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艺术特色

2018-11-14刘佳

剧影月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满江红临安岳飞

■刘佳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由何占豪先生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根据传统乐曲《满江红》改编成。该曲以音乐的形式,表现了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被奸臣陷害、囚禁临安,继而赴刑的历史场面,讲述了民族英雄岳飞的情感历程。岳飞对于国家的赤胆忠心,对于命运的无情呐喊,对人生的感慨释然等情感要素,俱呈现于古筝的音符中。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创作者理念的革新,西方音乐的影响,古筝创作更加丰富和多元。以80年代初李焕之创作的《汨罗江幻想曲》为开端,古筝曲目创作开启了新的篇章,先后涌现出了多部佳作。何占豪在一些音乐活动中,深刻感受了民间音乐的巨大魅力和一些海外华人对民间音乐的喜爱,并逐渐树立起了“民族音乐现代化”的理念,以二胡和古筝为主要对象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先后创作和改编了《赛马》《临安遗恨》《西楚霸王》《孔雀东南飞》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佳作。

《临安遗恨》原素材为传统乐曲《满江红》,表现抗金英雄岳飞遭奸人陷害,含冤而死。赴刑场的前夜,他将心中的积郁抒发了出来,有对国家社稷的担忧,有对奸臣当道的愤恨,有对报国无门的无奈,面对家人生活的挂念等等,最终留下了千古遗恨和那首流传百世的《满江红》。

《临安遗恨》主要分为七段,第一段为引子,二段为慢板,三段为快板,四段为柔板,五段为中板,六段为华彩,七段为尾声。整个作品采用了ABCA’的复三部曲式。这是一种典型的西方曲式,但是在该曲子的具体运用中,仍然延续了中国传统音乐中主题呈现和变奏的手法,按照起、承、转、合有序向前发展。

A段是引子部分,由钢琴以强有力的和弦刮奏,渲染出种悲凉的气氛。然后是古筝正式进入旋律,以表达岳飞在追忆征战岁月,暗合了“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悲凉心境。随后乐曲发生了一次转调,钢琴声部的出现,与古筝一起突出了这种悲壮的气氛,表达了主人公一种无奈的叹息。

B段是全曲的变奏部分,描绘了战场上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壮烈。其特点是有一条隐藏的旋律线,根据该曲所改编自的古曲《满江红》,作曲家使《满江红》的旋律再一次变奏,生动刻画出了昔日壮士们在沙场上浴血奋战的场景,使主人公的回忆真实可信。

C段是结束回忆,回到现实。岳飞在追忆往昔后,逐渐将思绪拉回到现实,主题反复的变奏和展开,特别是三十二音符的刮奏,体现了主人公今昔对比的悲凉和绝望,情绪随着音乐的表达逐渐沉沦。

A段中,岳飞在临刑前展开了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音色明亮而欢快。这种欢快情绪仅仅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在一段华彩之后,音乐再次回归到了绝望和悲凉,结束处的双摇音和上行刮奏以及最后的和弦结束,都再一次表现出岳飞悲壮的一生,使人物形象和情感得到了升华。这一段寄托了作曲家对英雄情怀的追思和缅怀。

作曲家这样的安排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的内涵和深度。第一次主题再现,位于引子结束之后,这时开始第一次主题,可迅速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让听众进入乐曲所描绘的境界中,慢慢随着音乐的流动而感动;快板之后是第二次的主题再现,使听众又一次感受到主题的魅力,在快板之后可以平静听众的心灵,使之更好聆听音乐;而最后一次的主题再现,体现了乐曲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的艺术魅力,在音乐的主题中结束全曲,让听众回味无穷。

古筝的演奏技法种类繁多,复杂多变,不仅有左手的吟揉按滑,还有右手的勾拖抹劈等技法,但不论是哪一种技法,在古筝演奏中都极大地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和张力,将乐曲的内在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临安遗恨》将民族性的音乐旋律与现代化的和声语言相结合。将人物形象旋律化,使变奏主题与题材相结合,将传统器乐技法与外来乐器融合,并采用独特的转调和创作布局,突出民族器乐的演奏特点,体现了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民族特色。

猜你喜欢

满江红临安岳飞
满江红
岳飞,我想对你说
赠我如你一般的骄傲
岁月也曾可期
书画长廊
岳飞遭秦桧陷害 手下大将缘何落井下石
杭州,下一个一线城市?
重释爱国主义经典《满江红》
岳飞拳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