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号协奏曲中的经典之作

2018-11-14陈杰斌

艺术评鉴 2018年13期
关键词:演奏分析

陈杰斌

摘要:胡梅尔于1803年12月完成其代表作“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的创作,搭配凡丁格发明的指键小号,至今仍是小号艺术领域的扛鼎之作,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度剖析。基于此,本文以胡梅尔“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为研究对象,从创作背景、曲式结构与演奏心得三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探究其艺术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胡梅尔 降E大调 小号协奏曲 演奏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3-0003-03

一、胡梅尔与他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

(一)胡梅尔生平概述

约翰·内波姆克·胡梅尔(Johann Nepomnk Hummel,1778-1837)在普雷斯堡出生,从小受到波西米亚的地区音乐气息影响,展现出非凡的音乐才能,其音乐活动主要围绕维也纳地区,是奥地利著名音乐家。他很早便在莫扎特名下学习音乐,开始在欧洲各国进行巡演,在英国的时候还曾跟着克莱门蒂学习一年多,15岁不到便归国。他在少年时期主要跟随海顿学习,担当乐队的指挥,这给他的创作提供了更充足的时间,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就包含本文研究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1]

(二)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概述

器乐在诞生之初因演奏方式及技巧的问题,一般作为歌舞的伴奏,而作为古老乐器之一,铜管乐小号只能演奏少量的泛音,声调自然且简单,一般被称作自然音小号,这种小号因研究半音阶困难,且不容易转调,在乐器演奏中的地位并不高,一般只有在一些简单的传统仪式中运用。但是随着乐器制造的不断提升,中世纪时期便有人开始尝试用号演奏半音阶,比如康纳多的“手号”设计,用手伸缩喇叭口来演奏歌曲,另外凡丁格作为维也纳宫廷首席小号演奏家,他也试图更改小号设计,设计了一款类似萨克斯的小号,以指键孔洞的方式演奏半音阶,被称为指键小号。到1815年鲁迈尔与斯多扎发明活塞后,小号才开始逐渐成为当今的形式,活塞小号的出现给予了小号更大的音乐表现力与技巧性,使得小号的演奏更加多样化与复杂化,小号在乐队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有了极大提升。

海顿在1796年为凡丁格量身定制了一首“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乐曲为了搭配指键小号的特点,出现了大量的半音阶,充分体现了小号的优点。此乐曲在展现小号音乐特色的同时,大量融入了奥地利民间音乐特色,曲式优雅,节奏明快,被誉为小号协奏曲中的代表作之一。胡梅尔师从海顿,从师期间,工作内容轻松,在他幼儿及少年音乐积淀的推动及海顿的影响下,1803年创作了自己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于12月份完成。[2]在1804年的元旦,凡丁格亲自演绎了这首乐曲,全长约20分钟,其装饰音与半音阶的使用惊艳四座,充分展现了小号的特点,为小号演奏的世界化推广提供了途径,搭配凡丁格的演技,更是为本协奏曲增添了更多的威望与光彩。

二、胡梅尔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乐曲分析

全协奏曲共分为三个章节,分别是奏鸣曲形式、抒情性行板与回旋曲形式,接下来笔者对三部分进行逐一分析。

(一)奏鸣曲形式

这一部分主要分为呈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三个部分,整个乐章为快板。曲目的呈示部首先是主题部分的完整演奏,通过气势磅礴的乐曲演奏让受众主观感受乐曲,然后减弱后进入小号的主旋律时间。首先小号进入一段Solo,是为了唤醒整个曲目与听众,预示着小号将进入一段庄严有力的演奏中,区别于前面的完整主题呈现,进入一种以小号为中心的全新艺术形象的诠释中去,将人们的注意力从乐队的身上瞬间转移到小号上来。而展开部作为乐队全奏的烘托,起到了小号的带进作用,对乐曲的主题与副题乐章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几次转调的伴奏与乐队中主角的更替,使得整个乐曲相互呼应、相互映衬。第一乐章的最后部分进入再现部,将乐章中的主题与副题进行二次变化,演奏得更加规整与准确。

(二)抒情性行板

整个第二乐章更加注重抒情的表达,具有典型的歌唱性特征。第一部分在进入后便开始采用长音的旋律,搭配胡梅尔运用的特殊颤音效果,将几个看似简单的全音符长音表现得淋漓极致,让人们进入了一个优美的音乐领域,完全沉浸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同时也给音乐创作者打开了一种新的音乐表现途径,让人们充分的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在此处的44小节有连续3次颤音效果,而54小节更是多达4次,如此集中的颤音运用搭配全音符与二分音符长音,这也是胡梅尔此协奏曲的重要创新之处,同时也是为小号量身定制的。第二部分则引入了新的元素,在优美的旋律支撑下,在呈示段的音乐结束后,引发新的音乐思考。从主题的引入后便开始进入下一个高潮,而整体的语调依旧注重抒情的呈现,此高潮的呈现从43小节的第四拍弱起引入,经过一次次如海浪的回旋,到第49小节的时候将整个乐曲推入高潮。此高潮起步于47小节的第三拍,43-47小节注重的是回旋式积累,而47-49小节则直接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更加直接的将乐曲推向高潮部分。

