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剧发展的瓶颈与突围

2018-11-14沈雪雯

剧影月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剧团戏曲艺术

■ 沈雪雯

越剧是我国重要的戏曲种类之一,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许多人的喜爱。在新的形势下,在大力推进文化自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今天,如何提高越剧的生命力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问题。如何保护、传承、发展越剧,是文艺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问题。

诞生于1906年的浙江省嵊县的越剧,又名绍兴戏,是中国汉族五大戏曲种类之一,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虽然时间并不久远,但以其优美的唱腔、细腻的动作、华丽的装扮获得了全国人民的喜爱,上世纪50至60年代前期是越剧的黄金时期,创造出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艺术精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曲目在国内外都获得巨大的声誉。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观众观看越剧的热情大幅度下降,越剧团数量大幅度减少,这是越剧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过去,一个剧团演出一部新戏,可以连演两三个月,现在只能演出两三场。目前,越剧从业人才青黄不接,剧目创作日益萎缩。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越剧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逐步激烈,特别是在流行文化、快餐文化、西方文化的逐步渗透下,使得越剧像其他戏剧剧种一样,发展速度减缓,受众群体逐步减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身的生存。

在今天艺术种类如此繁多,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若要振兴越剧,对越剧的市场基础进行调查、研究与细分就显得十分必要。

看戏原本是中国人唯一的全民娱乐方式。但是随着社会变化,影视歌舞的不断兴起,观众被不断分流。现在看戏成了小众娱乐。再加上戏曲以唱为主要表达方式,节奏比较缓慢。而年轻人喜欢快节奏,于是前辈富有特色的转音拖音基本没了,还唱得越来越少;场景越来越电视剧化;歌曲兴旺,于是越剧也唱得越来越歌曲化;年轻人重外表美,于是在服装、道具、灯光、场景上不断下功夫,整个舞台显得美仑美奂;舞蹈兴旺,于是举手动作变得越来越舞蹈化来迎合观众,等等。

其实,在今天这样的大环境下,越剧作为地方性剧种,它只能以小众艺术的形式存在。也不可能全国范围内大流行,它也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注定就是小众艺术。在生活节奏比较快的今天,它也只能以中老年观众为主体,不能盲目又浮躁地想越剧能跟歌曲、影视一样这么兴旺。业界能做的就是立足于服务中老年观众,同时尽可能争取年轻观众,多一个是一个,谁会嫌观众太多了?培养以后观众的重点也不在年轻人,而在少年儿童这个群体。

年轻人不喜欢看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流派宗师的戏,完全不了解。笔者不是最近因缘际会的回头看宗师的戏,也不会对越剧产生如此深的喜爱情绪。在十几岁二十来岁的时候,笔者其实也看过《红楼梦》《碧玉簪》等。也觉得好看、好听,尤其对《碧玉簪》里表达的细腻的人情世故感到吃惊与震惊。但又有点不喜欢里面的装容扮相,觉得太老土。有很遥远的年代感、距离感,缺少亲切感而难言真正的喜欢。去找现代的新戏看,虽然唱腔听起来很美,里面的装容、服装、道具也都很好看、很美,但是多看几眼,又觉得很腻歪提不起劲。

造成越剧面临困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及家庭影院都已陆续进入百姓家庭,人们的欣赏角度不断更新,文化需求更为多样,文化呈多元化发展,使得越剧渐渐被人遗忘;其次是越剧剧种的宣传力度不够;第三是越剧新生力量不足;第四是剧团运作机制不活,专业剧团单靠政府财政拨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外出演出增加收入。因此,要采取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深入了解新时期群众对越剧的需求,采取得力措施,锐意改革创新,提高越剧的生命力。

