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2020-07-06刘翥
刘翥
摘要: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当今学科发展的大趋势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整合。就学科研究方向、研究生论文选题、科研成果等方面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一些单位还建立了专门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体系内独立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的设立,将大大推动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相比于马理论的其他二级学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各大高校的学科分布较少,研究队伍和力量也相对较弱的现实问题。
一、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基本情况
自 2005 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设立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获得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它可以涵盖世界各国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有关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是对当代国外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潮和流派进行研究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国外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他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也包括国外一般学者特别是左翼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是世界性现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质和对世界生活的强大影响力,使之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和思想材料。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中,独立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的设置和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门人才的培养,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和中国强大影响力的积极反应,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要求。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的内容,是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具体包括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经典作家著作、生平、事迹)的研究,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关于当代社会主义的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与实践等。
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与国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总店与分店”的关系。在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外延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否属于马克思主义”是存在着学术上争论的。
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并列,是在狭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即是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主要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发展史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史。如果从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那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当然应该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国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在二级学科上并列,就会存在逻辑上的矛盾和问题,所以,国务院学位办[2005]64 号文件,使用的二级学科名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而没有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国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和国外发展的新形态、新流派和新阶段。因此,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必然要历史地和逻辑地延伸到国外马克思主义,以体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另一方面,“老祖宗不能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也必然要寻根和回溯到马克思主义的老祖宗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以体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脉相承性
针对这种状况,学术界明确提出当前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要培养问题意识、划界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要在双重的意义上明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面对的问题:一方面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各个不同的流派所面对的根本问题及其切入问题的视角以及解答问题的内在的思想逻辑;另一方面是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直面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也就是要明确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我国当代面临的问题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停留于对国外马克思主义诸流派和人物的思想的介绍。只有如此,才能彰显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对于我国的当代价值。所谓“划界意识”,一是应当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涉及的各种流派、人物和观点的客观的学术影响力和现实影响力做出扎实的评估,从而突出重点和核心层;二是应当进一步对每一具体研究对象的价值取向、基本观点做出具体的区分性评价,从而区分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的研究与关于马克思思想在当代思想界和社会实践中影响的研究。同时,还要突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实诉求”,把关于不同理论流派和理论观点的内在理论逻辑的揭示与关于这些理论同特定时代人类实践的现实逻辑关系的揭示有机结合起来。
三、总结
习总书记指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学习贯彻这一重要论断,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必须立足当今时代特点和当代中国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开放包容的学科优势,密切关注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发展,以及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内的各种思想理论最新成果,既不能一概排斥,也不能全盘照搬,从而不断拓展自身的国际视野和眼光;要面对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社会千年未有之大变革,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我们不但要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更要不断增强学科自觉自信,着眼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努力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
[2]韩芳. 《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D].河北大学,2016.
[3]吴超男.马克思“现实的个人”:唯物史观的开端——以《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为例的研究综述[J].世纪桥,2009(2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