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五弦谱》至《三五要录》中的两首同名曲看中国唐乐在日本的变迁(下)

2018-11-15张晨婕

音乐文化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琵琶曲名曲谱例

张晨婕

内容提要:中国的唐代音乐传至日本发生了什么变化,怎样变化的,是学术界一直探索的课题。本研究从音乐本体出发,对9世纪上半叶传抄的《五弦谱》与12世纪下半叶成谱的《三五要录》中的《夜半乐》与《饮酒乐》两首同名曲展开比照研究。对于《五弦谱》及《三五要录》,国内外皆有不少著名学者曾做过系统性的研究:国内,有陈应时、吴国伟、何昌林等学者对二谱进行过曲名和乐调等方面的梳理;国外,亦有日本学者林谦三、英国研究者劳伦斯·毕铿、澳大利亚学者斯蒂芬·耐尔森等人对中日古谱研究作出卓越贡献,其中,林谦三的《全译五弦谱》《琵琶谱新考》等皆为该领域的重要著作。此次研究从乐调、落音和旋法方面进行全面检验,用落音整合、骨干音提取等方式,对两首同名曲历时三百年日本化的迹象进行实证性研究,以窥日本同名曲中对宫音的强调和对原唐曲骨干旋律的保留。

三、对同名曲的乐调、旋法及节拍节奏的演变展开追述

(一)曲名考

1.《夜半乐》

《夜半乐》最早为唐代教坊中的曲目,曲名见于唐代崔令钦所著《教坊记》①。而同时代段安节所著《乐府杂录》中亦这样解释《夜半乐》:“明皇自潞州人平内难,正夜半,斩长乐门关,领兵入宫翦逆人,后撰此曲。”②欧阳修等人所撰《新唐书·礼乐志》亦云:“民间以帝自潞州还京师,举兵夜半诛韦皇后,制《夜半乐》《还京乐》二曲。”③同时,在唐颜真卿的《聊句》、南宋王灼的《碧鸡漫志》和元代陶宗仪的《辍耕录》④(金元“院本名目”有《夜半乐打明皇》一本)都有关于《夜半乐》的记载。

因而,基本可以确定《夜半乐》为唐代宫廷的教坊曲,同时亦可能为戏曲。后来又被用为词牌,在宋柳永所编《乐章集》中属“中吕调”。

此外,日本亦传有唐之《夜半乐》,在《续日本史·乐志》中属平调。⑤在《三五要录》《仁智要录》中,《夜半乐》同样作平调流传;而《五弦谱》中,《夜半乐》则未标明宫调。

2.《饮酒乐》

《饮酒乐》,作为一首乐曲,最早见于唐朝南卓所撰《羯鼓录》,为“诸宫曲”,“太簇商”调⑥。同见于《羯鼓录》诸宫曲太簇商条目下的曲目还有《破阵乐》与《圣明乐》,此三首均为出现在《五弦谱》《三五要录》及《仁智要录》中的同名曲。

其次,《饮酒乐》亦为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的法曲。据《唐会要》卷三十三《雅乐·下》载:“太常梨园别教院,教法曲乐章等:《王昭君》一章,《思归乐》一章,《倾杯乐》一章,《破阵乐》一章,《圣明乐》一章,《五更转乐》一章,《玉树后庭花乐》一章,《泛龙舟乐》一章,《万岁长生乐》一章,《饮酒乐》一章,《斗百草乐》一章,《云韶乐》一章,十二章。”⑦可以看到,包括《饮酒乐》在内,出现于三份古谱的六首同名曲中,有四首能够在唐代的梨园法曲中追寻到其发展踪迹。

此外,另有《大日本史》⑧载,三四七壹越调:“《宴饮乐》,一云《饮酒乐》。”⑨可知,日本江户时期便存在壹越调的《饮酒乐》。

《饮酒乐》在《五弦谱》《三五要录》及《仁智要录》中均有流传,且皆属大食调(大食调与乞食调相同)。

(二)乐调

若要对《五弦谱》与《三五要录》中同名曲的乐调进行比较分析,则必须先明确此二者所属的乐调体系。

《五弦谱》,为唐大历八年由石大娘所传,后日本人将其带回,最终抄定于日本承和四年(837)。《五弦谱》所收录的调子品分别为:平调、壹越调、大食调(两种)、黄钟调及盤涉调,共计六首。根据陈应时在《唐传日本〈五弦琴谱〉调名曲名考》⑩一文中的论述可知,在《唐会要》关于天宝十三载太乐署供奉曲名及改诸乐名的记载中,均能找到《五弦谱》六种调相对应的律调名和时号调名,现将其列为表格(见表5)。

