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视听提示方式对学龄前听障儿童嗓音基频的影响△

2018-11-23汪梅梅刘晋宣万勤武司亮张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基频音调语调

汪梅梅 刘晋宣 万勤 武司亮 张磊

听障儿童的听力损失影响了其语言沟通能力,尽管进行了适当的听力补偿或重建,其言语听觉能力仍然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其中,重度及以上感音神经性聋儿童由于耳蜗基底膜和毛细胞损伤,导致听觉-言语反馈链的作用异常,对音段音位及超音段音位的感知和分辨能力下降,不能有效对言语声中的音调、响度、语调及清晰度进行加工分析,因而不能通过听觉准确地调整自身音调,常常出现高音调的问题[1]。由于缺乏正常听力对自己的嗓音进行监控反馈,这类患者易出现嗓音异常,统计数据显示,约55%的听障儿童存在音调异常[2]。

音调是指人主观听感上的声音高低,通常用客观参数平均言语基频(mean speaking fundamental frequency,MSF0)反映音调的高低,MSF0越大,音调越高。听障儿童的语音基频(F0)和基频标准差(F0SD)显著高于同龄正常儿童,但3~6岁儿童的F0和F0SD不受年龄和性别影响[3,4]。万萍等[5,6]的研究表明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F0显著低于正常儿童、裸耳聋儿及助听器佩戴儿童。语调能够表达说话者的特定情感和语义,通过音高、音长、音强等语音因素的变化得以体现,其中音高是最主要的核心因素。张梓琴(2013)研究发现,正常儿童的平均基频会随着情感语调的改变而变化,开心时言语平均基频明显升高,悲伤时则明显降低。临床上矫治音调异常时,言语治疗师常常利用视觉提示,如:画楼梯或笑脸以帮助儿童理解并发出降调或升调,但不同提示方式对听障儿童音调影响值得探讨。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分析不同视听提示方式对学龄前听障儿童音调的影响,为其言语矫治提供理论基础,以指导治疗师根据听障儿童的音调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音调干预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4~6岁听障儿童和正常儿童各1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来自上海市静安区小小虎幼儿园和上海市闵行区启英幼儿园。听障儿童组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67.33±4.93月,入选标准:听力重建至少在适合水平,康复时间为半年以上;呼吸方式以腹式呼吸为主;智力正常,能理解测试要求;在测试期间无上呼吸道感染或过敏症等症状;家庭和学校语言环境以普通话为主。正常儿童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67.53±5.76月,除听力正常外,其余入选标准同听障儿童。

1.2.1测试设备 采用Dr.Speech(上海泰亿格康复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实时言语测量仪作为声音采集工具,采样精度选择16 bits,低通滤波20 kHz,放大倍数25 dB,采样频率4 4100 Hz;采用SoundForge(日本Sony株式会社生产)数字音频处理软件对采集的声音样本进行剪辑处理。

1.2.2测试材料

1.2.2.1听觉提示材料 选取学龄段正常儿童分别用悲伤、高兴和平静的语调朗读“我和妈妈去学校”,作为单纯听觉提示的材料。

1.2.2.2视听提示材料 采用较为直观且能吸引学龄前儿童注意的面部表情动画作为视觉提示,包括三个有情绪色彩的动画表情:微笑、无表情、大哭,分别对应听觉提示中的高兴、平静、悲伤语调。将听觉提示的标准音与对应视觉材料结合,制作成视听提示的实验动画;点击画面,即可播放动态flash并伴随不同语调声音:“我和妈妈去学校”(图1)。

图1 视听提示的测试材料

1.2.2.3听觉提示和视听提示材料录制 在安静环境下(背景噪声低于45 dB,信噪比大于15 dB),测试音指导10例平均年龄10岁的正常小学女生分别以高兴、悲伤、平静的语气说“我和妈妈去学校”,并用Dr.Speech软件进行录制,用SoundForge软件剪辑初始录音,再由3名22岁左右的成年人对不同语气的录音进行1~5级评级,1级表示语气最不贴切,5级表示能非常明显感知语气,最终挑选出平均分数最高的同一人一组录音,作为听觉提示的录音材料。最后将录音音频与高兴、悲伤、平静的动态flash合成为一段5秒钟的动画视频,作为视听提示材料。

