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汉译本中“使”字句的应用
——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2018-11-08王聿良
王聿良 杨 露
(淮海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江苏连云港 22200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语料库已广泛应用于语言研究的方方面面。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在近二十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利用语料库,可以对大量客观存在的翻译语料进行描写和分析,揭示翻译文本作为沟通媒介的本质”[1]。利用语料库比较英语源语文本和汉语译本以及同一英语源语文本的不同汉语译本,可以解析译本之间的差异,了解不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翻译策略,对掌握各种汉英句式之间的转换规律及其翻译策略也有一定的价值。“使”字句作为汉语典型致使义句式,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汉语原创文本,对翻译文本中“使”字句应用的分析还比较少。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自建的经济学教材英汉平行语料库,以类比语料分析和平行语料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考察《经济学原理》两个汉译本中“使”字句应用的差异及产生的原因。
一、汉语中的“使”字句及相关概念
“使”字句是汉语最为常用的表示致使意义的典型句式。“致使”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义概念,“反映的是致使事件与被使事件之间的关系,它的含义是一实体(或事件)作用于另一实体,导致实体发出行为或产生变化”,因此致使是“一个语义关系范畴”[2]63。“致使”又称使役 、致动 、使动,“它作为一个语义范畴,至少包括四个语义要素 ,即致使主体 、致使客体 、致使动作 、致使结果”[3]105。
何元建、王玲玲[4]认为汉语致使结构(使役句)有使动句和役格句两种基本句式。使动句含使役动词(使/令/让,等等),役格句不含使役动词,其谓语有使动的用法,如“端正态度”中的“端正”。宛新政[5]46-49把汉语致使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特定句法标记构成,二是由特定句法格式构成,三是由词语使动用法构成。第一类即在致使结构中表示致使关系的位置上,出现的是一些标记性的词语,分为两个小类,即“使字句”和有致使意义的“把字句”,前者的标记性词语包括“使、使得、令、叫、致使”,后者的标记性词语包括“把、将”。第二类即句子谓语部分包含特定的句法结构,包括使令句、使成句和V得句。使令句即表致使意义的兼语句,其结构与使字句相似,但动词是实义动词,如“促使、强迫、命令”等;使成句谓语部分是一个动结式短语,如“喊破、践踏坏”;V得句指由“V得短语”充当谓语中心的句子。第三类也叫使动句,在句子谓语部分出现使动用法的词语,如“感动、减少、方便”等,这些词语的使动用法给整个句子带来致使意义。英语表示致使意义的句子有两种类型,第一类以“make,let”等使役动词为标记构成致使结构;第二类谓语是表致使意义的动词,如“interest,surprise,move”等,其中包括很多通过形态变化,增加词缀派生的动词,如“enlarge,modernize,simplify”等。
二、研究语料及方法
(一)语料库构成及常规语言特征描述
本文使用的语料库为自建的经济学教材英汉平行语料库,由《经济学原理》(第6版)微观部分的英文原著和梁小民[6]与曹乾[7]的两个中文译本构成。《经济学原理》是全球比较流行的经济学教材,作者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N.Gregory Mankim[8]。该书的特色是简明性和趣味性,是国内选用较多的一本比较基础的经济学教材。我们采用的是电子版的英文原著。梁小民翻译了多版《经济学原理》,我们选用了其中的第6版译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曹乾只翻译了第6版的微观部分,书名译为《微观经济学原理》,于2012年在网上公开发布,其翻译得到了东南大学双语教学专项基金的资助。
我们首先将英文原著及曹乾的中文译本由PDF格式转为TXT文本,将纸质版梁小民译本扫描并转为TXT格式,然后对原始语料进行去噪、校对,对两个中文译本进行分词,并用Paraconc以英文原著为基准将两个中文译本分别与该英文实施句对齐,生成可检索的语料库。由于曹乾和梁小民两个中文译本在翻译内容的选择上有略微差异,比如一些案例,梁小民译本未译出,而曹乾译本有,为了进行语料对齐,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删减。建成的英汉平行语料库总库容约为47.9万词,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经济学原理》英汉平行语料库的构成
英文原著梁小民译本曹乾译本形符数(Tokens)159112157686161827类符数(Types)808668297552类符/形符比(TTR)5.084.334.67
