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藤野先生》的语言学价值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2018-11-16刘慧文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

摘要:长期以来鲁迅先生的作品多被冠以“精神读本”的名号,人们却往往忽视了鲁迅作为语言学大师,其作品中的语言学价值。阅读和写作是两个相辅相成的环节,引导学生在阅读经典文本的基础上发掘语言学魅力,吸收语言学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理解写作技巧,能够更高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藤野先生》;语言学价值;写作教学

鲁迅先生的作品历来受到学界的重视。但在教育教学方面,其作品往往在无形中被归为“精神读本”一类,即将鲁迅精神、思想以及其文学、文字割裂开来,忽视了其作品的语言学意义,片面追求精神涵养。这样一味的拔高,无异于给学生建立了一座华丽的空中楼阁,看似瑰丽却毫无依托。鲁迅作为现代文学语言大师,其作品应当成为学生了解、学习和写作现代白话文的基本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鲁迅语言魅力的基础上,内化吸收语言学知识,进而探究其精神内核,这才是鲁迅作品教学的不二法门。

在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把《藤野先生》这篇课文安排在单元首课,并且在课后练习题中附有关于写作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此文本时应充分引导学生重视语言学知识,并且调动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实现写作水平的提高。

一、语言的条理性

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写作文章的体裁多为记叙文和散文,文章的内容多为写人、记事。但初中生在写作时常会出现一些共性的问题,例如,叙述事件不分主次、散文思维跨度过大、情感混乱、表意不明等。这都是由于学生在写作之前没有充分搭建好文章的架构所致。文章结构至关重要,教师帮助学生摆脱单一的流水账似的记叙和过于发散的没有目标的抒情是作文教学的一大重点。

鲁迅的《藤野先生》囊括了写人、寄情和叙事多种要素。作为一篇3000多字的回忆性散文,文章的线索条理十分清晰,就是鲁迅从东京到仙台最后离开的行踪,看似简单明了的线索实则是整篇文章的脉络。一方面将看似无关的散文情节加以串联,另一方面又使得事情的发展自然而然。教师在引导学生大致梳理出这条明线之后,可以提示学生,在散文写作中要用一条线将文章串联起来,注意让文章有线可寻,有索可依。

在寫人记叙方面,运用叙述事件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写作技巧,但是事件的选取和整体编排对学生来说又是一大挑战。鲁迅选取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情加以叙述,即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实习——了解裹脚,每一个事件都从不同角度塑造出藤野先生不同的性格特征,四位一体,完整地刻画出了一个认真负责、正直热情、严谨求实、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人物形象。讲解到此处,教师带领学生发现人物性格是在事件中得以体现的,因此,学生在刻画人物时要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事件,并且将事件进行有主有次、详略得当的合理安排,使文章读起来妙趣横生。

二、语言的灵活性

写作指的是客观事物通过作者的主观意识在恰当的文字形式中的正确反映。初中生在写作时常常会出现没话说,或者有话不知怎么说的情况。前者容易导致学生写作时凑字数,后者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究其原因还是其语言积累不足,写作手法掌握不熟练,不能选择合适的词语表达情感,亦或是表达情感方式单一化、程式化所致。教师空洞的语法知识讲授往往不如让学生在文本中自己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因此,让学生在阅读教材中的优秀文本时汲取精华,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就显得尤为关键。

鲁迅先生的作品文字凝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更是炉火纯青。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分析其语言的鲜明特点,以此带动学生正确认识写作方法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步。

例如,鲁迅在刻画藤野先生的外貌时运用白描,交代藤野先生为自己添改讲义时毫无雕琢的叙述,鲁迅并没有用过多华丽的辞藻修饰,也没有用冗杂的方式去描绘,因为质朴简洁的文字更能表现藤野先生认真踏实真诚的人物形象。另外,鲁迅在叙述自己生存境遇时采用调侃的笔法,镜头转换到藤野先生时又立刻收敛为严肃态度,两相交织,在突出人物特点的基础上还丰富了文章的审美趣味。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悟创作一篇好文章并不是要用绚烂的词语去堆砌,而是应根据写作内容灵活的使用语言,摒弃“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和“好词好句”的生搬硬套。

为了表现自己在仙台“物以稀为贵”,鲁迅巧妙的用北京的白菜到浙江、福建的芦荟到北京进行类比;清朝留学生发髻与富士山的绝妙讽刺;樱花树与轻云的美妙比喻,既贴近生活又形象生动。打开思路,不局限于课本,放眼生活才能使写作富有真实感,强化写作的感染力。

三、语言的思想性

主题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学生经常会在写作之初确定一个主题,但是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又不断偏离这个主题,这使得文章读起来前言不搭后语,十分混乱。出现上述情况是由于学生选取的写作内容与自己预期的,或者是教师要求的思想主题严重脱节造成的。要走出这个写作困境,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做到表达真情实感。部分学生在写作时会刻意赋予自己一个陌生的情感来迎合作文要求,再以此去编造一系列故事去支撑它,情感的虚幻也就导致编造的故事缺乏可信力,加之青少年本身思想的不成熟,文章自然缺乏情感支撑,显得空洞乏味。

在讲授《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时,学生不免会提到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敬重与赞美。教师可以在此时提示学生注意鲁迅在赞美藤野先生没有种族偏见的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还有作者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从赞美到爱国到弃医从文,看似复杂的几条思想线索实则都是相互承接、彼此交织、层层递进、服务于作者内心最真实的情感的。只有将真情实感渗透在写作的自始至终,其才能在字里行间或明或暗的体现出来。除此之外,主题往往是文章的思想制高点,要想达到制高点就要一步步地攀登,情感的逐渐升华也是在行文之中逐步体现的。

鲁迅的《藤野先生》语言深刻、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将阅读经典文本与锻炼写作能力相结合。脱离枯燥刻板的习作知识讲授,引导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积累语言文字知识,积极思考写作要领,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万志彬,万奇,徐新民.20世纪写作理论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2).

[2]常雅琼.浅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J].中华少年,2016,(36).

作者简介:刘慧文(1994—),女,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在读研究生,主研方向为语文学科教学。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