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观社会理论的国内研究述评

2018-11-26刘雁霞王雪松

现代交际 2018年16期
关键词:文献综述马克思主义

刘雁霞 王雪松

摘要:景观社会理论深刻揭示了当今资本主义的新特征,关于景观社会理论的研究也随着理论本身在时代面前愈发生辉而变得的愈发富有生气。为了使后继研究者可以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文章对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景观社会理论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述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景观社会 文献综述 资本主义批判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6-0249-03

居伊·恩斯特·德波,法国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先锋实验电影大师、情景国际主义创始人以及后现代主义鼻祖。如此诸多相异头衔背后,其实联结着相似点,那就是对现存时代的理性觉知与觉知后对不合理现状的人文控诉。而最闪烁他批判性理性思考与人文依归的当属一经提出就令学界振聋发聩的景观社会理论。这也就是为什么景观社会理论提出仅50年间,便得到了国内外各个学科领域的莫大关注:文艺界将它作为新时代文艺批评的新视角;情景主义学派将它尊为创始祖师的先锋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更是惊叹它在继承资本主义批判传统后敏锐地捕捉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鲍德里亚则沿着它的轨迹在抽象的符号表征中开启了后现代主义的序幕。

一、综述研究动态

(1)研究时间分析。国内对景观社会的研究时间较短,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自2000年以降到2014年之间兴起一阵“小众”研究热潮,至今关于景观社会理论的研究正朝着越来越深入多元的方向迈进。

(2)研究人物分析。国内对景观社会的研究有王昭风、张一兵、仰海峰、梁虹等。他们从不同的视角给予景观社会理论解读,为景观社会理论的本土化研究提供了文献研究基础。

(3)研究阵地分析。国内对景观社会的研究是以南京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阵地展开,辐射向其他高校与单位。研究地域呈现出了一个明显的集中趋向。

(4)研究著作分析。国内关于景观社会理论的著作屈指可数。2007年5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王昭风翻译的同名著作《景观社会》,掀起了国内对景观社会系统研究的序幕,在国内景观社会研究史上意义重大。

二、剖析研究视角

(1)文本译介与对比视角。

文本译介视角。20世纪90年代,从事建构情境理论与实践的情境主义国际首次被译介到我国学坛,在一本叫《“新马克思主义”传记辞典》中,情境主义国际被看作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作为情境主义国际代表人物德波,他的景观社会学说更不必说,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代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批判武器。这是我国学界对景观社会理论第一次“小众”接触,虽只是对“景观”个别概念的阐释,但是其深刻把握的景观社会理论的资本主义批判维度,为后续关于景观社会理论的译介和研究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

文本对比视角。梁虹和陈家祥立足于德波的《景观社会》和《<景观社会>评论》著作,从文本内容的对比中研究景观社会理论。

(2)政治范畴视域。

意识形态视角。张一兵在《意识形态及其颠覆——德波<景观社会>文本学解读》一文中从意识形态视角出发,以“景观”的意识形态特征解读景观社会理论,他通过研究意识形态的实质与功能,在梳理了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阶段后,提出了景观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顶点的观点,并为景观意识形态找寻了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渊源关系。

权力视角。杨亭的《德波的景观社会批判》和汪冬冬的《景观社会:当代权力的异类表达》都从权力视角出发,认为“景观”是新的社会控制形式,他们试图通过解读“景观控制机制”的缘起、作用方式、特征以及危害来向世人揭示“景观”背后的权力运行路径,他们文笔间饱含对恢复人主动性的呼吁,并为摆脱“景观控制”提供了一些策略。

资本主义批判视角。王昭风在《居伊·德波的景观概念及其在西方批判理论史上的意义》一文中从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批判实质入手,分析景观社会理论是对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呈现的一种“景观”的批判,即:对抽象性崇拜的批判。

仰海峰在《商品社会、景观社会、符号社会——西方社会批判理论的一种变迁》一文中从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历史演化入手,分析景观社会理论不过是前承马克思的“商品”批判,并被鲍德里亚的“符号”批判延接的,之于资本主义一种后工业社会历史语境的“景观”批判。

(3)经济范畴视域。

异化视角。张一兵在《颠倒再颠倒的景观世界——德波〈景观社会〉的文本学解读》一文中从异化视角入手,通过对德波景观社会理论与马克思异化语境的诸多文本的解读,认为“景观社会”是马克思所处的人与物互为颠倒社会的表象化再颠倒。同时他对比马克思描绘自身所处资本主义时代人被商品控制的“商品拜物教”,第一次使用了“景观拜物教”一词,用以描绘景观社会中客观存在被虚拟表象控制的时代特征。

媒介视角。刘力求在《景观社会:媒介时代的一种批判话语》一文中,从媒介角度入手,分析景观社会理论是关于媒介时代的理论,提出景观是媒介的时代特征的观点。

(4)文化范畴视域。王昭风在《景观社会的文化——一种否定的文化或文化的否定》一文中,从文化视角出发,深刻地指出景观社会理论是这一种异化了的“否定的文化”或“文化的否定”的观点。

(5)哲学范畴视域。

景观空间视角。王昭凤的《从景观时间中突围——一种心理地理学的批判》和罗慧林的《都市景观:西方想象和现实消费的缝合体——中国当代文学“都市怀旧”现象反思》两篇文章,从景观具体范畴的景观空间入手,分析了景观空间的具体内涵,并以情景主义与现代化视角解读景观空间与心理地理学批判以及都市文化的關联。

景观时间视角。张一兵的《虚假存在与景观时间——德波<景观社会>的文本学解读》与陈红佳的《时间、景观时间与自由时间——对居伊·德波<景观社会>中时间观的评析》都从景观的具体范畴景观时间出发,在与马克思主义的自由时间理论对比中详细解读了景观时间的具体内涵、特征以及对资本主义统治的功用。

三、浅谈存在问题

纵观景观社会理论研究,可以发现,以往的景观社会理论研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就整个研究视角而言,关于这一领域与方向的研究大多零散化,大家都是起于兴趣而止于兴趣,并没有在综述他人研究成果后继续深化;第二,从研究的具体内容来看,以往研究都集中在景观社会理论本身的内涵以及功能探讨,缺乏对理论脉络溯源以及研究方法论述;第三,从研究的学科涉猎看,以往研究都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领域,学科涉猎领域较为单一;第四,从研究的阵地而言,主要集中在某些学校某些学院,故而导致研究缺少交流和融合;第五,缺少同其他研究成果的分析与对比。

四、展望研究远景

立足以往研究基础,敏锐把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研究更为科学化与专业化是景观社会研究继续发展的不二法门。面对景观社会研究存在的问题,今后的研究应该更多重视先前文献基础,拓展学科与地域的研究范围,增设研究方法视角,跟进同内涵其他理论的对比研究,使得景观社会理论研究成为当今的前沿研究。

参考文献:

[1](法)德波.景观社会[M].王昭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法)德波.景观社会[M].张新木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3](法)德波.景观社会评论[M].梁虹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于蕾

猜你喜欢

文献综述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