1.越剧要在现实题材内容上有所创新

传统文化是越剧赖以生存的沃土,更是促进越剧发展的丰富资源。越剧艺术创新一定要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上。越剧是地方剧种,扎根传统要特别注意其所具有的地方文化特质,保护其独特的地方传统文化,不能离开传统根基,否则越剧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方面要接触时代,深入生活,努力掌握时代脉搏,反映崎岖曲折、艰难卓绝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从题材提炼、人物刻画、情节结构、戏剧冲突等诸方面追求真实性,力求表达得真实感人。在反映现实生活时,生活真实是至关重要的,千万不能迁就以往的表现形式,让千变万化的生活就范于所谓一人一事、单线发展,或过分追求对情节的雕琢、巧合等,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受到损害。在戏曲创作方面要多出现一些艺术内容上有所创新的作品,让人们感到时代清新、沸腾的气息,在戏曲台框内出现更为广阔浩瀚、气象万千的现实世界,帮助人们思考人生,探索变革,结交与熟识更多性格丰富、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任务,改变传统戏曲艺术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不要让人一提起越剧只能想到《西厢记》《梁祝》等老的作品。在传统戏改编方面,可采取“移步不换形”的做法,重在继承,适当创新。新编历史创新步子可以迈得大些,可以“换形不换神”;现代戏创新的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些,可以“换形换神还是越剧”。有人担心过分强调创新会影响继承,也有人担心过分强调继承会影响创新。但近年来我们更看到有不少大胆创新的成功之作。

2.将市场机制引入剧团,提高竞争力

戏曲剧团的经营管理时亟待耕耘的一片沃土,要用现代的管理制度,规范剧团内部关系,建立良好的制度保证。对剧团人员要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估机制,实行民主公平和与实际劳动向挂钩的分配原则。对戏曲创作、演出的融资等难题,可以试行与社会或个人共担风险的“戏剧演出人”制度,由剧团提供金钱形式之外的资源投资,提高剧团、剧目的融资能力。要逐步建立多渠道的联系模式,与社会各方面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要加强对市场的分析研究,对各类观众的关注点有定性、定量分析,保证戏曲产品的适销对路,加强各种媒体的宣传推介,提高自身的影响力。

3.在艺术表现方式上有所突破

一谈到突破,很多人会认为戏曲以往的惯用的手段与技巧大部分已过时,只有大量引进新的艺术技巧才能注入新的生命。实际上并不如此。接触、交流、消化外来艺术技巧不是不能进行,使用兄弟艺术借鉴来的艺术手法,使用适当也确可增加表现力。但如果单纯把艺术技巧作为创新观念的全部,甚至离开了思想和内容强调到不恰当的位置,那便成了无本之木。运用引进与借鉴的表现手法,必须照顾戏曲最基本的特点,符合自身的基本规律,有助于内容的更好表达,而不是相反;在开始运用的时候还要注意适量,在渐变中逐渐为人们接受,到达喜闻乐见的程度。

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是越剧生存发展的需要。说到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不妨把越剧和音乐剧加以比较,二者同属剧场艺术,然而在越剧深陷危机之时,音乐剧却风靡世界。音乐剧之所以具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主要在于贴近当代观众的审美情趣。越剧要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当然不能完全走西方音乐剧发展的道路,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适应时代审美需求,争取青年观众方面,音乐剧确有不少值得借鉴的东西,比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一切艺术形式为我所用!越剧曾是融合歌舞、滑稽剧和说唱而成,有“唱念做打”“四功五法”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越剧在充分发挥本体优势的同时,更应该广泛吸纳当代世界艺术的各种特长丰富自己,通过推陈出新发展自己,以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满足时代大众的审美需求。

4.文化管理部门要加强引导

对越剧的保护,也应体现在对当今越剧人的保护上。现在越剧界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越剧从业人员生存困难。国家要拿出一定资金对越剧团体和各方面的越剧从业人员实行有效扶持政策,特别是不能把越剧完全推向市场,这不仅无助于越剧的发展,只能加速越剧的衰落。事实上越剧最繁荣昌盛之时,也没离开过社会的扶持。既要面向市场,又要国家扶持,二者结合才是越剧生存发展之路。

文化管理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防止条块分割与不合理的干预戏曲市场。要通过加强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形式,向百姓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进行宣传,提高人们对戏曲的认同感。戏曲文化市场是个宽广、多样的概念与领域,有面向大众文化的一般性市场,有面向国外的商业市场与旨在文化交流的非盈利性传播,有属于高雅艺术的非商业性的流通等。因此,文化管理部门要对其加以认真的分析研究,依靠国家与多方面力量给予扶植与保护,同时运用市场调节的杠杆,震醒与恢复其生机和市场活力,尽快促使其机能完善,适应市场的需要。

猜你喜欢

剧团戏曲艺术
《戏曲研究》稿约
“回归人民”与“走向城市”:山西城乡两栖戏曲剧团生态模式初探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雷殛”结局新探
戏曲从哪里来
纸的艺术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浅谈贫困山区专业剧团内部制度建设与执行现状及对策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