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鼓》的演奏分析

2017-04-10宋迪

艺术评鉴 2017年2期
关键词:演奏分析花鼓茉莉花

宋迪

摘要:钢琴曲《花鼓》是一首描写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人民新生活的代表作。作曲家瞿维以民间打花鼓的节奏作为伴奏“背景”,将民歌《凤阳花鼓》与《茉莉花》的音调作为主要旋律結合在一起。它以鲜明的民族音调、丰富的民间歌舞锣鼓节奏及个性化的创作手法赢得了不同时期音乐工作者和听众的喜爱,并对其后的音乐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概括介绍了《花鼓》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并结合笔者的演奏实践重点分析了作品的音乐形象、曲式结构、和声进行、演奏技巧等。分析了作曲家如何注意借鉴和应用西方传统的音乐创作技法,又从中国的民间音乐中汲取丰富的养料。

关键词:锣鼓节奏 《凤阳花鼓》 茉莉花 演奏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2-0018-03

一、《花鼓》的创作背景

作曲家在创作中使用的技法如:中国五声调式的应用、和声的民族化的处理以及对各种打击乐器的摹仿等手法,使整个作品具有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旋律通俗易懂,节奏明快活泼,此曲无论在瞿维的钢琴曲中,还是在中国钢琴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曲子节奏明快活泼,旋律通俗易懂,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浓厚的生活气息的作品,表现了群众欢乐地歌舞场面和愉快的心情。全曲结构分为三段体,以锣鼓的节奏音型贯穿全曲。曲子的主部采用流行于汉族安徽凤阳的《凤阳花鼓》主题,副部主题由《茉莉花》音调变化而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举国上下一片欢呼胜利的热烈场面:女演员身背小鼓,男演员手拿小锣,用打击乐伴奏民间传统歌舞《打花鼓》……这一切在作曲家瞿维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心潮澎湃,激情难抑,于次年创作了钢琴曲《花鼓》。

二、《花鼓》的演奏分析

(一)此曲是一首三段体曲式结构作品,共149小节第一段(15-77小节)乐曲这部分主题采用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曲调。

曲子以欢快的模仿锣鼓的锣鼓点开场,左手在上面右手在下面快速的弹和弦,音头要有弹性,左右手一多一少,音要弹清楚,节奏的强弱关系要把握好。第1小节的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和弦断开,不要连,而且和弦要加踏板。第7小节的三连音节奏要与二八节奏转换好有所区别,弱起渐强,踏板每小节换一次,开头弱,踏板会无限放大的,你以为控制住了,其实声音还是蛮吵的,只有真正控制住了声音才会好。第9-11小节要连起来,第9小节右手第一个音长一些,第11小节左手第二拍音可以不要衔接太紧,晚点奏出来。踏板换在每小节第二拍之后,11小节之后换气。引子结束处要大换气,为接下来的主题出现作充分准备。

第15小节(见谱例1)开始主题呈现,右手旋律歌唱性,主题乐句之间要呼吸;踏板踩在强拍上,不要每小节都踩满。第19小节开始旋律音主要以八度的三音和弦构成,诸如此类的需要长时间演奏八度的地方,最好把力量分配给手指、手腕及双肩的关节和肌肉;合理的分配可以避免各关节过度疲劳并使演奏者取得持久的耐力。和弦必需用放松的手臂弹奏。用手臂将手从琴键上提起,然后让他们轻轻的落在琴键上,当手仍在空中时手指就应该按照音符的位置做好准备,不要像许多人那样到落下时才准备手指;踏板踩在每小节的强拍。

谱例1:

像21小节的左手要断开,不要粘在琴键上。第23小节的两手和弦要分清主旋律和伴奏。第26小节的第一拍的旋律和弦,要把力量集中在小指上,力度外侧,需要的是那一个音,否则下键是一片音,很吵闹。

第31小节(见谱例2)左手出现了超八度的琶音,这对于手掌较小的琴童来说是相当有难度的,这种远距离琶音的练习技术需要更多的手腕连接;这一练习课题主要是依靠感觉建立的一种技术能力而不是以基本功为基础的课题。在练习时需要注意一下几点:1.远距离跳动以弧线运动为佳,避免紧张的直线拉动。2.建立一种距离感(距离想象)。在练习前把手位摆好,提前预想每个手指需要在哪里触键,利用手腕带动手指,确保精准触键。3.肩肘部不要僵直。因为超过手指跨度的音距更需要得到肩、臂、肘的直接配合。放松肩、臂,让肘部有提前向动作方向运行的预备和动势,以大部位带动小部位,肩、肘先行,这样进行大跳时就不会因为紧张僵直发生的动作障碍造成不准确;手腕高一点,转手腕,不要趴在琴键上,指尖准确,弹住音;左手的琶音与右手对应的音几乎一起下键,要弹在所对应的音响时值内。31-34小节与35-38小节两句强弱对比作出来,第38小节右手的八分音符力度外侧,突出四指,立体起来,这一句减慢处理,心里要有终止。

