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之“三读”解析法

2018-11-15

名家名作 2018年2期
关键词:分析题南昌起义解析

韩 锐

(习水县二郎镇中学,贵州 遵义 56300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主体性教育思想正日益深入人心。传统的考试方式使课堂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为此,在中学政史地教学中开展“材料解析初探”,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使学生潜能得以充分挖掘,成为当前政史地教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

综观周边教学科研,关于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的例子真可谓不少,但怎样使学生能在材料解析方面有一技之长基本上成为一个盲区,致使近年来学生在材料解析方面失分极多,而且找不到一种最有效的对付材料解析题的方法。不少从事历史学科教学的教师也曾经为此而担忧,多次讨论、商量、切磋此类问题的解决方式,但都没能提出有效、合理的方法,更没有较为系统的理论成果。为此,我结合多年的初中毕业班历史教学经验,就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提出以下看法,供各位同仁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同仁予以斧正。

历史材料解析是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窗口,也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熟记历史知识的一个有效方法,更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途径。但是很多学生对历史材料分析题望而生畏,多次在阅卷时发现学生在材料分析题留出了大量空白,即使有学生做了材料分析题,失分比重也非常之大。为此,我在这里就历史材料分析题提出“三读”法,解析历史材料分析题。

“一读”:读懂材料的中心意思。就是通过读材料,收集材料的信息,搞懂材料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二读”:读材料与教材的联系。就是通过材料阅读,把从材料中收集到的信息与初中历史教材联系起来,判断出材料与哪个阶段的历史有关,与哪册教材的哪个章节的知识相关联,知道此材料考的是哪个知识点。然后再将与材料相关的知识呈现出来,便于在下一步作答。

“三读”:结合问题再读材料。就是读材料分析题提出的问题,搞清楚题目要求我们回答什么,再读材料,将材料中收集到的信息和教材中联系到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回答题目要求我们回答的问题。

【案例】

这是一段红军歌谣:“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农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请回答:

1.“讲起八一历史长”,到2017年,“八一”的历史有多长?

2.这段红军歌谣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3.“四军”指的是哪支队伍?

“一读”:通过阅读材料,我们收集到的信息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材料告诉我们的是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独立领导人民战争的开始,并探索出了中国革命要拥有武装,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道路。

“二读”:将“一读”收集到的信息与教材联系起来,材料中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5课的内容,然后将本课的知识呈现出来。南昌起义发生于1927年8月1日,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秋收起义发生于1927年9月,“文家市决议”确定了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三湾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1928年4月,朱毛会师,将工农革命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三读”:结合题目给出的问题再读材料,搞清楚要求我们回答的问题,得出答案。第一个问题是计算时间,知道了南昌起义发生于1927年就能计算出答案,第二个问题要求我回答材料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我们在与教材联系时已经呈现出来了,它们分别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第三个问题是会师后改编的军队的名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总之,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和与教材联系之后呈现相关知识,只有读懂了材料,才能正确与教材联系起来,将材料中相关的知识正确呈现出来,才能准确地找到问题的答案。当然,读问题也不可忽视,我们必须要知道题目考什么,才能知道答什么、怎么答。

只要每个考生都能严格按照以上“三读”之后再开始答题,那么,所有的历史材料分析题就不是什么大难题了。

以上是本人就解历史材料分析题提出的简单看法,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分析题南昌起义解析
南昌起义主力军为何多为粤军
———纪念八一建军节95周年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生物分析题解题能力的对策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生物分析题解题能力的对策
南昌起义的代总指挥是谁?
睡梦解析仪
谈做好语文阅读分析题的策略
复合场中类抛体运动解析
“Fe2+与Fe3+”相关解析
对称巧用解析妙解
统计数据分析题的命题特点与能力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