(三)回旋曲形式

第三乐章采用了回旋曲形式,受到众多演奏者的喜爱,其乐曲结构以板块组成,整体的节奏明快,使得演奏者与听众都会心潮澎湃,而随着音乐的节奏进入快乐的享受中,回旋曲的形式增强了这种愉悦性,情绪明朗,气氛欢愉,弹跳性明显,同时也是整个乐曲的又一高潮,整个乐曲也在欢快中逐步走向结束。第三乐章整体一气呵成,犹如行云流水,同时呈现去乐曲的激情与热情。这部分的双吐方式出现频繁,虽然提高了小号的演奏难度,但是也是对演奏者演奏技巧更好的提高与培养。

(四)乐曲整体分析

全曲中以和声的旋律作为功能衬托,同时给予音乐足够的音响支持,搭配丰富的三度叠置的无变化音与和弦的顺畅连接,从而使得音乐具有和諧的古典主义美感。乐曲在第二乐章的开头部分便加入了一处非常明显的三度叠置和弦,同时上方声部的三度叠置和弦的密集排列搭配下方声部的分解和弦,两者速度不同,功能不同,相互融合,相互搭配,组成了一组丰富的和弦陈述方式,这样也给旋律声部提供了足够的音响支持。在整个作品中,为了迎合音乐曲调淡雅清新、朴素唯美的古典主义气质,追求和谐单纯的音响效果,整个乐曲进行了和声的功能与组织上的适当简化。而和声运动的处理上则采用了上声部与下声部的反向搭配,从而有效扩展了和声的张力,保证音乐的步步推进,逐步走向高潮。另外,作品中大搭配了和弦进行的离调转调,转调中采用了四五度关系的转调,这也正是古典主义音乐中常见的一种处理方式,有着较高的艺术效果与表现性。

三、胡梅尔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演奏心得

(一)基础技巧把握

作为小号协奏曲的扛鼎之作,胡梅尔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演奏难度较大,特别是一些硬性的技术问题是乐曲演奏的基础,很有必要首先进行细致总结分析。

(二)颤音的演奏

颤音是本乐曲的“华彩”,其运用可谓是贯穿全曲,因此,颤音的演奏是本乐曲演奏的核心部分,特别是小号作为活塞类乐器,颤音的吹奏难度明显高于其他乐器,为了清楚的表达颤音,需要极强的技巧与演奏手法。根据颤音的不同,演奏的方式也略有不同。

首先,指颤,顾名思义,是利用手指的变动产生颤音,这部分主要在乐曲的44-46小节中表现,演奏中需要首先保持气息的平稳,同时也要注重手指的灵活性,特别是本乐曲的演奏中要注意慢起渐快的规律;其次,唇颤,依靠嘴唇肌肉的不断伸缩开演奏颤音,主要在本乐曲的54-55小节体现;最后是揉颤,这种方式也是依靠手指的变化产生颤音效果,主要是依靠不同力道的揉搓活塞进行,同时也需要搭配嘴部出气力度的大小。这是前两者的有机结合,演奏难度较大,这种方式多用于长句的表达或者是高音区以及辉煌乐句的表达。

颤音的使用是音乐演奏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如何采用颤音,何时采用颤音,这是根据乐曲的设置与表现而定,笔者将针对本乐曲,详细解释典型地方颤音的使用。

(三)装饰音

在本协奏曲中,装饰音的使用非常频繁,装饰音的演奏与运用不仅可以有效提升音乐作品自身的美感与感染力,同时也有利于创作者情感的表达,更有利于体现小号演奏的魅力所在。

(四)弱起弱收

本协奏曲的大部分乐句都采用了弱起弱收的处理方式,这种方式不同于其他协奏曲的演奏,因此在演奏中应当特别注意。特别是弱起的环节中音头容易吹偏或者迟钝,而弱收环节中容易出现发音时间不足,或者因嘴唇的劳累颤抖而导致音准无法有效控制等,结尾平稳度受到影响,而这些技巧性的问题需要在演奏中注重心态的把握,在充分放松的情况下进行演奏,口腔与面部肌肉要相对放松,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当然,演奏者在平时的训练中也应当强调这方面的练习,注意长音演奏中的平稳、弱起、渐强、弱收的逐步变化,保持气息的充足,同时保证音色过渡的平稳性。

古典音乐以高雅著称,弱时柔美、强时不躁,而这种风格在海顿的作品中已经达到了极高的高度。胡梅尔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是基于这种高度的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古典主义风格的表现与演奏技巧的呈现上,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演奏者应当充分理解古典主义风格乐曲的演奏特色,调整好自己的演奏风格。

