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戏外
——从历史现实到《桃花扇》看杨龙友
2018-11-14黄琦琦
■黄琦琦
传奇剧本《桃花扇》,“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是戏曲作家孔尚任花费了无数心血,穷尽十数载的努力,三次修改书稿才写成的。一时之间洛阳纸贵,该剧不仅在北京演出甚多,而且在偏远的地方也可寻到其演出的盛况,引起无数读者观者共鸣。《桃花扇》叙事抒情艺术之高超,以历史事实为基础进行创作,将爱情描写与政治斗争结合,使得《桃花扇》在故事的构思上超越了前人单纯写作神话传说的作品。岁月流逝,佳作则不染尘埃。《桃花扇》已然成为戏曲史上的又一闪光处。
杨龙友,名文骢,号山子,生于万历二十四年。万历四十年乡试中举之后杨龙友娶了马士英的妹妹,从此与马士英、阮大铖一党结下了在外人看来的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关系。天启四年,举家迁往南京,赶上了复社成立的大好时机,加入复社并成为了早期成员之一,与复社领袖人物张溥等交好,后亦与董其昌等名士交好。曾任南明弘光朝官兵备副使等职,于抵抗清兵之时被俘,因拒绝投降而被杀。
一、历史上的杨龙友
《明史·杨文骢列传》对杨龙友一生中最后的岁月有着这样的记载,“明年,衢州告急。诚意侯刘孔昭亦驻处州,王令文骢与共援衢。七月,大清兵至,文骢不能御,退至浦城,为追骑所获,与监纪孙临俱不降被戮。”其中“不降被戮”可见杨龙友的爱国气节!在国家危难之际,杨龙友勇于上前线,保家卫国,即使因不敌而被俘也没有丧失文人气节,实乃爱国英雄典范!
但是在《南疆逸史》《明季南略》等史书中,杨龙友又被列入和马士英、阮大铖一列的“奸佞”,备受抨击与责难。不难看出的是,这些史书都是站在杨龙友与马士英有着姻亲关系,又与阮大铖交好的角度认为杨龙友定然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可能做到“清者自清”。于是就对杨龙友大肆批判,断其与阉党一派同流合污。然在二十五史之一的《明史》之中,杨龙友是受到赞扬的,因其死前所展现出的文人与家国同在的气节。
杨龙友除了通过科举走上官宦之路,成为国家官员外,还有另一层文人身份。《明史》载,“文骢善书,有文藻”。此外,他亦长于绘画,所作山水画既有着奔放的精神,又彰显着严谨的姿态。他的画名更甚于诗名,被吴梅村写入《画中九友》诗,称为“画中九友”之一。杨龙友的文艺创作题材主要集中在爱国忧时,尊师爱友骨肉亲情,对山水风光的歌咏喜爱等,慷慨激昂,情感真挚,满怀对于家国的热爱与对山水的喜爱,其创作往往引人入胜。崇祯三年,杨龙友所作的诗文画合集《山水移》刊刻面世,受到了当时名士的赞扬,成为其流传于世的佳作之一。
这样一个胸怀天下、钟情山水的文人,他的内心是纯洁的,是高尚的,是忠于国家的,定不会与阉党人士同流合污,也不是那乱臣贼子。况且《明史》中明确记载道,“然其父子以士英故,多为人诋諆。”可见,杨龙友也就是被马士英这层姻亲关系所累。
二、《桃花扇》中的杨龙友
《桃花扇》以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叙述了“明朝末年南京近事”即南明王朝的兴亡。其中,杨龙友作为李香君与侯方域爱情的牵线之人,在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媚座》批语道,“香君一生,谁合之?谁离之?谁害之?谁救之?做好作恶者,皆龙友也。”杨龙友还是李香君命运的操纵者,是他将李香君带入了政治的漩涡之中。同时,杨龙友与阉党交好,从他身上,我们又能窥得南明小朝廷终将覆灭的讯息。
(一)《桃花扇》中杨龙友的形象
首先,《桃花扇》中的杨龙友是一个风流文人的形象,不同于一般人物的直接出场方式,杨龙友在《桃花扇》中的出场是由李贞丽代为介绍的。李贞丽对杨龙友的身份作了这样的介绍,“乃凤阳督抚马士英的妹夫,原做光禄阮大铖的盟弟。”随后,杨龙友方才出场自报家门。后孔尚任又借李贞丽和李香君之口,点出杨龙友擅画,为后面杨龙友点扇埋下伏笔。我们可以看出,甫一出场,杨龙友就是一个风流才子的形象,游戏秦淮河畔花街柳巷,与妓女李贞丽相好。流连烟花之地,这就使得杨龙友成为了文人与青楼女子之间的纽带,为后面李香君与侯方域爱情故事的展开以及田仰欲求娶李香君等剧情做了铺垫。