根据表1,两个中文译本的篇幅(形符tokens)比较接近,但曹译本类符/形符比(TTR)高于梁译本,运用北京外国语大学梁茂成教授开发的工具LLX2计算两译本类符数差异的对数似然率(LL值)为-20.04,p值小于0.001,差异显著,这说明曹译本用词丰富度相对较高。
(二)研究方法
利用Antconc的主题词功能对梁译本和曹译本的语料进行对比,发现两个译本中 “使”的应用频率差异非常显著,由此本文主要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两个译本“使”字句应用的差异。主要步骤如下:1)使用Paraconc以“使”为检索词,比较两个译本中“使”字句在另一译本中的对应表达,并进行分析;2)使用Paraconc检索两个译本中的“使”字句在英文原著中对应的英语语句,对其结构类型进行归纳,比较两个译本中与各种英语语句类型对应的“使”字句频数和比例;3)最后基于以上分析,从译者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角度解释两个译本中“使”字句应用差异产生的原因。
三、两译本“使”字句应用的对比
检索梁译本和曹译本中含“使”的句子,分别为556句和199句。运用Antconc的主题词功能对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得出“使”的主题性(Keyness)值为178.22。对软件检索得到的含“使”字的句子进行人工检验,去除其中的非“使”字句结构及不合格语料,得到有效语料分别为529句和166句。运用LLX2计算“使”在两译本中的使用频率差异的对数似然率为208.85,p值小于0.001,差异具有显著性。
(一)两译本中“使”字句在另一译本中的对应表达分类
基于语料分析,本文将两个译本中“使”字句在另一译本中的对应表达分为两大类:致使句和非致使句,参照宛新政[5]对致使句的分类方法,再进一步将致使句分为三小类:句法标记构成的致使句,句法格式构成的致使句(检索语料中只有使令句一种)和致使义词语构成的致使句1。下面是梁译本中“使”字句在曹译本中对应表达的举例。
1.致使句
A 句法标记构成的致使句
(1) Interdependence and trade are desirable because they allow everyone to enjoy a greater quantity and variety of goods and services.
梁译本:相互依存和贸易之所以合意,是因为它可以使每个人都享有更多数量和品种的物品与劳务。
曹译本:相互依赖性和交易是有好处的,因为它们使得每个人享受的商品及服务的数量和种类都增加了。
(2)It may be that the realities of the political process stand as immovable obstacles.But it also may be that economists have not yet convinced enough of the public that these policies are undesirable.
梁译本:这可能是因为政治过程是一种不可消除的障碍,但也可能是因为经济学家无法使普通公众相信这些政策是不合意的。
曹译本:原因可能是政治过程现实成为顽固的障碍。也有可能是经济学家还没让大众相信这些政策对他们没有好处。
B 句法格式构成的致使句
(3)If the policy changes incentives,it will cause people to alter their behavior.
梁译本: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曹译本: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会导致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4)The first problem is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hold everything else constant when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variables.
梁译本:第一个问题是,在研究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时要使其他条件不变是很困难的。
曹译本:第一个问题在于,在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难以维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
C 致使义词语构成的致使句
(5)Economists make assumptions for the same reason:Assumptions can simplify the complex world and make it easier to understand.
梁译本:经济学家由于同样的原因而做出假设:假设可以使复杂的世界简单化,而且使解释这个世界变得更为容易。
曹译本:经济学家工作时也要进行假设,理由是一样的:假设可以简化复杂的世界,可使世界更容易理解。
(6)Rather than increasing production and driving down the price,I am better off keeping my production at 40 gallons.
