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四川明宇足球俱乐部为例

2018-11-27牟晓珊

运动精品 2018年4期
关键词:后备俱乐部足球

牟晓珊



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四川明宇足球俱乐部为例

牟晓珊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体育系,四川 成都 611743)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对四川明宇足球俱乐部(以下简称“俱乐部”)的办学理念、人力资源配备、管理模式、训练模式、文化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其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为实现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并对四川明宇足球俱乐部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析。指出组建专业的管理团队、解决学员的“出路”问题、汇聚社会多方资源、形成“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等成为俱乐部未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足球;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在中国体育职业化、社会化进程中,中国足球首当其冲,于1992年率先开启职业化改革之路。尽管如今的中国足球远不及当年的“风光”,但中超联赛上广州恒大的优秀表现,重新得到广大球迷的支持以及社会的关注。中国足球事业要想发展,其关键在于“人”,最重要的是对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建设。1985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曾提出:“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的内涵体现了要想成为足球强国,首先必须成为足球大国,增加我国的足球人口,培育优秀的足球后备人才。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重提“足球从娃娃抓起”,并于2015年教育部提出发展“校园足球”的计划,让足球回归校园,扩大足球后备人才的人口基数,为我国足球未来发展指明了道路。目前,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出现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呈现出“青黄不接”的发展现状。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不仅有个人因素,还有家庭因素、国家政策因素、社会大环境因素等。如何使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得到全面可持续发展成为众多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四川明宇足球俱乐部“体教结合”与“政府—俱乐部—家庭结合”互补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剖析,分析该培养模式的优劣势,为丰富和完善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发展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资料,检索“中国知网”及互联网相关体育学术期刊,搜集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并对相关信息加以整理分析。

1.2 实地考察法

通过对俱乐部管理人员、教练员、学员的接触沟通,搜集到对本文具有研究价值的一手资料。

1.3 专家访谈法

对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拜访或电话访问,以确保文章内容的可靠性和全面性。

1.4 逻辑分析法

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后,结合自身理解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

2.1.1足球管理体制职业化改革前阶段(1949—1992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了发展我国的足球事业,扩充场地,增加足球赛事。1956年4月,伴随着《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章程(草案)》的颁布实施,全国各级相关部陆续门开办青少年足球业余体校,逐步形成了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 “金字塔”模式——以各级青少年业余体校为主体的体育委员会系统下,有着广泛普及面、层层衔接的业余训练三级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当时,该模式对我国足球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发展功不可没。之后,受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以及“奥运战略”的影响,我国足球事业严重受挫,足球后备人才严重萎缩,1992年足球运动员的人数下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最低点。

2.1.2 足球管理体制职业化改革兴盛阶段(1992—2002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入,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足球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三级训练网”培养模式不利于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培养。因此,足球管理体制的变革势在必行。

首先,随着足球职业化市场的快速升温,足球运动员的高收入和好前程吸引了圈内圈外人士,一些家庭不管子女是否喜爱足球,都送来接受足球的“熏陶”。这近乎赌博式的投入行为,促使足球学校、业余体校和足球俱乐部的大量涌现。其次,足球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理念由运动训练占主导向 “体教结合”模式转变,培养模式由政府包办逐渐向政企联合办学转变。各种因素的作用促成了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入围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赛,使我国足球进入职业化道路的巅峰期。

2.1.3 足球管理体制职业化改革衰落阶段(2002年至今)

职业足球市场管理的不规范和市场秩序的混乱,“假赌黑”现象屡禁不止,中国足坛遭受到了空前沉重的打击,外界舆论骂声一片。随着职业足球市场的迅速萎缩,业余体校、足球学校、足球俱乐部等相关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机构也随之锐减。

2.2 四川明宇足球俱乐部运作模式分析

2.2.1 创办背景以及办学性质

四川省明宇足球俱乐部成立于2002年9月,创始人是2002年第十七届世界杯足球赛(韩日世界杯)中国国家队队长马明宇先生。当时国人对中国足球可谓是又爱又恨,一方面国足第一次入围世界杯决赛让国人欣喜若狂,另一方面在世界杯小组赛中一球未进的糟糕表现,让所有人再次认清现实——中国足球同世界高水平之间仍然存在巨大差距。在这个“尴尬”的时期,马明宇先生毅然决定开办一所足球俱乐部,着力培养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他认为青少年群体是中国足球未来强大的根本,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综合型的足球后备人才,我国的足球事业才有可能走向新的高度。明宇足球俱乐部的开办获得省市政府相关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建成了一所集学习、训练、生活为一体的半专业、寄宿制全封闭式业余足球俱乐部。俱乐部充分运用“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商业”元素,是政企联办的典型。