1.3测试过程

1.3.1单纯听觉提示 测试者教受试者学说句子:“我和妈妈去学校”,其较为熟练练习2遍后,测试者告诉受试者:“老师会播放一段音频声音,小朋友听完后,模仿录音说三遍”。

1.3.2视听提示 测试者提示受试者“老师会播放小女孩开心、悲伤、平静状态说话的动画视频,小女孩说完后,请你跟小女孩一样说三遍”。

1.3.3声音处理 用Dr.Speech实时言语测量仪对受试者的仿说进行录音。采用SoundForge软件剪辑声音样本中不清楚、不完整或有杂音的部分,最终选择最优的两遍保存,导入Dr.Speech 软件,记录MSF0。

在法语的句子中,为了避免同一个单词的重复出现,直接宾语、间接宾语、地点状语等成分再次出现时,可用相应代词来代替,并将代词置于谓语动词前。直接宾语人称代词、间接宾语人称代词即对应英语中的宾格(英语里的宾格无直宾、间宾之分);副代词y可以对应英语的副词there;而副代词en的用法相对复杂,在英语里面没有直接对应的词,但某些情况下用法与作为代词的one或some相似。但是英语中都不曾出现宾格、副词there、代词one或some前置的情况,于是在法语文本出现上述代词提前的情况时,若单纯进行字对字翻译,很难实现准确译出句子的意思。例如: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2×2×3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自变量:受试者类型(受试者间变量)分为听障儿童和正常儿童;提示方式(受试者内变量)分为听觉提示和视听结合提示;提示语调(受试者内变量)分为高兴语调、平静语调和悲伤语调;因变量:MSF0和任意两语调之间的言语基频差值。使用SPSS23(美国IBM公司开发)统计软件对采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不同视听提示方式对听障儿童MSF0的影响 两组儿童在不同提示方式及语调下的MSF0见表1,可见,无论在听觉提示还是视听提示下,两组儿童的MSF0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高兴时>平静时>悲伤时。听觉提示下,听障儿童悲伤及平静时的MSF0稍高于正常儿童,而高兴时两组儿童的MSF0相差不大。视听提示下,听障儿童悲伤及平静时的MSF0与正常儿童非常接近,而在高兴时的MSF0低于正常儿童,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表1 不同提示方式下两组儿童的

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提示语调的主效应极其显著(P=0.000≤0.001),受试者类型(P=0.874>0.05)及提示方式(P=0.468>0.05)的主效应均不显著。三个因素中两两之间的交互效应不显著(P>0.05),并且受试者类型、提示方式与提示语调的三阶交互效应也不显著(P=0.643>0.05)。说明提示语调是影响儿童MSF0的主要因素,而单独听觉提示及视听结合提示对儿童MSF0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进一步对不同提示语调下的MSF0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无论听障儿童还是正常儿童,无论在哪种提示方式下,两两提示语调之间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01),其中悲伤语调下的MSF0极显著低于高兴和平静语调下的MSF0;高兴语调下的MSF0极显著高于平静语调下的MSF0。

2.2不同视听提示方式下听障儿童语调之间MSF0差值比较 为进一步探究听障儿童与正常儿

表2 不同视听提示方式下两组儿童MSF0的方差分析结果

童的音调变化差异,以两种提示语调之间的基频差值作为因变量,进行三因素混合实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可见,两组儿童无论是在听觉提示下还是视听提示下,悲伤与高兴语调之间的MSF0变化均最大,悲伤与平静语调之间的MSF0变化最小,且正常儿童不同提示语调之间的基频变化明显大于听障儿童。

表3 不同视听提示方式下两组儿童MSF0差值比较

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受试者类型的主效应显著(P=0.046<0.05),可见听障儿童在两两提示语调之间的基频变化小于正常儿童,说明其控制音调变化的能力远低于正常儿童;提示语调的主效应极显著(P=0.000<0.01),提示方式的主效应不显著(P=0.551>0.05);三个因素中两两之间的交互效应不显著(P>0.05),三阶交互效应也不显著(P>0.05);说明相较于提示方式,提示语调对儿童的MSF0影响更大。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两两提示语调之间基频差值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