梁译本:与增加生产并使价格下降相比,将产量保持40加仑时,我的状况会更好一些。
曹译本:与其增加产量压低价格,不如维持40单位的产量,这样我的状况反而会更好一些。”
2.非致使句
(7)When OPEC countries agreed to reduce their production of oil,they shifted the supply curve to the left.
梁译本:当OPEC各国一致同意减少它们的石油产量时,它们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曹译本:当OPEC成员国一致减少石油供给量时,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8)In the signaling theory of education,schooling has no real productivity benefit,
梁译本:根据教育的信号理论,正规学校教育并没有使生产率实际提高。
曹译本:在教育的信号传递理论中,教育本身没有实际的生产力收益。
(二)两译本中“使”字句在另一译本中对应表达统计与分析
对《经济学原理》两个汉译本中“使”字句在另一译本中对应表达的频数及比例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 梁译本“使”字句在曹译本中的对应表达
对应语句频数百分比致使句句法标记使10920.6%使得10018.9%让(令)7313.8%将(把)214.0%句法格式使令句6612.5%致使义词语 438.1%非致使句 11722.1%总计529100.0%
由表2可知,梁译本中“使”字句在曹译本中同样译成“使”字句的只占大约五分之一;译成含其他句法标记(如“使得、让、将”)的致使句占到了36.7%;还有不少译成了使令句;此外,译成非致使句的占到了22.1%。总体而言,梁译本中大量的“使”字句在曹译本中相应地译成了各种同义表达,致使句为主,但也有不少非致使句。
表3 曹译本“使”字句在梁译本中的对应表达
对应语句频数百分比致使句句法标记使10965.7%使得21.2%把10.6%句法格式使令句74.2%致使义词语 169.6%非致使句3118.7%总计166100.0%
由表3可知,曹译本中“使”字句在梁译本中同样译成“使”字句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将近三分之二,译成非致使句的比例也比较高,但译成其他句法标记致使句的却几乎没有,译成使令句的也比较少。
以上对比说明,与梁译本相比,曹译本在表达致使意义时采用了更加多样的表达方式。首先,曹译本使用了更多除“使”字句之外的其他含有致使意义标志的句式。“使”“使得”“让”和“将”都可以表示致使义,有时可以相互转换使用,但它们在语义上有所不同。“使”表示单纯的致使义,而“使得”具有致使和获得两种意义,“使得”更强调某结果已完成的状态,不能用来表达未有结果的情况。研究表明,“使得”与状态和谐,但与动作不和谐,比如不能说“你一定要使得他睡一会儿”[9]31。“让”既表示致使义,又表示使令义、容许义和任凭义[10]。而“将”更多表示处置义,即多表示“将”某物作出了“处置”,且“将”有一定的动作趋向,强化动作结果[11]51。其次,曹译本使用了更多使令句,即由实义动词构成的含有致使意义的兼语句,这一类句子包含了各种不同的动词,除了例3和例4中的“导致、维持”,还有“诱使、允许、迫使、激励”等。这些词除了表示致使义,还各有自己的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传达了更加具体丰富的内容。这一点与前面对两译本类符/形符比统计比较的结果是一致的。
下面,我们对两个译本中使用的含有致使意义标志的几种句式进行分析考察,进一步探讨两译本在使用这些句式上的差异。在两个译本语料中检索“使得”“让”“将”等词,发现这几个词的使用频率在两个译本中都具有显著差异,在曹译本中的使用频率都远远高于梁译本。就整个译本而言,梁译本使用高频词“使”较多,而曹译本则更多使用与之同义的其他词语和句式,进一步说明了在表达致使意义时曹译本比梁译本用词更加丰富。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两译本中“使得”“让”和“将”使用频率比较
梁译本曹译本似然率显著性使得11154-144.230.000让70237-91.680.000将52372-263.980.000
注:检索得到含“将”字的语句包含表将来义和致使义两种,此处数据仅保留具有致使义的“将”字句。
“让”字句和“使”字句在用法上存在差异,前者侧重于人,后者侧重于事件;前者经常表示某人致使了某种动作,后者则表示由于某个事件而引起了什么结果;前者常和人的主观意志相联系,后者则不与人的主观意志相联系[12]142。另外,较“让”字句而言,“使”字句致使力度弱,全句为客观叙述[13]564。在语料库中检索两个译本中“使”字句和“让”字句,并随机抽取各100条语料进行分析(梁译本中“让”字句只有70条),考察“让”和“使”前面的主语以及后接宾语的情况,结果见表6。