2.2.2 办学理念

四川明宇足球俱乐部的办学理念是“做好人,读好书,踢好球”。其内涵包括三方面:做好人——要求学员做一名爱国爱同胞的合格公民,诚信和责任感是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所必须的素质。读好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员自身文化素养,不仅对学员走向社会奠定文化基础,也为学员在今后的训练中主动理解战术意图,提高足球比赛中的应变能力提供理论支撑。符合“十年植树、百年育人”的教育理念,是“体教结合”模式的精髓所在。踢好球——在“做好人,读好书”的基础之上,认真刻苦训练,掌握较强技战术能力。

2.2.3人力资源配备

俱乐部参照意大利、南斯拉夫等青少年足球俱乐部的先进经验和运作模式,围绕以文化课学习为基础,足球训练为重点,日常管理为根本,整合现有人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源的基本配备。

管理人员:25人,大部分是四川全兴队以及梯队的退役队员,另外聘一部分生活管理员。

教练员:共5名。一部分以邱雄炳为首的资深教练员,另一部分是原四川全兴队梯队的退役队员,相互间技战术理念相近。教练员的职责除了负责队员的训练之外还要协助其他部门管理队员的学习和生活,每天轮流安排一名教练员值班,做到24小时与队员在一起。

运动员:目前队员人数170余名,年龄跨度较大。根据国际国内重大足球赛事的赛制规律,合理分配各个年龄梯队,共分为6个队进行管理和训练。其中1个训练队为女队,5个训练队为男队。

2.2.4生源

目前招生生源主要来自四川、广东(深圳)、陕西(西安),湖北(武汉),贵州,江西等地。特别在四川的二级城市,达州,内江,资中,宜宾,自贡等城市与当地几所重点学校建立了后备人才的选拔点,由俱乐部的教练下到各个培训点对训练工作进行指导。

2.2.5管理模式

部门设置:共设置办公室、教练组、后勤部三个部门,其中办公室主任主管队员学习,教练组主管队员训练,后勤部长主管队员生活。设置总经理一名,统一管理三个部门并向董事长负责。

管理方式:为解决“学训矛盾”,使训练和生活能正常运行互不干扰,俱乐部制定了切实有效的作息时间,见表1。由于学员不仅有繁重的课业压力还有艰巨的训练任务,所以学员的一日三餐至关重要。俱乐部在离本部不远的成都师范大学有独立的食堂,每天由专职司机接送学员就餐。

表1 “四川明宇足球俱乐部”日常作息时间表

起始/结束时间具体事项 6:40-7:00起床 7:20-7:40早餐 7:40-8:00返校 8:00-12:10上课 12:10-13:00午餐 13:00-16:30上课 16:30-16:50放学(训练前准备) 16:50-19:00训练 19:00-19:30训练后休整 19:30-20:00晚餐 20:00-21:30晚自习 22:30就寝

2.2.6训练模式

训练时间为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下午(队员放学后)训练两小时以上,周六全天训练,周日上午训练半天。每队分配一名教练员和一名助理教练员,另有专门的教练员负责训练守门员。为丰富和提高教练员训练理念和水平,教练员将进行定期培训。

2.2.7 文化教育模式

俱乐部领导对学员的文化教育尤为重视,积极遵循“体教结合”的办学模式。十年来的摸爬滚打,俱乐部最终将教育模式定义为“联合办学,一条龙培养”。所谓“联合办学”,即与成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成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温江二中以及成都师范大学建立了联合培养的关系。俱乐部要求学员在校学习期间,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一切服从学校安排,明确自己首先是一名学生其次才是特长生。所谓“一条龙培养”,即为队员搭建了从九年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再到大学的教育平台,创造良好学习和生活环境。其中,九年义务教育在成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和成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完成,高中教育在温江二中完成,大学教育在成都师范大学完成。学员找到自身的优势所在,逐渐进入人生分水岭。例如,在足球方面成绩突出并有发展前景的学员可能走向职业化道路,而学习成绩优异但训练成绩平平的学员可能选择读书考学。由此最大程度的保障了学员利益,不耽误每位学员的前途。

2.2.8经费来源

俱乐部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三大渠道:政府,企业,家庭。俱乐部作为四川省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政府每年给予一定支持,但所拨款项十分有限。企业来源包括,董事长马明宇在其他商业渠道上的获利以及部分厂商的赞助。家庭承担部分费用,每位学员每月缴纳900元,包括住宿费,学费和训练费。但俱乐部自开办以来直至2008年之前都处于亏损阶段,马明宇甚至自掏腰包来维持俱乐部的正常运营。直到2008年,俱乐部逐渐扭亏为盈,目前基本能维持俱乐部的正常运营。