故可知,《五弦谱》中的“六调”,即为天宝十三载太乐署供奉曲名及诸乐名中的“时号调”。但其中,“壹越调”与“越调”、“盤涉调”与“般涉调”各有一字之差,这是由于“壹越”与“盤涉”是日本十二律中相对应中国十二律中“黄钟”和“南吕”二律的两个律名。由此可证,现见《五弦谱》是由日本人抄写的(抄写者本能地把“越调”“般涉”改为了“壹越调”“盤涉调”)。

表5⑪ 天宝十三载改诸乐名中与《五弦谱》六调相对应的律调名、时号调名

如此,根据《五弦谱》所传年代(837)、所用谱字(燕乐半字谱),以及《五弦谱》中的六调均能在唐天宝年间的乐署供奉曲名及诸乐名中找到对应,便不难发现,《五弦谱》所用乐调属“燕乐二十八调”体系。

据《宋史》《新唐书》中的记载,可得燕乐二十八调体系为“七宫四调”的构成,即七宫中每宫都包含宫、商、角、羽这四个调,进而形成二十八调。在此基础上,笔者采用陈应时在《唐宋燕乐角调考释》⑫一文中一样的方式,设黄钟宫的宫音、主音为C(其中大写表示宫音,小写表示主音),进而得到燕乐二十八调每个调中宫音和主音的相对音高(表6⑬)。接着,再依据中国七声音阶的律关系,亦即音程关系(图4⑭),便可得出这二十八调的调子结构。

表6 燕乐二十八调对应音名(大写字母:宫音,小写字母:主音,黑体:本文所涉及的调)

图4 中国七声音阶音名与西洋七声音阶比照

鉴于本次所选择的同名曲《夜半乐》《饮酒乐》分别为平调和大食调(即燕乐二十八调中的正平调和大石调),故笔者将此二调的结构进行了整理(表7),以作后文的考察依据。

表7 唐正平调、大石调的调子结构(以主音为首)

在了解了《五弦谱》所属燕乐二十八调体系的调子结构后,需要再对《三五要录》之乐调体系进行认识。

《三五要录》所载调子品分别为如下十调:壹越调(沙陀调同音、琵琶双调)、沙陀调(琵琶双调)、平调(琵琶黄钟调)、大食调(琵琶返黄钟调)、乞食调(琵琶返黄钟调)、性调(琵琶黄钟调)、双调(琵琶返风香调)、黄钟调(琵琶风香调)、水调(琵琶返风香调)和般涉调(琵琶风香调)。《仁智要录》所载筝乐十三调分别为:壹越调、一越性调、沙陀调、平调、大食调、器食调、双调、黄钟调、大黄钟调、水调、般涉调、风江调及羽调。

根据吴国伟在《〈仁智要录〉与〈三五要录〉所阐述的中国乐调理论》⑮一文中的解析,尽管《三五要录》和《仁智要录》共同记述了超过十个唐乐调子名,但如果按调子的结构来分类,其实只有七个,并将其归结为下表:

表8 ⑯ 《三五要录》及《仁智要录》的唐乐调子结构一览

同时,吴国伟又将上述七调按其音程结构归纳为宫调式(壹越调、沙陀调、一越性调、双调、水调)、羽调式(平调、性调、黄钟调、大黄钟调、般涉调、风江调)及商调式(大食调、器食调、乞食调)三种调式,并根据七声音阶名称与大部分的调名,得出上述大部分调子都是于中国隋唐时期传入日本(而非在日本建立)的结论。因此,《三五要录》所属乐调体系,实为隋唐乐调体系传入日本后,刚刚开始发生一些变化时的早期日本律调体系。

这里笔者通过分析、考证及引用所总结出的《五弦谱》以及《三五要录》中的相关乐调结构(即表7和表8),是后文研究讨论的重要依据。那么,从《五弦谱》至《三五要录》,隋唐乐调在日本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接下来,笔者将通过对《夜半乐》及《饮酒乐》中的音数及落音来一一进行说明。