表5 两译本中“使”字句和“让”字句主宾语情况比较
“使”字句“让”字句梁译本曹译本梁译本曹译本主语为人5224(17)22主语非人959876(53)78宾语为人372067(47)69宾语非人638033(23)31合计100100100(70)100
注:为便于比较,对梁译本中“让”字句统计数据进行了换算(括号里为原始数据)。
由表5数据可知,两个译本中“使”字句和“让”字句的用法与李临定[12]142所述基本相符, “让”字句主语和宾语为人的比例更高,而“使”字句主语和宾语更多是非人的事或物。比较两个译本,“让”字句主语和宾语用法在两个译本中比较接近,而“使”字句则有些差异:梁译本中“使”字句以“人”做主语和宾语的情况明显高于曹译本。这可能与梁译本中的“使”字句在曹译本中采用不同译法有关,如曹译本将梁译本中一些主语和宾语为人的“使”字句表达为主语和宾语为人的“让”字句(例2)。由此可见:曹译本中“使”字句的特点与李临定所描述的汉语致使义用法特点更接近。
四、两译本“使”字句对应的英语语句分析
(一)两译本中“使”字句对应的英语语句结构类型
分析曹译本中166句和梁译本中529句“使”字句对应的英语语句结构,我们把这些英语结构分为六大类:
A 致使结构,即英语原文中含make或与make同义的一些使役动词,如:allow,bring,leave,keep,put,cause,encourage,drive等等。句式结构为:使役动词+宾语+宾补。
(9)In fact,the opposite is true:Trade between two countries canmakeeach country better off.
事实正好相反:两国之间的贸易使双方的状况都变好了。
(10)It is easy to see that trade wouldallowthem to enjoy greater variety:Each could then have a steak with a baked potato or a burger with fries.
容易看出交易能使他们享受更多的食品花样:每个人可以吃牛排配烤土豆或者含有炸牛肉的汉堡包。
B 致使义动词,如reduce,shift,raise,balance,increase等等,句式结构为:致使义动词+宾语。
(11)Once again,the tax on ice cream reduces the size of the ice cream market.
对冰淇淋征税使市场规模减小。
C 介词短语/名词/形容词/分词
(12)He will be more likely to prevail if he can interest their self-love in his favor,and show them that it is for their own advantage to do for him what he requires of them.
你如果能激起他们的利己心,使有利于他们,并告诉他们,为你做事对他们自己有利,你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
(13)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 is a deep and disturbing result.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是一个深刻而又使人不安的结果。
D 因果关系句式,如:so…that…,too…to…。
(14)Let’s say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ice-cream Eaters complains that the $3 price istoohigh for everyonetoenjoy a cone a day (their recommended daily allowance).
比如说,美国冰淇淋消费者协会抱怨,3美元的价格太高了,无法使每个人每天享用一个冰淇淋(该协会推荐的量)。
E 动词短语,与B类不同,此类短语中的动词无致使义。
(15)You will not be surprised to hear that sellers always want to receive a higher price for the goods they sell.
当听到卖者总想使他们的物品卖个好价钱时,你不会感到奇怪。
F零对应
(16)According to the Coase theorem,if the pollution is inefficient,then the factory and the fishermen could reach a bargain in which the fishermen pay the factory not to pollute.
