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干预的评价

2018-11-20董梦婷周翠萍李广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锐器医务人员伤口

董梦婷,周翠萍,李广梅

(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0)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工作时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被污染的针头等锐器刺破皮肤而导致感染的可能性[1]。据文献报道[2],手术室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最主要的工作场所之一,因为在手术室工作的医务人员会更多地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更多地使用手术刀、缝合针等各种锐器,所以手术室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更加重要。为了减少与控制手术室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对2017年2月1日—2018年1月31日期间在我院手术室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强化培训及防护措施干预,并与2016年2月1日—2017年1月31日期间职业暴露监测报告数据对比发现,强化培训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知识水平提高,职业暴露发生率下降,发生职业暴露后上报及处理效果均满意。

1 干预设计

(1)先使用自制调查工具“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调查表”对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测试,内容包括职业暴露的定义、要因、防护、发生后的上报和处理、追踪随访等项目,制订本课题的知识强化培训计划。(2)查询2016年2月1日—2017年1月31日期间职业暴露监测报告数据,对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类别、例数进行分析,制订操作行为干预措施,以提高手卫生和标准预防知识水平为目标,健全职业暴露防护应急预案,明确规定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和人性化的随诊服务。(3)完善手术室工作管理制度,把职业暴露知识作为上岗培训和在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好规范操作示范,监督医护人员的不良行为。(4)统计培训前后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培训后职业暴露发生率、发生职业暴露后上报率、规范处理和用药跟踪随访的例数,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对象与方法

2.1 干预对象

选择2017年2月1日—2018年1月31日期间在我院手术室工作的医务人员58名作为干预组,其中护理人员10人,手术医师38人,麻醉医师10人。将2016年2月1日—2017年1月31日未进行知识强化培训和行为干预的同科室58名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基本固定,其工作岗位、职称、学历、性别、年龄、既往身体健康指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干预措施

2.2.1 根据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调查现状,确立知识强化培训重点 培训前采用笔试和操作相结合的形式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包括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职业暴露发生后伤口紧急处理以及上报处理程序。根据结果,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针对性、实用性培训,重点放在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若不慎发生针(刀)刺伤,必须按标准化处理,参照2004年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迅速处理伤口,立即从伤口周边以离心方向挤出伤口部位的血液,用洗手液和流动水冲洗伤口10分钟以上,再用75%酒精和0.5%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同时将患者及操作者的血液做血情免疫学检测,评估针(刀)刺伤的损害程度和职业暴露级别,以确定预防性用药的方案,并进行上报、登记、血清学追踪随访,将伤害降至最低。

2.2.2 查询以往职业暴露检测报告,制订操作行为干预措施手术室职业暴露按原因分类为:血源污染(锐器损伤、自身伤口接触患者血液和体液等)、化学因素(消毒液)、空气污染(麻醉废气和电刀烟雾)、物理因素(烫伤和射线损伤等)。查询2016年2月1日—2017年1月31日期间职业暴露监测报告数据发现,发生事件的比例以血源污染为首位。了解以往事件发生原因,发现个人防护意识淡薄,存在与锐器伤有关的不规范操作,如手术护士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注射针头和手术刀片、手持锐利物指向他人、手术完毕用物收集不正确、清洁时用手处置医疗废物、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帽等。定期进行督导,强化手术室医务人员对医疗锐器伤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发现不规范处理锐器的医务人员及时批评指正,对高发人群进行相关的教育及管理,禁止将用过的针头放入垃圾桶内,以免刺伤其他人员,预防或减少针(刀)刺伤的发生。

2.2.3 推行标准性预防制度,优化手术室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职业暴露的发生多见于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缺乏,通过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和促使手术室医务人员掌握防护技术。标准预防是指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医务人员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要及时正确处理及上报。优化手术室的工作环境,采用空气净化系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盛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放于抽风口,手术标本固定所用的甲醛不可过满溢出,使用地下管道排放麻醉废气,合理调节电刀频率,减少电刀烟雾散发,腹腔镜手术仪器管道连接紧密、无漏气,定期检查排污系统,定期检测手术间内空气质量。

2.2.4 认真对职业暴露发生后的处理进行培训,明确规定职业暴露发生后的处理流程 手术室医务人员在手术、护理活动中,必须实施标准预防术,包括手卫生、洗手、正确使用手套和戴口罩、穿手术衣、戴护目镜和防护面罩等。通过考核方式教育医务人员,并要求人人过关。另外,为传染病患者手术时,提供必要防护品如防护眼镜、鞋套、防护围裙等,防止血液、体液溅到眼内、皮肤或工作服上,如果不小心被刺伤或伤及他人,采用“一挤、二洗、三消毒”的原则紧急处理伤口,并立即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科,做后续处理和跟踪治疗。特别是艾滋病患者越来越多,某些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窗口期”认识不足,误认为检测HIV为阴性就不会感染,抱着侥幸心理而放松了警惕,不按规范检测与治疗。一旦接触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后,应及时有效地进行预防性干预,尽快开始预防用药,最好在1小时内开始服药,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并在保健预防科人员的正确指导下进行血清学跟踪,可避免引起HIV等血源性疾病。

