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校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及发展方向

2018-11-13杨娜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校史馆思想政治教育

杨娜

【摘 要】 校史教育以其独特的精神价值,对莘莘学子产生了积极而长远的影响。西安科技大学校采取编撰专业教材、课堂讲述、实地参观等形式,充分挖掘校史中的感人事迹、励志故事,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与心理引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便利条件,更新校史馆建设理念,是未来校史教育的一个新机遇和发展方向,值得深入研究并积极推广。

【关键词】 校史教育;校史教材;校史馆;思想政治教育

校史是学校发展的轨迹,是学校独有的记忆和真实记录,凝聚着老一辈开拓者艰苦奋斗的足迹和精神,展示着新一代奋斗者的智慧和思想,是学校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的源泉,也是一座丰富的育人资源矿产。

以笔者所在的西安科技大学为例,作为一所具有60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就很好地发掘了校史资源的育人功用。学校建立了校史馆,对学校历史和学校传统资源进行了深度挖掘、开发和利用,关于学校发展历程的文字、图片、照片、实物等陈列于校史馆,将校园重要的历史记忆通过这些物证保存下来,并通过校史教育的方式在大一新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西安科技大学创建于1958年,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895年成立的北洋大学工学院采矿冶金科。学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建校60年來,在一代代前辈的努力下,学校辉煌发展,逐渐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八字校风、“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校训,磨砺出“励志图存、自强不息”的“胡杨”精神。这些校风、校训、学校精神既是西安科技大学往日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今日勤奋耕耘的生动体现,更是明日学校发展仍要发扬的精神内涵。[1]

回顾历史,学校有引以为豪的辉煌成绩,有一代代前辈继承传统、改革创新的大胆前行。“励志图存、自强不息”的“胡杨”精神早已埋藏在全体教职员工内心深处,带领学校在教学、科研、学科等各领域不断地突破,开创新天地。

西安科技大学在推进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过程中,将学校校史资源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相结合,开辟了校史育人的新形式,对大学一年级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渗透课程,以学校的历史影响学生;通过挖掘校史,用学校的故事感染学生。

一、开展校史教育的基本形式

1、渗透课程,以学校的历史影响学生

校史教育在展示学校历史和发展轨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学校的精神文化,包括学校的价值追求、学校的品质特征。学校厚重的历史和丰盛的硕果,以及为地区建设和国家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会对刚入校的大学新生带来心灵上的震撼。每一次重大成绩的取得,每一个辉煌时刻的记录,都深深感影响着学生。

西安科技大学的校史教育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担任主讲,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随堂组织,每个教学班进行两个学时的教育活动。校史教育活动在学校校史馆开展,每个学期历时四周。

校史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展示学校发展历史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了解校史校情,加深对西安科技大学“励志图存、自强不息”的“胡杨”精神内涵的理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爱校精神,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个部分的内容。“思想道德修养”,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校史教育,就是对新生进行爱校教育、爱国教育。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质朴自然的感情。这也是爱国情感产生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而产生对民族和国家的归属感、自豪感,逐渐树立对民族、对国家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引导和督促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履行使命,将来为学校的发展、祖国的繁荣昌盛、民主文明和公正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校史教育的形式,能够帮助学生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这种方式符合德育认知规律,学生易于接受,由此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也会更自觉、更稳固、更持久。

2、挖掘校史,用学校的故事感染学生

校史教育生动具体、亲切感人,其中所涉及的品学兼优的学子、可歌可泣的事迹,都是真实发生的,有的是学生进校就有所了解的,有的是亲身经历的身边的人和事,这些事例是可亲的、可敬的、可感的、可学的。把这些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关的人和事通过感人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感染、熏陶、教育,学生会不自觉地接受校史教育所传递的价值理念,进而自觉地向树立的榜样看齐。

校史馆中特别展示了本校徐精彩教授的光荣事迹。他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乐于奉献,重视用“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培养人才,成功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煤矿防灭火科研团队。因长期辛勤工作,积劳成疾,患了严重的肝病,但他仍然进行超负荷工作。在与病魔的抗争中,体现出了乐观豁达的精神境界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徐精彩教授的光荣事迹,正是本校“励志图存、自强不息”的“胡杨”精神的体现。

个人的成功感染着集体,集体的成功激励着个人。徐精彩教授的事迹对于全体师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励志图存、自强不息”的“胡杨”精神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动力,是西安科技大学具有极强感染力和凝聚力的精神名片。

二、进一步完善校史教育工作的举措

1、编撰校史教材,推进校史教育课程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校史教育这种形式进行了实践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在现有校史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应尽快做好校史教材的编撰工作,积极推进校史教育课程化。刚进校的大学新生对学校的历史了解比较少,对于进入新的学习环境的他们来说,学校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他们会渴望了解更多学校的历史和现状,而校史教材是新生了解学校历史和发展过程的最直接的渠道。校史教材就是将校史进行系统整理,汇编成具有课程意义的教科书。校史教材可以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补充教材进行使用,努力挖掘我们在办学过程中能够继承、享用和发扬的学校历史资源,积极弘扬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便利条件,更新校史馆建设理念

学校的歷史文化、传统必然是一脉传承下来的,但是,如果想要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必须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反映当下时代属性和校园生活,才能焕发出历久弥新的魅力,吸引学生们接受、认可、学习和传承。校史馆作为学校历史的陈列,静态是大于动态的。应该使校史馆鲜活地“复活”起来,真实形象地还原历史,成为学生成长的新鲜精神食粮。随着互联网进入新媒体时代,应将校史资源与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互相结合,更好地传播校史文化。如建立网上校史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形式。通过网络进一步扩大校史教育的规模,也不受制于地域和时间,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校史的查阅和学习。不仅更好地发挥了校史馆的作用,还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更多需求,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网上校史馆,对内能够提供校史校情教育,同时可以对外界开放,是比较费力且高效、节能的宣传方式。

三、结语

学校的历史、文化自带魅力。我们不仅要固守传统,还要能捕捉到时代声音。怎样用当代人的“语言”去描述学校的故事,让“90后”甚至是“00”后的学生们了解学校甚至喜爱我们的校园,应是思政教育努力的方向。不仅要将学校传统清晰地传递给学生,更要用学校精神来影响学生。学生们为学校的前辈先贤、历史文化深感自豪,也在思考自身的改变,如何传承学校历史,有意义地度过大学生活。校史教育通过挖掘学校历史中的精神传承和文化积淀,将静态的档案资料转化为生动的教育资源,让思政教育活动更有新意,实效性更强。

【参考文献】

[1] 西安科技大学.学校概况-西安科技大学[EB/OL].http://www.xust.edu.cn/xxjj/xxgk.htm,2018-03.

[2] 胡相忠.高校校史教育之于新生教育实效性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11.

[3] 王正梅.高校校史教育档案资源协同利用平台的理论构建——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2017.1.

[4] 杜勇.地方大学校史研究的困境与出路[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7.3.

【作者简介】

杨 娜(1982—)女,汉族,陕西渭南人,硕士,任职于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工程师,从事思政课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校史馆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校史馆育人功能研究
发挥学校档案资源 提升校史馆建设水平
高职院校校史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校史馆的德育功能及建设策略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