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2018-11-09元晖

科教导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数学学科培养方式人文素养

元晖

摘 要 就现今我国的教育形势来看,素质教育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在素质教育发展迅速的今天,独具特色的人文素养,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得以沉淀,尤其是数学教学中,人文素养得以渗透和培养。这是一个新的视角,因为人文素养具有特定的逻辑性、历史性、缜密性,这种素养的培养让原本沉闷的课程变得更加活跃和人性化。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其次探讨人文和数学的联系以及在数学学科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对小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数学学科 教学改革 小学生 人文素养 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7.060

Abstract Judging from the current education situation in China, quality education is the top priority of reform. Toda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unique humanistic quality is precipitated in the students' learning career. Especially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humanistic quality can be infiltrated and cultivated. This is a new perspective. Because of the specific logic, history, and timidity of humanistic literacy, the cultivation of this literacy has made the originally boring curriculum more active and humanized. This paper firs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humanistic literacy, and then discuss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umanities and mathematics and how to cultivate the humanities literac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context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mathematics.

Keywords mathematics; teaching reform; pupil; humanistic literacy; training method

人文素養的培养是课程改革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只重视数学教学的质量是不够的,想要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下功夫。现在的数学教学过多的将目光倾注于知识传授上,忽视培养人文素养之一环节,必然会导致偏离目标导向。在数学的课程改革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不仅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也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开发学生的潜能。那么什么是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和数学课程有何联系?下面我们具体展开探讨。

1人文素养基本涵义

从字面上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人文和素养的组合意义,“人文”是指已经确定含义的人文科学,包括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各个方面的科学;“素养”是由两个方面组合而成:精神和能力。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的研发能力、知识能力等共同体现出来的精神素质,体现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将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紧密联系起来。人文素养基本上涵盖了人的素质、能力等,培养人文素养可通过熏陶、培养等贯穿于教学的方式来进行。[1]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个性特征等关键方面的发展是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的,因此,在课程教学改革尤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培养生的人文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2人文素养与数学课程的联系

在数学的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试验稿中曾明确提出这样的观点: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数学的思想、内容和方法都是组成了现代文明的关键因素。在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协调发展,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理解能力的同时,要实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协调发展。其实就数学这个学科的自身特点而言,就无时不刻不体现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在课程改革的关键阶段,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究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吻合,与社会形势的发展相适应。人文素养体现在小学数学课程中,主要表现为:教师本身所具备的人文气息,教材所渗透的人文知识,教学中的师生之间的人文关怀。[2]由此可见,人文素养和数学课程是紧密联系着的,因此,在数学课程改革中积极探索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式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3 在数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

3.1 深入探索小学数学教材中所体现的人文内涵

我们不难发现,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中,不再是单纯的例题、公式和练习题,文字性的描述已经开始增加了,这就是在课程改革中已经不断地融入人文精神的一个体现。其实,数学的教学内容很多都是来自于生活实践的,在某种程度上都或多或少了蕴含了一定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一定的人文素养。而对于教师来说,就要将这些富含人文精神的元素挖掘出来,再将这些元素有意识地排列、重组,适当地在教学的时候渗透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这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是很有助益的。举例来说,小学六年级《统计与概率》中的分类统计这一节课,教师在课上可以布置这样的一个统计课题:学生们在课后可以查阅一下资料,统计一下每个月我国城市的空气质量,并分析统计结果。在统计了我国城市的空气质量之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果:空气污染指数在500以上的有博山、章丘、和田3个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在400以上的衡水、咸阳、临夏等13个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在300以上的有海南、洛阳等15个城市,而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只有10个左右。在此分析空气污染和空气质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强调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生就会在小学数学的课程上了解环境保护的概念和具体实践方法,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也是对人文素养的一种培养。