根据科斯定理,如果污染是无效率的,那么,工厂和渔民可以达成一个协议。 根据协议,渔民要对工厂进行支付,以使其放弃排污。
(17)There are,however,two reasons that the long-run market supply curve might slope upward.
但是,有两个原因使长期市场供给曲线可能会向右上方倾斜。
(二)两译本中与不同英语语句结构对应的“使”字句使用频率比较
我们对《经济学原理》两个译本中“使”字句对应的各种英语句式结构的频数和比例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6。
表6 两译本中“使”字句对应的英语语句类型的频数和比例
由表6可知,两个译本中与A类和B类英语句式结构对应的“使”字句频数最多,在曹译本中占了82.5%,在梁译本中占了86.3%。可见,两个译本中“使”字句所对应的主要是英文的致使结构和致使义动词表达的形式,也就是说汉语的“使”字句主要与英语表示致使意义的语句相对应。同时,曹译本中的“使”字句译自B类英语致使义动词短语的比例更高,而梁译本中的“使”字句译自A类英语致使结构的比例更高。由此可见,翻译英语致使意义的语句时,梁译本更倾向于保留与源语句相同的结构,而曹译本更倾向于把英语致使义动词构成的动宾短语译成汉语的“使”字句。结合类比与平行语料分析,我们发现,曹译本对于英语原文中的致使结构,较多采用了汉语中含其他标记词的致使句以及使令句加以传译,使用“使得”和“让”和各种实义动词而非“使”字,也保留了原文的结构,但与“使”字句相比在语义上与原文较为接近,也较为具体。
除A类和B类之外,两个译本中“使”字句对应的其他英语结构类型所占比例相对较小,曹译本中为17.5%,梁译本中为13.5%。这些英语语句结构都是非致使句,说明两位译者在翻译时都会根据需要把原文隐含在语境中的一些致使意义显化出来,将隐藏的语义关系更加直接地提炼出来。根据胡开宝、崔薇[14]结合认知理论的分析,原文中这些语句结构蕴含动力意向图式,与“使”字句承载的意向图式、句法特征及语义角色生命度等方面相契合,因而为译者所选择。
五、两译本“使”字句应用差异的原因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发现,梁译本和曹译本中“使”字句应用的差异体现了词汇和句式选择的不同;同时,两个译本中“使”字句对应的英语语句类型,尤其是A类(致使结构)和B类(致使义动词)所占比例存在较大差异。我们从译者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分析其原因。
如前所述,曹译本中“使”字句的使用与汉语特点更接近,对于原文中包含的致使意义,曹译本采用了更多“使”字句之外的其他表达方法,在用词表达上更富于变化,更多保留了原文的词汇意义;而梁译本将诸多源语文本中的致使意义都译成“使”字句,注重了原文致使关系的传达,但用词表达较为单一,对语义色彩关注较少。梁小民[7]认为“曼昆的东西让你觉得,学经济学原来也是一种享受”,也可能因此他在翻译时更多关注了对原版教材内容及原文语言中语义关系和结构的传达。就致使义句式的翻译而言,他倾向于保留英语中的致使结构,常常将其译为汉语中结构上对应的“使”字句。曹乾[8]在“译者序”中认为自己的翻译“基本达到了‘信、达、雅’三个标准”,说明其在翻译时比较注重译文语言的通顺流畅,因而在翻译致使义时,采用了更多样的句式表达,顺应汉语表达习惯。因此,译者翻译策略的不同是造成两个译本中“使”字句应用差异的主要原因。
结语
本文基于语料库研究《经济学原理》两个译本中“使”字句的应用发现:两位译者在翻译致使义时的句式选择以及用词丰富度不同:曹乾译本的句式和词语选择更具多样性;两者在翻译时侧重点不同,梁小民在翻译时更加注重对内容的传达,而曹乾则更加注重译文要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在翻译时采用了较为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因此,两译本中“使”字句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译者翻译策略和方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