1.《夜半乐》

《夜半乐》在《五弦谱》中并没有标明宫调,因此,笔者根据林谦三在《全译五弦谱》中的分析将其译为“平调”,即唐乐调中的“正平调”(林钟羽调),便于与后世同名曲进行比较。五弦琵琶曲《夜半乐》的各音音数如下表所示:

表9 [平调(正平调)]《夜半乐》(《五弦谱》)音阶及音数

根据音数来看,不难发现,该曲出现频率最高、最强调的为角音si;与此同时,变徵音do、商音la、变宫音fa的出现率也相对较高。相比之下,羽、宫以及徵音则较少出现。

落音上,由于《五弦谱》中缺失能够判断乐句(小节)的鼓点记号,且林谦三也未对此曲进行乐句上的推断划分,因此笔者无法对该曲进行全面的落音分析。以现有资源而言,仅能从《夜半乐》全曲始于角音si,最终亦落于角音si得出,以最宏观、基本的头音及尾音来看,该曲是强调角音的。

因此,结合音数与落音两方面的分析而言,五弦琵琶曲《夜半乐》以角音si、变徵音do和商音la最为突出。

在《三五要录》的记载中,《夜半乐》清晰地被标为“平调曲”。其各音音数如下表所示:

表10 [平调]《夜半乐》(《三五要录》)音阶及音数

可以看到,在四弦琵琶曲《夜半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宫音mi;此外,角音sol、变宫音re以及商音亦有较高的出现率。

落音方面,在《三五要录》中,都有表示大鼓拍子的“百”的记号,因而能够清晰地将乐曲中的每个乐句划分出来,以便作一个相对全面、客观的落音分析。笔者将四弦琵琶曲《夜半乐》的落音整理为下表:

表11 [平调]《夜半乐》(《三五要录》)中的落音

根据表11所示四弦琵琶曲《夜半乐》的落音,若将重复部分去除,则可得到如下排列:徵—羽—宫—/变宫—商—宫—/商—变宫—宫—/变宫—商—宫。如此一来,该曲落音的规律便十分明显了:上述落音共计12个,每3个为一组,共分4组,每组最后皆落于宫音。也就是说,以落音框架角度观之,这首乐曲始终在变化反复中落实、强调宫音mi。

因此,综合音数与落音的分析,四弦琵琶曲《夜半乐》以突出宫音mi为核心。

2.《饮酒乐》

《饮酒乐》在《五弦谱》中明确被标为“大食调”,亦即唐乐调中的“大石调”(太簇商调)。五弦琵琶曲《饮酒乐》的各音音数如下表所示:

表12 [大食调(大石调)]《饮酒乐》(《五弦谱》)音阶及音数

不难发现,在《饮酒乐》中,商音mi是出现次数最多的;而除去mi之外,羽音si、角音fa的出现频率亦相对多于其他音。

在落音方面,因林谦三根据后世同名曲划出了《饮酒乐》的乐句,在此故可略作分析。笔者将五弦琵琶曲《饮酒乐》的落音整合为下表:

表13 [大食调(大石调)]《饮酒乐》(《五弦谱》)中的落音

根据表13所示《饮酒乐》落音,将其重复部分去除则可得到如下核心排列:商—徵—羽—变宫—宫—角/商—羽。这样一来,结合落音音数来看,皆可发现该曲对羽音si的强调。

所以,综合音数与落音的分析可得,五弦琵琶曲《饮酒乐》以突出商音mi和羽音si为核心。

在《三五要录》中,《饮酒乐》被标为“乞食调曲”。依据文献考察,“大食调”“乞食调”“器食调”实为相同调名。故将四弦琵琶曲《饮酒乐》的音数整理如下:

表14 [乞食调]《饮酒乐》(《三五要录》)音阶及音数

那么,就音数而言,四弦琵琶曲《饮酒乐》中徵音si是出现得最高频的;变徵音la、角音以及宫音mi的出现频率亦相对较高。

落音上,笔者将该《饮酒乐》所反映的情况整合如下:

表15 [乞食调]《饮酒乐》(《三五要录》)中的落音

根据表15所示四弦琵琶曲《饮酒乐》的落音,按前述方法,将重复部分除却,便可得到如下排列:宫—徵—角—徵—羽—变宫—变徵—徵—变宫—宫。然而,在对这首《饮酒乐》的落音框架进行提炼时,我们发现,除了减去最后重复的一个“宫”音外,其余皆未有重复。可见,除了首句与末句都落于宫音的呼应外,本曲的落音分布是较为自由的。故而,结合落音之数量与框架方能看到,四弦琵琶曲《饮酒乐》主要突出强调的是宫音mi和徵音si。

所以,综合音数及落音两方面的分析,四弦琵琶曲《饮酒乐》主要强调宫音mi与徵音si。

最后,笔者将上述两首同名曲——《夜半乐》《饮酒乐》在《五弦谱》《三五要录》(共4首)中的乐调变化情况,统一以宫音为首的顺序,呈示如下:

表16 两首同名曲在《五弦谱》与《三五要录》的乐调变化(粗体字音名即该曲中的核心音,下划线表示主音;正平调=平调,大石调=大食调)

通过表16,能够很清楚地看到,《夜半乐》和《饮酒乐》的调子结构虽无变化,但两曲都清晰地呈现出一个“宫音主音化”的趋势。

在《五弦谱》中,无论从落音还是音数来看,两曲的核心音均比较自由:《夜半乐》中角音si数量最多,其次分别为变徵音和商音la,而全曲最后则落于角音si;《饮酒乐》中商音mi的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羽音si,全曲最后亦落于羽音si。

但相比之下,在《三五要录》内,两曲则完全突出了对宫音的强调:整个乐调体系趋于简化,且明确(甚至是有规律地,如四弦琵琶曲《夜半乐》的落音)、着重地突出(乐调的)核心音——宫音。

笔者在此所总结出的结论,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吴国伟的观点:“《三五要录》与《仁智要录》中的大食调、平调、黄钟调及般涉调全部保留着唐代时的结构,所不同的只是它们调首的音阶名全被改为‘宫’。”⑰因此,从《五弦谱》到《三五要录》,同一乐调中的宫音被强调、主音化,其调首的音阶名转变为“宫”,并且在整曲的音数和落音上都能观察到该种情形。

(三)旋法

除了乐调之外,旋法特征也是一个在同名曲分析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在这一部分当中,笔者将针对《五弦谱》与《三五要录》中的《饮酒乐》进行旋法上的比对、分析。

另外,因时间及条件上的限制,本文暂不涉及《夜半乐》的旋法分析(《五弦谱》中的《夜半乐》没有鼓点记号,且未有后人研究出乐句划分,故难以分析)。

若观察五弦琵琶曲《饮酒乐》与四弦琵琶曲《饮酒乐》的旋律进行,乍一看还是比较不同的两首曲子。然而,林谦三在其《全译五弦谱》中所提到的一句话引起了笔者的注意:“《饮酒乐》《崇明乐》二曲古今之谱大同小异。”⑱同时,林谦三所译的五弦琵琶曲《饮酒乐》是有乐句划分的(但未表明怎样划分),总共11个乐句(即十个鼓点)。这恰巧与《三五要录》所传《饮酒乐》的乐句数量相吻合,这是否代表,林谦三就是根据此曲来对五弦琵琶曲《饮酒乐》进行乐句划分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将把两首《饮酒乐》的每个乐句进行比照,在寻找解答的同时,进一步分析此二曲在旋法上的变化发展。

五弦琵琶曲《饮酒乐》与四弦琵琶曲《饮酒乐》的乐句对照陈列如下:

谱例5 两首《饮酒乐》第一乐句(顺序:《五弦谱》《三五要录》,下同)

谱例6两首《饮酒乐》第二乐句

谱例7 两首《饮酒乐》第三乐句

谱例8 两首《饮酒乐》第四乐句

谱例9 两首《饮酒乐》第五乐句

谱例10 两首《饮酒乐》第六乐句

谱例11 两首《饮酒乐》第七乐句

谱例12 两首《饮酒乐》第八乐句

谱例13 两首《饮酒乐》第九乐句

谱例14 两首《饮酒乐》第十乐句

谱例15 两首《饮酒乐》第十一乐句

基于上述比照,笔者又将两曲的每个乐句分别进行了骨干旋律的提炼(去除各种形式的同音反复,并省去经过性质的乐音),其结果如下:

