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受理论视角下提高西方文学翻译质量刍议

2018-11-26范宇

现代交际 2018年16期
关键词:视角

范宇

摘要: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与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学作品引入中国,在促进中西方文学艺术交流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方文学作品的引入,满足读者需求,翻译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保证翻译质量,做好翻译工作研究尤为重要。本文简单探讨接受理论,分析西方文学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接受理论下西方文学翻译质量提升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接受理论 视角 西方文学 翻译质量

中图分类号:H059 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6-0066-02

西方文学翻译质量直接影响读者对文学主旨的把握与理解,尤其近几年来,中西方文化不断交流、融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西方文学作品,无疑给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接受理论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与传统的强调文本不同,其将“读者”作为文学翻译中的重要角色加以考虑,保证文学作品更好地传播以及文学作品“熏陶人”的作用更好地发挥。

一、接受理论及给翻译的启示

接受美学(Receptional Aesthetic)又称接受理论、接受研究、接受方法,是西方文学研究中一种新兴的方法论。接受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文学作品应基于读者阅读而创作,作品中蕴含的美学价值、社会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2)文学过程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作家为读者创作作品,作品对读者造成影响。(3)文学阅读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活动,其以文学作品为审美对象。(4)读者在意识与下意识中接受的所有信息,都会影响其对文学的接受活动。

接受理论下,文学作品的翻译活动也发生较大变化,即,由之前简单的“等值翻译”向“等效翻译”转变,增加翻译后文学作品给读者带来的感受,是否与原著给读者带来的感受相同,因此,翻译文学作品时,翻译者应注重考虑读者的经济基础、情感态度、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等内容,开展针对性的翻译活动。另外,考虑到读者层次不同,对文学作品翻译的评价也存在一定差别,因此,读者判断作品的依据,往往给文学作品翻译质量造成影响,要求翻译者做好读者因素的分析。

二、西方文学作品翻译问题

众所周知,不同国家的读者价值观、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差异性较大,因而形成的审美观念也不尽相同。从这个层面来看,目前西方文学作品翻译质量不高,在于没有以读者为中心,未考虑读者的上述差异因素。

1.语言习惯问题

接受理论认为,读者的语言习惯会给读者的期待视界造成影响。中西方读者所处的环境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表达习惯,在时态、语法、语态等方面汉语与西方语言存在较大差别。翻译工作中部分翻译者对这些差别了解不深入,对文学作品的语序未做调整与修饰,翻译出的语言生涩、难懂,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读者阅读的积极性,严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2.理解能力问题

文学作品中涉及较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知识,而中国读者对这些知识了解较少,部分知识也仅仅通过影视作品获得,这种情况严重影响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深度。部分翻译者不注重这一问题,对文学作品中难理解的内容不进行注解,或注解不详细,甚至进行直译,大大增加读者理解难度。

3.审美观问题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使人形成不同的审美观,因此,翻译西方文学作品时考虑中西方审美观的差异。然而分析发现,部分翻译者开展翻译工作时,不注重采用合适的翻译技巧,对西方文学作品語言进行转换,甚至仍保留符合西方审美观的内容,导致中国读者无法理解作品中的含义。

4.翻译风格问题

翻译西方文学作品时,形成良好的翻译风格,不仅能提高翻译工作效率,而且能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降低读者理解西方文学作品的难度。然而分析发现,部分翻译者未认真研究读者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出现翻译后的内容与读者认知不符的情况。另外,部分西方文学作品中涉及诗歌、古诗等内容,翻译者不注重背景的介绍,直接翻译,翻译后的内容丧失原文的韵味。

5.翻译水平问题

翻译者自身专业水平不高,也是影响西方文学作品翻译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部分翻译者只追求效益,为尽快完成翻译任务而提高速度,缺乏翻译质量的把控,导致翻译质量下降。另一方面,部分翻译者翻译专业水平有限,不了解相关的翻译策略、翻译技巧。部分翻译者文学素养低,对西方文学作品、西方文化等内容了解较少,多数情况下进行直译,翻译的质量可想而知。

三、接受理论下的西方文学作品翻译策略

翻译者应做好接受理论研究,基于接受理论,积极采取相关的改进策略,不断规范翻译行为,提高西方文学作品翻译质量。

1.做好语言习惯研究

西方文学作品翻译后的语言习惯,直接影响读者的理解,尤其当译文是读者不常接触的内容,会增加读者的理解难度,降低阅读的兴趣。为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翻译者一方面做好中西方语言表达习惯的研究,找到中西方语言表达的异同。同时,多阅读一些优秀的翻译作品,借鉴翻译作品的翻译手法,不断提高翻译能力。另一方面,总结翻译技巧。西方文学作品翻译中,应做好翻译技巧的总结。翻译时根据上下文情景,对西方语言进行意译,翻译出符合中国表达习惯的语句。