表4 不同视听提示方式下两组儿童MSF0差值的方差分析结果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听觉提示还是视听结合提示下,听障儿童与正常儿童的MSF0无显著差异,这与之前多名学者的研究结果[3~6]并不一致。推测可能与受试者的选择有较大关系;本研究听障儿童均来自上海启英幼儿园和小小虎幼儿园的听障儿童,其听力补偿或重建基本在最适阶段,呼吸方式正常,并且得到了较高质量的康复治疗,因而不存在明显的音调问题。

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不论是听障儿童还是正常儿童,三种提示语调之间MSF0均有显著差异,高兴语调下的MSF0最高,悲伤语调下的MSF0最低,平静语调下的MSF0处于中间,与既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7]。这主要是由于在高兴语调下语速加快、响度增大,声音比较高亢、兴奋,喉部和颈部肌肉紧张度提高,声带振动加快;相反,悲伤语调下的语速较慢,响度较小,语调较低沉,喉部和颈部肌肉较松弛,声带振动减慢;平静状态下语速趋于自然,介于高兴和悲伤的两种状态之间。

从本研究结果看,听障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听觉提示及视听提示下的音调差异不明显,与研究假设不一致。前人主要侧重于语言注解能力,而本研究侧重于言语复述能力(模仿相应的语调),有研究显示婴幼儿在视听同步提示下的敏感性要高于单纯听觉提示下的敏感性[8],且受试者在视听双通道刺激时, 特定感官皮层(指听觉和视觉)的激活比任意单一通道条件下(仅仅看到或听到)的激活强度更强[9,10]。也有研究指出当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时候,视听统合刺激中的视觉成分可以是线索刺激,视听提示可以帮助受试者更深层的理解语言[11]。而本研究关注的是不同提示方式对儿童音调的影响,尽管本研究中视觉提示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示受试者改变音调,但却并不优于单独听觉提示,推测是由于康复效果较好的听障儿童复述不同语调的句子,其借助“听-说”言语听觉链作用即可完成。另外,本组听障儿童和正常的儿童的模仿复述能力均较强,本研究选取的听障儿童具有较好的重建听力,可以通过听觉区分出不同类型语调;而正常儿童本身听力正常,对听到的信息可以更完整地再论;因而单独听觉提示对两组儿童的音调均可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无论是听障儿童还是正常儿童,悲伤与开心语调之间的MSF0差值最大。这是由于高兴与悲伤语调分别为较高和较低语调,因而音调差异最明显;但听障儿童不同语调之间的音调差值显著低于正常儿童。张梦超(2013)在关于听障儿童乐调匹配特征的研究中发现,随着目标音域的扩大,听障儿童控制音调高低的能力降低,并且匹配音高及音程的能力远远低于正常儿童。本研究中听障儿童在表达不同感情色彩时缺乏准确性,难以充分体现出对应状态下的音调特征,同时由于他们缺乏对音调变化的控制能力,因而两两语调间的音调变化幅度较小,与正常儿童存在显著差异,需进一步关注。但本组研究对象中听障儿童均为康复效果优良的儿童,此结论是否适用于康复效果一般或较差的听障儿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听觉提示和视听提示对听障儿童音调的影响虽然无显著差异,但对临床仍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例如,如果侧重于听觉训练,则建议使用单独听觉提示,帮助听障儿童辨识句子中的精细细节;如果康复训练侧重于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则建议使用视听结合提示,视觉提示可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表达。听障儿童音调变化能力显著落后于正常儿童,因而在不同语调的语言表达方面,需要利用视听结合或者听觉提示的方式加强训练,使其语调、语气的表达更充分自然,更接近正常儿童。

猜你喜欢

基频音调语调
语音同一认定中音段长度对基频分析的影响
基于时域的基频感知语音分离方法∗
桥面铺装层对中小跨径桥梁基频影响分析
4~6岁听障和健听儿童语调感知的比较研究△
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
你可以相信电话那头的人吗?
谈谈诗歌的语调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45000kHz基频晶体滤波器
朗读基本技能:语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