谱例16 两首《饮酒乐》的骨干旋律比照

可以看到,在均包括11个乐句的两首《饮酒乐》中,有八个乐句的骨干旋律是极为相似的(第一、二、三、四、五、七、九、十句)。也就是说,林谦三对五弦琵琶曲《饮酒乐》的乐句划分是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并且他很有可能就是以四弦琵琶曲《饮酒乐》为参照版本(或者是参照之一),得出了“《饮酒乐》古今之谱大同小异”的结论。

那么,在骨干旋律如此相似的情况下,日本的四弦琵琶曲《饮酒乐》在旋法上又与中国五弦琵琶曲《饮酒乐》有何不同?纵观谱例5—谱例15,不难发现,四弦琵琶曲《饮酒乐》在旋律上往往不若五弦琵琶曲《饮酒乐》那样直进,而是具有回返、绕进的特点,并带有相对更多的经过音(即原谱中的小字),令音乐的进行更富于装饰性。

因此,从两首《饮酒乐》的发展来看,其骨干旋律还是基本被保留了下来,但在旋法上,日本的《饮酒乐》则更具回返绕进的装饰性特征。

总 结

隋唐以来,日本主动派遣使者谦虚虔诚地向中国学习,从丝绸之路的视角来看日本是中国的下游。中国与日本在音乐上乃至整个文化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器乐方面来看,在传自中国唐代的《五弦谱》中,有六首曲目又出现在了由日本藤原师长所编撰的《三五要录》内。事实上,在日本器乐曲集成中存有传自中国同名曲这件事本身,就已然代表了唐乐在日本的传承与发展。

本次,笔者通过对《五弦谱》《三五要录》中的两首同名曲——《夜半乐》和《饮酒乐》的译谱及比较分析,主要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1.在乐调上,尽管相同乐调的同名曲在调子结构上没有变化,但日本的《夜半乐》和《饮酒乐》均呈现出“宫音主音化”的趋势,相较之下在音乐进行中更加强调宫音。

2.在旋律上,根据两首《饮酒乐》的比照,可知原唐曲的骨干旋律基本得以保留;但旋法上,日本的《饮酒乐》更具回返绕进的装饰性特征。

因此,经由此次对同名曲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到,尽管在日本的“同曲”中,仍依稀存有些许唐乐的影子,但这些音乐在传入后,于乐调及旋法方面已然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被明显地本土化了。

注释:

①[唐]崔令钦:《教坊记》,中华书局,2012年3月。

②转引自陈应时:《唐传日本〈五弦琴谱〉调名曲名考》,载《中国音乐学》,2012年第4期,第2页。

③转引自任中敏笺订:《教坊记笺订》,喻意志、吴安宇校理,凤凰出版社,2013年10月,第81页。

④同②。

⑤同②。

⑥转引自左汉林:《唐代梨园法曲性质考论》,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第49页。

⑦[宋]王溥:《唐会要》,中华书局,1955年6月。

⑧《大日本史》是江户时代水户藩编纂的汉文纪传体日本史,记载了神武天皇即位至南北朝终结的日本历史。书中本纪七十三卷,列传一百七十卷,志一百二十六卷,表二十八卷,共计三百九十七卷(另有目录五卷)。

⑨任中敏:《唐声诗》(下),张之为、戴伟华校理,凤凰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95页。

⑩见②。

⑪同①,第2页 。

⑫陈应时:《唐宋燕乐角调考释》,载《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

⑬表格摘自陈应时:《唐宋燕乐角调考释》,第22页。

⑭表格摘自[日]岸边成雄:《唐俗乐二十八调》,陈应时译、林晔校,载《中国音乐》,1983年第4期,第24页。

⑮吴国伟:《〈仁智要录〉与〈三五要录〉所阐述的中国乐调理论》,载《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⑯同⑭,第79页 。

⑰同⑭,第80页 。

⑱[日]林谦三:《全译五弦谱》,陈应时译,罗传开校,载《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第60页。

猜你喜欢

琵琶曲名曲谱例
琵琶曲《天鹅》及其演奏技术研究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十二生肖·蛇
拯救交响危机的音乐创作
——以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为例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三首琵琶名作的女性形象塑造探究
琵琶协奏曲《春秋》的演奏与创作探究
琵琶协奏曲《春秋》的演奏与创作之探究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
趣填我国古典十大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