2.2.5 提高职业安全意识,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上岗培训和在职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日趋严峻的职业暴露形势下,全体医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在医院内建立职业暴露防护干预体系,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上岗培训和在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严格按手术室操作流程规范进行,避免不恰当的危险动作,以免不当操作造成了职业暴露。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评定表明,62%~88%的锐器伤可以通过规范各项操作、降低诊疗操作风险来预防[3]。把标准预防术作为新入手术室医务人员的考核内容,每周抽取半小时组织科内人员学习,使人人知晓并严格遵循,每月抽查理论一次,强化教育,共同提高防范意识,预防和减少医务人员因不良习惯而意外受伤,降低风险。

3 结果

3.1 培训前后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变化

培训后手术室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培训前(P<0.01),见表 1。

3.2 培训前后职业暴露发生类别及例数的变化

统计手术室内医务人员被锐器刺伤和皮肤黏膜暴露的人(次)数,培训前、后职业暴露发生人次分别是36人次、8人次。培训后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较培训前明显下降(P<0.01),见表 2。

表1 培训前后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表2 培训前后职业暴露发生类别及例数比较[n(%)]

3.3 培训前后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的效果对比

统计发生职业暴露后按《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进行伤口规范处理、上报和血清学追踪随访的人数比例,结果发现,培训后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伤口规范处理率、上报率及血清学追踪随访率明显高于培训前(P<0.01),见表3。

表3 培训前后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伤口规范处理率、上报率及血清学追踪随访率比较[n(%)]

4 讨论

4.1 培训后手术室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自我防护的自觉性也得到提高

护士和医生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手术室是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救治的一个特殊场所,有报道证实[4],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率较高,但大部分医生、护士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未采取防护措施。因此,有必要开展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培训,以保障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如表1所示,培训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医务人员掌握全面的预防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特别重要。

4.2 培训后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范意识增强,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下降

如表2所示,查询2016年2月1日—2017年1月31日期间职业暴露监测报告数据发现,职业暴露按原因分类为:血源污染28人次(48.28%),化学因素5人次(8.62%),空气污染2人次(3.45%),物理因素1人次(1.72%),其中主要是血源污染。手术工作中,常因术中器械传递方式不规范、术者身体的易污染部位未做遮挡及术毕物品清理不慎被针头、刀片、玻璃等锐器刺伤,究其原因,除了工作忙、不小心、操作不规范外,还与不使用防护设备或防护设备质量差、数量不够有关,发生职业暴露的重要原因是血源污染。此外,戊二醛消毒液装满外溢和甲醛不加盖挥发、室内空气排污系统不完善造成麻醉废气污染等化学因素、空气污染、物理因素也会导致职业暴露。因此,医院管理者要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尽可能完善医疗设备和防护设施;医务人员通过培训和教育后,个人安全意识增强,使用安全装置的依从性提高,尽可能使用安全性好的医疗器具。

4.3 对医务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后,他们会及时有效地进行预防性干预

从表3可以看出,培训后,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伤口规范处理及上报人员明显增多(P<0.01),血清学追踪随访率明显上升(P<0.01)。首先,遵从保健预防科人员对职业暴露人员的指导,对伤口进行规范处理,尽早开始预防用药及进行血清学跟踪随访。及时有效地进行预防性干预,可避免由于职业暴露引起的血源性疾病。其次,完善手术室空气管理制度,优化工作环境,减少了化学有毒物质和麻醉废气的污染。再次,工作人员资源要足够,合理排班,要有充分的时间休息,减少工作压力,避免因工作繁忙而致伤。

4.4 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上岗培训和在职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进行规范化培训后,提高了标准预防知识,建立了职业暴露防护应急预案,明确规定了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和按标准上报流程,以便得到及时、规范的处理。特别是院校实习生,必须补上这一课,上岗前进行职业暴露宣传教育培训,注意个人防护,一旦发生职业暴露,除了进行消毒、包扎处理外,还应及时采血进行相关病毒血清学检查,立即按标准流程上报。

5 结语

在日趋严峻的职业暴露形势下,提高医务人员防护意识,不仅要帮助他们掌握职业防护的相关技能,提高自身防护意识,也要帮助他们及时发现自身操作的薄弱点及陋习,使其树立良好的防护意识,强化防护能力,从根本上改变职业防护的不良现状,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同时,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处理、及早预防用药,对加强职业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锐器医务人员伤口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新型安全型锐器盒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伤口“小管家”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