其次,《桃花扇》里的杨龙友是一个趋炎附势、贪生怕死的小人形象。身为马士英的妹夫,阮大铖的盟弟,他不择手段地讨好阉党一派,为了替阮大铖拉拢复社文人,他以李香君为诱饵,出钱替李香君梳拢,招了侯方域,促成两人好事,意为阮大铖一派拉拢侯方域。后来侯方域出逃投奔史可法,与李香君分隔两地,杨龙友“因叙迎驾之功,补了礼部主事”,他的同乡田仰因漕抚空缺而又再升官,托他寻一美妓,他就想到了香君,遂立马上门说合。之后更是在相府恶仆上门强娶香君之时,迫于马士英的势力而做了夸官。李贞丽护着香君,怒而质问向来疼她们母子二人的杨龙友为何下这样的毒手。
最后,《桃花扇》中的杨龙友亦是一个心怀善意、关怀弱势群体的善人形象。马士英派人强娶香君,香君心里念着侯方域,宁死不从,血溅诗扇。这时,杨龙友出面,为香君出了个一举四得的妙计,让李贞丽从良替香君出嫁,李香君继续为侯方域守节。随后,在第二十四出《骂筵》之中,李香君痛斥奸党,触怒了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杨龙友为了保住香君性命极力奉承马士英,最终李香君幸免于难仅仅是被选入宫中作苦差。媚香楼的两个女人皆去了,杨龙友又张罗着让画友蓝瑛暂住进去为李香君守楼。
(二)孔尚任如此塑造杨龙友形象的原因
在《桃花扇纲领》中,孔尚任将杨龙友划到右部,间色,末角,恰恰位于李香君之后。而“色者,离合之象也。男有其俦,女有其伍……气者,兴亡之数也。君子为朋,小人为党……明如鉴,平如衡,名曰传奇,实一阴一阳之为道矣。”可见,在孔尚任心中,男人与女人,君子与小人,一阴一阳,一正一反,都是一一对称,相互平衡制约的。而杨龙友就是其中的关键所在,是这出戏的平衡点。
孔尚任用间色来定义杨龙友这个角色,这个“间”有着“中间”、“间隔”、“间离”的意思。孔尚任用杨龙友来做中间角色,沟通官场与妓院,牵线于李香君和侯方域。后期侯方域出逃之时,杨龙友替田仰求娶李香君,这种行为也间离了侯李二人的感情。
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将杨龙友塑造成一个有着忠君爱国思想却又受小利吸引的懦弱文人才子形象,具有极强的双面性。杨龙友这一形象的真实性,无比生动地再现了在国家危难之际,文人欲保家卫国而又欲明哲保身的矛盾性与真实性。
在孔尚任的心里,杨龙友既是一个善者,又是一个小人,其形象具有极强的双面性。试问,若是杨龙友真是个小人,他怎么可能只是个六品小官,作为马士英的妹夫,他为什么不去要求高官厚俸?他对于马士英的趋附,只是出于弱文人的自保手段,并没有像阮大铖一样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再者,若他是个十足的小人,他又怎么比会心生恻隐帮助李香君呢?
“诗言志”,杨龙友所作之诗,没有哪一首不是其优秀灵魂的展现。杨龙友擅长画兰花,也有很多题赞兰花的诗作。“怒生老石底,有时若骂风。咄咄随清吹,有时若书空。朱颜卖桃李,而我固守穷。人各有情性,夫岂无迎逢!”兰花一直以来都被称作花中君子,君子多爱兰,爱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其高洁的气质。杨龙友赞兰花品性,亦是以兰为自我情感的寄托,可见龙友性情之真之纯。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历史上的杨龙友当是一个忠臣义士,且绝对无愧于“慷慨悲歌士,坚贞爱国人”的称号。在《桃花扇》这部传奇中,孔尚任成功地塑造了极具双面性的杨龙友形象,生动具体,淋漓尽致。只是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会被“以复社、阉党论英雄”的思维主导,以致于误解孔尚任仅将杨龙友塑造成了一个反面形象。
[1][2][3]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0.
[4][5][6](清)孔尚任著,王季思、苏寰中、杨德平注.桃花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