(五)逐章演奏技巧分析

在乐章分析中,笔者已经提到了全曲的章节划分及各章节的特色,在这里将结合前面的分析在演奏感悟及一些技巧的把握上进行分析。

第一乐章作为全曲的开章部分,演奏中需要着重注意整个曲调强弱的变化,因为太强就无法呈现乐曲的古典主义气息,而太弱又会使得乐队自身的烘托效果达不到充足的体现,小号的进入中需要注重前三个音节的把握,因为这不仅是过渡烘托的主体,同时也是整个乐曲从乐队到小号的承上启下的关键部分。整个主体以原调结束,之后进入连接部,最后进入降E大调。对于展开部与再现部的演奏,则需要注重准确与规整的原则,注重小号与乐队整体的配合与衔接,相互之间变化流畅,衔接灵活,从而保证整个乐章的跌宕起伏与灵活自然,同时也充分的呈现出乐曲本身的古典主义气质。

第二乐章的演奏首先注重歌唱性的呈现,音色明亮但是音头不可生硬,转音部分务求自然流畅,每个乐句的结束不可草草收场,而应当体现出渐远的特征,犹如送行,这种感受可以在声乐的发声技巧中得到一些启示。尾音不可抑制往下掉,应推高,应当将小号的演奏看成一种歌唱,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乐曲特色。本章节的演奏需要在注重部分颤音的同时,注重弱起渐强的呈现,同时也要注重尾音的表现。

第三乐章首先小号进入后带进伴奏,这时候的演奏需要小号整体风格轻巧灵活,在150-154小结中的节奏变化很快,容易出错,需要特别注意,注重节奏重音的把握,气息不可松懈,之后慢慢完成三度跳跃的十六分音符。216-231小节是乐曲高潮的推进部分,同时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这里需要充分的采用揉颤方式(前文已经提到),连续10个小节的长音唇颤难度极大,而指颤又过于生硬。我国揉颤的演奏方式普及率不高,且难度较大,因此这一技巧在我国的使用并不频繁,这就需要演奏者多从国际知名小号演奏家吹奏音频/视频中汲取经验,努力学习。整个第三乐章整体保持明快的节奏,同时在231小节结束后,乐章走入尾声,欢快的气氛一直保持到最后,演奏中要特别注意最后三个结束音的保持,从而保证全曲的气氛稳定结束。

(六)演奏的基础与变化

胡梅尔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因创作时代、历史背景及作者创作意图的原因,有着典型的古典主义作品特征。而古典作品在理论精神的影响下,有着克制沉着的特点,并不是单纯的狂热倾诉,即使在较为辉煌的段落表现上,也不能表现出狂躁的特征,因此这首协奏曲的高潮在递进中产生,在回旋中结束,如大海波涛一般。另外,古典音乐还有这典型的形式美感,作品的表达犹如一股暗流,在均衡的形势下层层递进,不断更迭,这也是本乐曲演奏的基础所在。演奏者可以充满激情,其音乐的呈现也可以充满激情,但是不可聒噪,更不可一味激情,而应当注重古典音乐所呈现的那种递进与回旋。

四、胡梅尔“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的影响及评价

胡梅尔师承莫扎特,其小号协奏曲的创作受海顿影响很深。海顿与胡梅尔的两首“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虽然出自不同人之手,却存在一些相似之处,胡梅尔这首协奏曲不仅至今可以愉悦听众、引人入胜,同时其丰富感情与优美艺术的结合仍影响着后世,曲目中一些典型演奏技巧的呈现更是小号演奏的典范,因此这首曲目在当今仍是小号演奏国际比赛的重要曲目。虽然胡梅尔在音乐领域的影响相比海顿及莫扎特仍有不小差距,但是他遗留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在今天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被看做小号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五、结语

胡梅爾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200多年经久不衰,至今仍为各大院校及国际比赛的规定曲目,通过文章的分析可窥其一二其中的原因。为了进一步把握其作品的音乐形式、内涵与风格,笔者认为需要演奏该作品的小号演奏者在演奏中注重:“真实性与创作性的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技巧性与表现性的统一。”当然这也是我们对于整个器乐演奏的态度,在充分了解作品与作者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处理进行二次创作,这也是演奏家演奏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剑.浅析胡梅尔的小号协奏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4).

[2]姚宏宇.浅谈如何理解演奏小号独奏曲——《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

猜你喜欢

演奏分析
论舒伯特《G大调钢琴奏鸣曲Op.78》(D.894)的音乐特征与技术分析
《花鼓》的演奏分析
古筝重奏曲《沙漠玫瑰》的演奏分析
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及演奏分析
斯克里亚宾b小调练习曲Op.8,No.3音乐特点与演奏分析
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
贝多芬奏鸣曲探析
莫扎特《F大调双簧管与弦乐四重奏》KV370第一、二乐章演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