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和X线在绞窄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8-11-13王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1期
关键词:肠壁单纯性肠系膜

王星

肠梗阻属于常见的临床急腹症,腹胀、呕吐、腹痛、停止排气排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诊断时需要对肠梗阻位置、病因等进行明确[1],如肠壁存在血供障碍现象,此时肠梗阻疾病进展为绞窄性肠梗阻,需要立即开展手术治疗。虽然绞窄性肠梗阻疾病存在特殊的症状,但术前存在较低确诊率,不少患者因确诊较晚,进而耽误治疗最佳时机,严重的可能引发死亡。本次研究目标为2015年10月—2017年10月纳入且参与诊治的60例疑似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经X线检查和CT检查的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纳入且参与诊治的60例疑似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者例数为30例,男性患者例数为30岁,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30岁,平均年龄(50.32±3.24)岁。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均确诊为绞窄性肠梗阻,并且均出现不同程度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发热等情况。60例疑似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以及家属在了解和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之后均自愿签字确认,同时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相关人员的批准以及认可。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异常、不配合治疗、凝血功能异常、精神异常等患者。

1.2 方法

60例疑似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均采取X线检查以及CT检查,CT检查:选取西门子公司研发的definition AS+CT 机进行扫描,电压设置为120 kV,间距设置为5 mm,层厚设置为5 mm,电流设置为200 mA,予以患者增强扫描和平扫,选取患者仰卧位姿势,将横膈到盆腔位置设置为扫描范围。X线检查:选取西门子公司研发的 Multix swing X线机进行扫描,选取患者侧卧位和立位姿势进行摄片,此次诊断金标准为手术病理结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60例疑似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绞窄性肠梗阻位置、绞窄性肠梗阻病因。(1)判断肠梗阻:结肠内镜扩张超过6.0 cm,小肠肠管内径扩张超过2.5 cm,扩张肠管内存在液气平面,发现肠梗阻位置以下发生肠管萎缩,远侧肠管和正常肠管之间存在移行带;(2)判断肠梗阻位置:从远侧肠管开始朝着近侧肠管进行逆行追踪,直至发现扩张肠管,此时可对肠管位置进行确定。(3)判断肠梗阻原因,移行带不存在明确病变,此时可能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移行带存在明显病变,可能发生肠扭转、肠套叠以及肿瘤。(4)判断绞窄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是肠梗阻的中心位置,显示出放射状分布情况,或者呈现出U型或C型的积液扩张肠曲,此时可能是比闭袢肠梗阻,如发生肠梗阻,扩张肠袢壁厚>2.0 cm。肠壁存在延迟强化,出现局限性肠系膜干煸,此时可能发生绞窄性肠梗阻。

1.4 统计学方法

60例疑似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所涉及的数据资料均选择SPSS20.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通过百分率(n,%)进行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通过(±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X线检查肠梗阻位置、判断是否存在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情况、肠梗阻原因等正确率对比CT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肠梗阻是因多种因素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的情况,发病和肠套叠、肠粘连、肠扭转、手术创伤、肿瘤压迫、血管栓塞等存在一定关系,属于外科常见急腹症。急腹症包括多种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是具有病情重、病情发展快、变化多且起病急特点的疾病,需要对腹部病症进行紧急处理[2],可将肠梗阻分为绞窄性肠梗阻和单纯性肠梗阻两种。单纯性肠梗阻实际上是肠内容物只是发生通过受阻的现象,并不存在肠管血运障碍现象,但绞窄性肠梗阻疾病是因肠壁小血管受压或者肠系膜血管、血管腔栓塞导致的肠段急性缺血,最终引发穿孔或者肠坏死。绞窄性肠梗阻病变不只是因肠管功能以及形态方面的病变,也可能因全身性病理改变引发的,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影响,如对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可将是否存在血运障碍、性质、梗阻位置、原因等进行明确,同时开展胃肠减压、抗感染、改善纠正酸碱失衡等措施,以便于及时解除梗阻和挽救患者生命。

表1 CT和X线诊断60例疑似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疾病情况的对比分析

CT诊断单纯性肠梗阻疾病出现小肠积气、扩张肠管、小肠积液,并且和正常肠管间形成移行带的特点,X线诊断单纯性肠梗阻疾病出现3~6小时之后呈现出,梗阻近端发生肠曲胀气,予以立位平片扫描呈现出气液平面以及肠管扩张,并且存在高低不等的肠腔内气液面等[3-4]。如患者病程相对比较短,不存在肠壁增厚现象。高位梗阻患者在梗阻近端出现肠管内气体,且随着呕吐将其排除,肠管内留存一定液体,对于低位梗阻患者出现较多扩张肠管,且分布比较广泛。对于胆石性肠梗阻患者,观察在非胆囊区域出现肝内胆管积气以及结石影的现象。肠梗阻可能诱发肠腔扩张,肠腔扩张导致肠壁变薄,如果疾病与血运障碍合并发生,阻碍静脉回流,导致肠壁增厚以及水肿,扩张肠袢壁不会发生变薄现象,并且会增厚,此时扩张肠袢壁增厚显示为存在绞窄性肠梗阻的现象[5-6]。经CT检查绞窄性肠梗阻呈现出肠壁增厚分层的现象,且在肠系膜血管中集中显示为肠管缺血现象,并且肠壁密度发生增大且肠系膜出血,表示肠管发生严重缺血现象,严重的可能发生肠坏死[7-9]。CT诊断肠管缺血程度具有较高准确性,如果存在肠系膜出血和肠壁密度增大的现象表示肠管具有较高的缺血程度[10-14]。X线检查绞窄性肠梗阻疾病呈现出肠曲活动受限、小肠系膜受累、肠壁出现增厚水肿,肠腔内存在液体,在积液位置出现不同程度密度增高现象[15-18]。闭锁两端梗阻肠段存在大量的积液,并且较高积液密度,存在清晰的边界,展示出类圆形肿块样,也就是假肿瘤征。CT诊断肠梗阻疾病出现清晰的原始图像,和二维重建以及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对病变进行多方位观察,防止腹内组织发生重叠,表示存在较高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病因准确率[19-21]。

综合以上结论,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更高,相比较X线检查的应用更显著,CT诊断显示更清晰的图像,可实施全方位观察,有利于判断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

猜你喜欢

肠壁单纯性肠系膜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探究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48例临床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