观、全面的解读,避免得出偏颇的分析。

3.以发展眼光分析判断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幼儿,对个体幼儿行为解读既建立在一般幼儿的概念上,同时又基于个体的纵向分析解读;关注整体,既基于幼儿现有水平,又基于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来形成基于个体的分析判断。

四、判断——策略支持

基于幼儿发展现状解读分析,提供适宜的方法策略、观念引领、环境优化、行为支持等,多方法、多途径促进幼儿发展。

1.显性指导策略

在显性指导策略中,以教师自身为影响媒介,选择时机与方式,巧妙地采取多种方式,或合作,或示范,或启发,实施适宜干预的策略,以引导与改善幼儿的行为,向着预期的教育目标发展[2]。

①定位角色。明确在区域活动中担任的角色与职责,以兴趣的激发者、信息的导航者、思考的合作者、探究的支持者,适时、适宜地介入幼儿的活动,在观察判断中,分析幼儿,解读幼儿,磨炼教育直觉,为有针对性的介入指导做铺垫。②把握时机。结合幼儿活动的具体情境,分析指导的适宜时机:幼儿的探究兴趣即将消失时;幼儿有求助需求时;认知困难出现时;发生纠纷,险情即将出现时;幼儿的行为希望得到成人认可时等,以此梳理、总结介入时机的适宜情况,形成操作原则,引导教师对介入时机的清晰认识。③适宜介入。归纳几种介入的方式方法,明确适用情况与情境,如:以平行式指导对幼儿活动起榜样示范;以交叉式指导,通过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对幼儿的行为做出语言或动作上的反馈;或在出现严重的攻击性行为、存在安全隐患时,以垂直指导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与领导,结合对幼儿行为的具体观察与解读,各种方式灵活运用。

2.隐性指导策略

在隐性指导策略中,以环境为影响媒介,通过优化环境中的空间、时间、材料等因素,充分发挥环境的潜在教育价值,影响幼儿的活动行为,支持和引导幼儿学习发展。

①以空间为媒介。从幼儿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区域空间,处理好动与静、封闭与开放、独立与组合之间的关系,以合理的空间密度、适宜的空间结构、灵活的空间布局引发开放、动态的区域空间建构,促使幼儿有效参与、良性交往和互动。②以时间为媒介。以充足的时间保障幼儿充分自主的活动需求;以开放的活动时间给予幼儿把控活动节奏的自主权;以弹性的时间与其他活动(生活活动、集体教学活动)互生互补,使幼儿经验有机整合。③以材料为媒介。以材料的目的性、层次性、变化性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满足个性化需求,发挥材料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双向关系,间接地暗示、调整幼儿的建构活动,支持多种经验的拓展。

结 语

幼儿发展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以便提供适宜的指导和帮助,基于区域活动的幼儿发展评价,建立路径,明确每一步的实施重点,以评价来引导幼儿适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燕.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对教师角色的挑战[J].学前教育:幼教版,2006,(3):14-15.

[2]李蕙玲.幼儿发展性评价方式方法多元化的探索与思考[J].福建教学研究,2006,(12):47-48.

猜你喜欢

区域幼儿评价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分割区域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区域发展篇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