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2018-11-13李育梅
【摘 要】 本文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毛泽东思想一样,具备缜密的逻辑和科学的内涵。并从两个科学概念的具体内涵、共同特征、内在联系几方面做了具体分析,指出两者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着诸多共同特征和内在关系,为党的治国理政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最新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指导和理论演进方面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下简称为新思想)被写进党章,并被确立为重要的指导思想,这无论是在党的发展史上,还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亦或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上,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发挥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这一最新思想一经提出,随即引发了学术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评论和热烈讨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专题研讨会、各大媒体及权威期刊、杂志、网站等均将其作为研究的主题和重点。探究两者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彰显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而且还有利于对新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学习,以及对新理论的切实贯彻和科学践行。
一、两个科学概念的具体内涵
明晰理论的科学内涵,既是准确把握概念关系的逻辑起点,也是进一步探究两者关系的重要基点。因此,在探究两个重要思想的关系之前,首先澄清相应的具体内涵,对于理论的深入学习和切实发挥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奠基人和历史元勋。毛泽东思想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先与中国具体国情有机结合的科学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深入推进的典范。毛泽东思想在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及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中,明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做了精辟的表述和阐述:“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以及独立自主这十二字的浓缩和概括,是毛泽东思想的思想内核和活的灵魂。展开来讲,实事求是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理,并且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其唯一的检验标准就是实践,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党的最根本的工作,要坚持群众立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就是从中国具体情况和实际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进行革命和建设。
在党的十九大上,“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对新思想具体内涵的集中体现。八个明确内涵丰富,体现了新思想的核心要义。从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明确,到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明确;从对总体布局的明确,到对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明确;从对依法治国总目标的明确,到对强军目标的明确;从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明确,到对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明确。这八个明确布局全面,提纲挈领地从“是什么”的角度点明了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十四个坚持中,无论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根本原则,还是坚持人民中心的工作宗旨;无论是要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还是坚持新的发展理念;无论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特征,还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具体方案,这些都是落实八个明确有机组成。[1] 十四个坚持与八个明确在内容与关系上密不可分,是对八个明确的进一步补充和实践展开。十四个坚持从方法论的层面,即“如何做”的角度,有针对性地为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指南。
二、两个伟大理论的共同特征
任何正确的理论既离不开坚实的理论基础,也需要丰富的经验积累。两个伟大理论也具有类似的特征。不仅如此,两者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着诸多共同特征。具体表现为:
一方面,从理论的视角看,两个伟大理论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指导,并对马列主义进行了理论继承与创新发展,即立足于马列主义理论,并对其积极地探索和合理的创新。从如下两者的阐释中就可以看到马列主义的影子,同时也能发现新的元素。对于毛泽东思想而言,“实事求是”即如何认识事物以及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也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法;“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群众观点,要求党在领导工作中运用始终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的主体思想进行运用和落实;“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具体的党建、社会主义建设等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对于新思想来说,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再次飞跃。其中,既无时不蕴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精华,也无刻不凸显着辩证唯物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以及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都是新思想的题中之义。
另一方面,从实践的角度看,两者具有以下共同特性:两者均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的基本要求;均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最终目标;始终把人民放在主体地位,坚持人民立场。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切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实际出发,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还是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坚守,这些都是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讲,毛泽东思想回答和解决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东方大国中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性问题加剧,党内存在“四大危险”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等系列问题,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励精图治,解决了诸多长期以来想解决但是没能解决的难题,办成了之前想办然而没能办成的大事。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到“实现中国梦”;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著名论断无不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国风范。人民立场、伟大的中国梦以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指导等,都是中国共产党在具体实践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好体现。
三、两个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
我们知道,理论的相似性是不同理论间的外部表征。但更重要地,理论之间的内部联系更是联系不同理论的纽带和桥梁。这一点对于本文所论述的两个重要思想同样适用。不仅具有完备的科学性和鲜明的时代性等特点,新思想还具有历史实践上的循序渐进性和理论上的传承性。两个重要思想在历史实践和理论传承方面均具有密切的联系,具体体现为: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始终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伟大梦想,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需要通过开创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条现实路径来实现中国梦。从历史实践上看,从革命年代到建设时期,再到改革的时代,均是一个彼此相互关联,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层层递进的整体链条,是一个从建国、兴国到强国,并且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进程,是一个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从整个实践过程看,从某种意义上说,新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具体落实和深入开展。在毛泽东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开始得以奠基。因此,在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毛泽东思想发挥了举足轻重的重要贡献。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华民族终于在世界民族之林中 “站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评价毛泽东:“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为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根据新的实际发展状况,以非凡的胆识,冲破各种阻力,开创性地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决策。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行推动了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是在邓小平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式开创,新中国实现了自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实践。40年的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也极大地增强了社会生产的活力。尤其是在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国防能力等方面,我国综合国力均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特别是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式迈入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高屋建瓴,领导人民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变革。仅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使得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面深化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都取得了可人成绩,法制体系日臻完善;思想文化以及生態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这些重大成就充分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然进入新时代。这些变革也意味着中华民族达到了新的历史方位,实现了从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
从理论的传承性来看,新思想并非完全独立的理论体系,也非任意为之的主观选择。它既继承了已有的指导理论,也有根据实际情况对理论进行合理的创新发展。新思想中的很多理论是直接基于毛泽东思想或者受到毛泽东思想的影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对新时代的准确判断、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体现了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 由此可见,新思想充分吸收了毛泽东思想,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其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毛泽东思想。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3] 陈金龙.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12)5.
【作者简介】
李育梅(1988—)女,陕西蓝田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