3.2 用审美素質渗透人文精神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一种体现,因此可以通过审美素质的培养来渗透人文精神。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曾经提出过这样的美学概念:其实,数学是具有美感的,他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含蓄高雅上,它也是均衡的、对称的、简单的。诚然,数学的美感和人文科学的美感不同,人文科学的美感是醒目的,人文科学有丰富的色彩、节奏和韵律,但是难以把握和体会,数学的美感不容易体会,需要在欣赏人文人文美感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进行思考,十分的耐人寻味。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能够挖掘数学教学中富含美感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数学的美感,通过这种审美素质的培养来渗透人文精神。例如小学二年级《观察立体图形》这一节课,其中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都是具有对称的美感的,学生在通过观察这些图形之后,会具体了解什么是对称美,同时将这种审美能力能够引申到生活中去。

3.3 利用小故事设置题目

众所周知,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情节连贯,跌宕起伏,与生活紧密联系。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用小故事设置数学题目,会让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学生会很快的集中注意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注意用词、用句和构思方式,注意语言的逻辑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这样能够在自己的语言中潜移默化的向学生渗透文学素养。学生在学会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掌握一定的构思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在小学三年级《乘法口诀》的第一课时,教师可以将《龟兔赛跑》的故事融合进去,乌龟在和兔子赛跑的时候,乌龟一个小时爬3米,3个小时爬几米?兔子一个小时能够跑5米,3个小时能跑几米?如果兔子不偷懒的话乌龟能够获胜吗?这种故事和题目融合的方式教师能够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能够学会坚持到底、不骄不躁、不松懈的精神,也能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

3.4 营造轻松的互动学习氛围

教学的成功与否,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是分不开的,只有课堂气氛和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数学课堂上才能便于教师渗透人文精神。因此,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创设具有人文环境素养的情境的创设,将以人为本这个理念渗透到自己的教学理念当中去,从而建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轻松愉悦、人性化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获得轻松感、愉悦感和成就感。例如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的数认识整理与复习》这一节课的第一课时,教师在说到数的时候,让学生分别举例说一下自己都认识哪些数,有数可以联想到哪些内容。56,可以引出我国有56个民族;100,除了代表满分,也是有圆满的含义;66,在民间代表着吉利数字,有六六大顺的含义……诸如此类的带有人文色彩的导入方式,课堂氛围轻松又和谐,学生可以将数学和自身经验联系起来,从而和人文科学联系起来,这也是渗透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一种方式。

3.5 合理开发、利用课外教学资源

虽然现在正在使用的数学教材富含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教师除了挖掘已有教材功能的基础上,也要注重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来填补课内资源的空白之处,这样可以在丰富和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能够更多的人文知识渗透到课堂当中去。数学课堂是凝聚着师生之间浓重间彩的课堂,课外资源中所富含的人文知识也是数学课堂中的重要理论支持。[3]如果教师还是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只是挖掘教材内容,不仅会限制教师的思维,也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对于小学生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不利的。因此,教师要在丰富的课外资源中选取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元素来补充教材资源的不足。例如在小学二年级《认识时间》这一节课的时候,可以引入历史学的概念。教师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可以讲授认识时间的历史,介绍古代人是怎么认识时间的,从什么时候开始沙漏开始演变成钟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因为二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所以教师用讲故事的方法将这段历史讲解出来。这种引入课外资源的导入方式,教师既将时间这个概念导入到了课堂当中,也让学生学习到了历史知识。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的课程改革形势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一直是业界在讨论的问题。因为人文素养是人的涵养、能力和修养的体现,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的体现。在小学数学课程当中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吻合、与社会形势的发展相适应的。深入探索小学数学教材中所体现的人文内涵、用审美素质渗透人文精神、利用小故事设置题目、合理开发、利用课外教学资源都是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方式和方法,希望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林坚,黄婷.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合[C].第八届北京科学传播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2016:61-65.

[2] 黄林.论人文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彰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2):137-140.

[3] 聂晓颖,黄秦安.论数学课堂文化的内涵与模式及对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J].数学教育学报,2017(2):71-74.

猜你喜欢

数学学科培养方式人文素养
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如何让农村留守儿童重视数学学科的学习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