2.分析读者理解能力

接受理论强调对读者的关注,因此,翻译西方文学作品时应注重分析读者的理解能力,防止因翻译造成读者理解的偏差。一方面,明确读者群体。不同的读者群体,理解能力存在较大差别,如小学生、大学生、文学研究者积累的文学作品知识不同,理解能力差别明显,因此,翻译工作开展前,翻译者应先分析读者群体,从读者角度出发进行翻译。另一方面,采用针对性翻译语言。翻译时应针对不同的阅读群体,采用不同深度的语言进行表达,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翻译后的内容,例如,小学生理解能力差,翻译时应多使用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

3.尊重读者的审美观

接受理论认为翻译工作应注重遵守读者的审美观,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因此,开展翻译工作时,要求翻译者一方面,分析中西方审美观的不同。受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影响,中西方审美观存在一定差别,翻译者应多进行学习,明确中西方审美观的不同,翻译时做好西方短语与中国词语对应间的转换。另一方面,应用中方文化翻译西方文学作品。为使翻译后的作品符合中国读者审美观,翻译者应适当应用中国文化解释西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

4.养成良好翻译风格

翻译风格选择的恰当与否会对翻译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翻译者应在翻译风格上多下工夫,确保所选风格的准确性。具体应注重以下内容:一方面,合理选择翻译风格。翻译时,翻译者应做好文学作品的研读,对文学作品有个整体的把握与了解,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及作品内涵,结合西方文学作品特点,选择合适的翻译风格。另一方面,保证翻译风格的一致性。针对同一文学作品应使用一致的翻译风格,并在参考文学作品原语言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翻译,例如,西方文学作品各章节标题的翻译应简洁、结构相同。另外,翻译时适当地删减与完善原文内容,例如,西方文学作品中使用较多的代词“it”,翻译时应明确其指代的内容,保证翻译意思的完整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内容。

5.提高翻译专业素养

为保证西方文学作品翻译质量,开展翻译工作时,译者应注重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不断提高翻译水平,具体应注重以下内容的落实:首先,做好接受理论知识学习。翻译者应做好接受理论知识学习,明确接受理论内涵及要求,用接受理论指导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其次,树立正确的翻译观。翻译者应本着传播文化的理念从事翻译工作,不能急功近利,翻译前收集充分的资料,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进行翻译。翻译时认真推敲用词,准确翻译原文表達的意思。最后,不断总结与应用翻译技巧。翻译者应做好翻译技巧的总结,结合以往翻译工作经验,明确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多与其他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借鉴他人翻译工作中的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翻译水平,翻译更多优秀的作品。

四、结语

西方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宝贵财富。为满足更多人的阅读需求,需要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保证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可更好地传播作者表达的思想,加深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本文从接受理论视角对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

(1)接受理论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认为文学阐释中,最重要的不是文本而是读者。接受理论成为评价西方文学翻译质量新的标准,要求翻译者提高认识,基于接受理论进行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

(2)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西方文学翻译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翻译质量,降低读者体验。这些问题主要有:在利益的驱使下,追求翻译速度,缺乏对读者语言习惯、理解能力、审美观的考虑,翻译的内容晦涩、难懂,无法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另外,不注重翻译风格的研究,一些诗歌内容翻译后意境全无,降低文学作品的感染力。翻译者翻译水平不高,也给翻译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3)为提高翻译质量,翻译者应注重从接受理论视角出发,注重采取相关策略,要求翻译者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分析读者语言习惯、理解能力、审美观等,树立正确的翻译观,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开展翻译工作。同时,做好翻译风格的研究,借鉴优秀的翻译风格。另外,加强翻译技巧与方法的总结,多与经验丰富的翻译者交流经验,促进翻译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涂宇明.接受理论文学翻译模型与四个翻译概念的阐释[J].科技风,2014(14):227-228.

[2]王晨爽.读者接受理论关照下的华裔美国文学翻译——以《喜福会》的无根回译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2):216-220.

[3]杨帆,柏茜茜.接受理论视角下的文学作品重译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6(2):88-91.

[4]门冬梅.接受理论视域下儿童文学《彼得·潘》的翻译美学[J]. 语文建设,2016(24):67-68.

[5]赵宇红.文学翻译中的读者接受理论应用[J].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28(05):96-98.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视角
谈“物”视角下的环境
论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比较文学视角
基于大学文化视角下探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互联网+”视角下的会计新发展
浅析不同视角的舞蹈
从艺术本体论的视角浅析当代数字插画艺术
视角、对话与真情
真实世界的寓言
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比较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