谱例2:

从第39小节开始是主题变型一,这里运用了主调与复调音乐,使织体丰富多变,使钢琴作为乐器的表现特点充分展现。右手弱下来,左手很轻巧的用手臂弹八度,高兴的、活泼的;像第40小节右手的十六分音符要歌唱的、灵活的、轻盈的,不能是零散的、闹哄哄的一串音符。在主题变型一种旋律在左右手中频繁交替,在弹奏时就要提前做好准备,调整手指;踏板踩在每小节的强拍上。第64小节锣鼓节奏再次出现。第72小节下行第一个重音的处理很重要,要强,触键稍缓慢。第74小节作减慢处理,音乐静止在左手第二拍的四分音符上。在第74小节与第75小节之间大换气。

(二)第二段(78-91小节)由《茉莉花》音调变奏而成。这首乐曲感人之处,就在这段中,那种热情、大方、妩媚而柔情、非常优美而动听的旋律。第78小节(见谱例3)的左手音符时值要弹满,不要碰过就跑,造成音响上的欠缺,双音弹整齐,规规矩矩。本段有四个乐句,起承转合,速度较之第一段有所加快,整个是轻的、流畅的、清晰的、不做作,不要蔫答答的。手指尖立起来,手腕稳住,不要乱扭或动作太多。此段第一遍结束与第二遍之间换气,先稳住再换气,延长音之间要放慢。内心静止了音乐才会真正的静止(收住)。

谱例3:

因为第92小节主题速度,有速度变化,所以要渐慢,有终止感,第91小节第一拍稳住,后两个音渐慢。

(三)第三段(92-115小节,见谱例4),此段主要是左手旋律和右手的十六分音伴奏,聲音、句子弹集中右手不许轻,指尖自己弹,立起来,力量沉下去,用上劲,密集音符要扎实和有颗粒性。八度手腕带点手臂,光手腕不行,像拍球一样,点到就行,手腕不要拱,有控制。力度较上一段有加强、对比;速度回到主题一的速度;气氛也活跃、闹腾起来。弹奏时注意乐句的划分,特别是大连线和小连线。

谱例4:

108-111小节和112-115小节两乐句的对比作出来,在本段结束处的第115小节前半拍要大换气,踏板要换干净,不能拖泥带水的进入下一小节。

(四)最后一部分(116-149小节,见谱例5)的气氛更加热烈,力度加大,旋律的八度和和弦需要手臂和手腕共同合作完成,需要用手臂将手从琴键上提起,然后让它们轻轻的落在琴键上,当手仍在空中时手指就应该按照音符的位置做好准备,这种模式的触键能产生更强大的音量,更不容易疲劳,也没有后果。

谱例5:

到第136小节旋律转换到了左手。整段力度不能弱,第139小节速度突然加到急板,虽然速度加上去了,但力度要控制,轻巧的、欢快的收场,一直到148小节都是如此,第149小节的二分音符才加强力度。

三、结语

瞿维的《花鼓》从中国的民间音乐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借鉴和应用西方传统的音乐创作技法,凸显了民族性。《花鼓》具有鲜明的民族区域性风格和地方特点,它所表现的音乐形象贴近时代,反映潮流,富有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展示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风貌。它为后人创作富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曲和刻画时代精神树立了典范。作品题材新颖、内涵丰富生动、性格明快开朗、感情真挚淳朴,反映了新时代人们积极向上、开朗乐观的精神风貌。这首作品是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音乐创作中的佳作。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国民族音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冯智全.吴地民间歌曲解读[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3]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0.

[4]余甲方.中国近代音乐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乔建中.中国传统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6]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7]于会泳.腔词关系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演奏分析花鼓茉莉花
探访“东方芭蕾”颍上花鼓灯“老带新”接力传承
走进“中国花鼓之乡”山西翼城
茉莉花
茉莉花
王企仁:创新不断的花鼓传承人
斯克里亚宾b小调练习曲Op.8,No.3音乐特点与演奏分析
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