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乐队配器伴奏手法
2018-11-26刘海军
刘海军
【摘 要】戏曲伴奏不仅对戏曲唱腔起烘托作用,而且也是唱腔不可缺少的部分,戏曲伴奏、戏曲演唱以及唱腔三者共同将戏曲组成一个整体,缺一不可。本文就乐队配器伴奏手法的艺术特点展开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戏曲;乐队;配器;伴奏;手法
中图分类号: J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3-0038-01
戏曲乐队伴奏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伴”字,它指的是乐器的演奏与戏曲的演唱相互配合,互相帮衬,通过乐队伴奏,帮助演唱人员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控制舞台节奏。总之,戏曲的发展与乐队的伴奏密不可分。
一、戏曲音乐器乐伴奏
戏曲音乐的器乐部分,包括剧种音乐的唱腔伴奏和独立器乐曲牌两类。唱腔伴奏在各剧种乐师长期艺术实践中,已积累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和法则。这些具有中国民间音乐艺术特点的经验和法则,用戏曲乐师所总结的话来说,可用“引、承、托、帮”四个字来加以概括。所谓“引”,指的是唱腔前的器乐引奏,也称“引子”,它可以起到引导唱腔进入合适调高、节奏节拍(板眼),并使演员预先入进音乐情绪的作用。所谓“承”,指的是在唱腔唱句、唱段之间,在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上发挥承前启后作用的器乐“过门”和“间奏”。器乐过门和间奏,既可填补唱腔乐句或乐段间的无腔空隙,使演员在这一空隙间有表演上的创造性余地,同时又是唱腔音乐本身的横向发展扩充,使唱腔结构得到连贯、流畅、自然的展衍。所谓托,指的是器乐伴奏对声乐唱腔的纵向衬托。由于这种伴奏与唱腔构成共时的进行关系,所以能够起到稳定演员歌唱,使之持久,并使歌唱音色、音量丰满的作用。另外,这种“托”腔伴奏,由于不是唱腔音乐的完全重复,它常常要在唱腔旋律基础上进行加花变奏,从而又使音乐富于变化。所谓“帮”,是指器乐伴奏对演员唱腔的帮补协助。器乐伴奏的存在,不仅可以扩大唱腔的戏剧性表现力,而且还可以促使演员的歌唱技巧得到充分发挥,情绪得到适度宣泄,戏剧性表演更加投入,甚至还是演员一时藏拙之去处。所以《燕兰小谱》才有“旦色之无歌喉者,每借以藏拙焉”之说。独立器乐曲牌在戏曲音乐中,有时是唱腔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有时又是专为演员“做”、“念”、“打”伴奏的纯器乐曲。其作用主要有三:一是配合演员念白、身段表演、舞蹈打斗,使这些不同的戏曲构成因素,在音乐协调下成为有机的整体组合,洋溢着统一的音乐节奏美感;二是配合戏曲表演舞台独有的特定情景和时空转换,渲染出与剧情变幻相符的戏剧性气氛;三是控制和调节全剧舞台表演的张弛节奏,使场次和剧情发展的层次更加清晰和连贯,并在适当的时机用以突出剧目的戏剧性高潮。
如越剧,越剧现在一般采用小型弦管乐作为乐队伴奏,过门、伴奏、配乐、包括传统的锣鼓,曲牌行弦以及1945年后发展起来的多声部专曲专用性质的配乐,在向兄弟剧种和其它艺术形式学习中,经过了从拼合、凑合、混合、到逐渐化合的过程,总的风格是文静,抒情、优美、绮丽、它既有传统程式,又随时打破程式,大量吸收现代的音乐技法,尤其是“韵音式”过门及“行弦”,以及主题发展式多声部音乐,在全国300多个剧种中尚属罕见。
二、戏曲唱腔器乐伴奏
戏曲唱腔器乐伴奏和独立器乐曲牌演奏,在乐器使用的组合方式上,有“文场”和“武场”之分。照戏曲艺人的职业行话说,乐器组合奏就叫“场面”。故所谓“文场”,就是抒情的用丝竹类乐器为重点来组合演奏的配器场面;所谓“武场”,就是激烈的用打击乐器为重点来组合演奏的配器场面。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许多戏曲剧种都有一件文场乐器是该剧种声腔音乐的特殊代表,它往往被视为是该剧种声腔音乐特色的象征,如京剧的京胡,秦腔及其梆子腔类声腔的板胡,柳子戏的柳琴,昆曲的曲笛等等。这一规律在多声腔剧种中表现得最为集中,如川剧含有“昆、高、胡、弹、灯”五種声腔,其中除高腔只用武场而不用文场伴奏外,其余的“昆”(即“昆调”),主奏乐器用曲笛,这是昆曲声腔器乐使用的传统;“胡”(即胡琴腔),属皮黄腔类,主奏乐器用京胡,这是沿袭皮黄腔系器乐使用的传统;“弹”(即弹戏腔),属梆子腔类,主奏乐器用板胡的一种变体“盖板胡琴”,这是梆子腔系器乐使用的传统;“灯”(即灯戏腔),主奏乐器用称为“胖筒筒”的一种胡琴。这是各地花灯戏器乐使用的传统。各地方剧种音乐的武场,统统都以小鼓(司鼓)为核心,并以此鼓来指挥其他打击乐器来组合演奏。
如粵剧,粤剧的伴奏乐队由弦乐、管乐、弹拨乐和打击乐四部分组成。高胡、二弦、扬琴、喉管为主要领奏乐器,伴奏乐器有色士风、唢呐、(竹笛(或洞箫)、琵琶、中阮、椰胡等。乐队的编制一般在十八至二十人。乐队的组合有“牌子乐(昆曲)的伴奏组合”、“软弓组合”和其他组合等四种。粤剧乐队运用多声部写作方法和选用西洋乐器等有益的尝试,对于制造强烈的时代气氛,深化戏剧主题思想,塑造音乐形象等方面,都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得到广大群众的赞许和欢迎。
三、结语
中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也留下了很多经典的传统剧目,之所以能够久唱不衰,深受观众的喜爱,主要得益于戏曲的唱腔,经过我国戏曲演唱艺术的不断发展,也积累了大量的演唱技巧,形成了都特的演唱风格,同时,戏曲的演唱离不开乐队伴奏,因此,应该多加关注乐队的伴奏技艺。
参考文献:
[1]刘亚军.戏曲乐队的形成和伴奏技巧的运用[J].剧作家,2012,(4):16-17.
[2]刘丹丹.大提琴在戏曲乐队伴奏中的重要作用[J].北方音乐,2012,(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