2.2.9办学成果

2002年开办以来,在各大青少年足球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并为国家培养输送多名优秀球员。2003年至今先后获得“四川省成都地区足球学校比赛第一名”,省足协双星杯足球赛初中组第一名。在成都市体育局、市足协、教育局举办的全市小学生足球中蝉联冠军。中国足协举办的中超中甲省代表队U-17比赛进入前八名,其中五名队员进入U-16国青队集训名单。四川省足球协会将四川明宇足球俱乐部作为四川省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并授权其组建“四川省青少年足球队”,担负备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运会的任务。与此同时,俱乐部积极向外寻求合作,同上海市足协一起在南斯拉夫建立训练基地,并与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足球协会签订“关于共同培养青少年足球队员”的协议,与上海市足协合作定期选送优秀青少年足球队员赴南斯拉夫参加训练,有潜力的运动员还可通过注册参加南斯拉夫的足球联赛。

2.3 “四川明宇足球俱乐部”培养模式的优缺点

2.3.1 “四川明宇足球俱乐部”运作模式的优势

俱乐部从办学理念到具体管理实施,将“体教结合”模式真正落到了实处,对学员的品德教育和学习成绩格外重视。所有的训练时间都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力求兼顾学习和训练。据悉,大部分学员在校读书期间深受班主任喜爱,在校期间,大部分老师同学认为俱乐部的学员思想正直富有集体荣誉感,更有有少部分学员既是队里的主力队员又是品学兼优的三好生。

2.3.2 “四川明宇足球俱乐部”运作模式的不足之处

2.3.2.1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

目前明宇足球俱乐部的管理人员大多来自于四川全兴队以及梯队的队员,经验管理的成分居多,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未来应提高现有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的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管理型人才。让经验与理论充分结合,共同促进俱乐部的发展。

2.3.2.2俱乐部培养主体相对单一,商业元素注入不足

目前,俱乐部的培养主体是俱乐部、家庭和学校,商业资金的注入相对较少。首先,俱乐部经费来源单一,办学成本增加,甚至出现亏损的状况。其次,学员毕业后的就业无法得到保障。可实施“体-教-商结合”模式,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充分融合。

2.3.2.3学员的“出路”问题无法得到切实保障

由于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选拔呈“金字塔”形式存在,处于“塔尖”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学员最终无法踏上职业足球的道路。针对这部分人群未来的出路是俱乐部必须得以解决的问题。目前,俱乐部学员只能通过成人高考的方式进入大学学习,最后的文凭仅是成教文凭,社会竞争力太小。俱乐部可尝试与各大高校联系,让学员以特长生身份通过普通高考进入大学学习,这不仅可以保证学员的文化教育和未来就业,还能在竞技场上为校争得荣誉。

3 结论与建议

3.1 组建专业的管理团队,实施管理模式责任到户

在重视训练工作的同时,管理工作不容忽视。如果仅靠经验型的管理人才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专业管理人才的注入是势在必行的。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不会被时代所遗弃。与此同时,管理实行责任到户,上至领导下至具体实施者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只有通过这样的管理监督体系青少年运动员的日常训练,文化学习以及日常生活才能得以保证。

3.2 以“体教结合”培养理念为基础,增加商业元素,利用社会多方资源,逐渐形成“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表明,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联合培养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因此,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应当强强联合,建立协调机制共同推进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发展。此外,还应当与社会力量加强合作,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搭建更为广阔的竞训平台,拓宽就业渠道。

3.3 坚持教育资源公平化原则,极力解决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就业问题

要继续加强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文化教育培养,建立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一条龙”教育培养模式,保证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能分享到与其他同龄人相等甚至更好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对于大部分不能成为职业运动员的青少年来说,良好的教育对今后进入社会十分关键。

[1]周建梅,钟秉枢,张志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温州模式及投资状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5):594-596.

[2]李元,张生杰.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6(6).

[3]靳明.我国女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

[4]阳艺武,刘同员.“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的内涵解读[J].体育学刊,2009,16(5).

[5]四川明宇足球俱乐部,http://www.scmmyfc.com/.

On Football Cultivation Model of Chinese Backup Youth Talents -- Based on Case Study of Sichuan Mingyu Football Club

MU Xiaoshan

(Sichuan TOP IT Vocational Institute,Chengdu 611743, Sichuan,China)

牟晓珊(1987—),四川成都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人文体育。

猜你喜欢

后备俱乐部足球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