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方法探析
2018-11-07于淼
于淼
摘 要:相较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隐性教育方法具有诸多顯著优势,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大学生作为新媒体技术的受众者,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教育工作产生了诸多影响,本文将新媒体与隐性教育二者结合,通过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借助新媒体技术拓宽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教育;隐性教育方法
1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越性
隐性教育是一种与传统教育方式相对应的概念,其与传统教育方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传统教育方式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日常授课,即教师在课堂上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隐性教育则主要利用课下时间,教师将自身的想法、观点和创意融入一些简单易行、学生喜闻乐见且易于接受的活动中,即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通过各种活动向学生进行传授。隐性教育方式使教师和学生之间摆脱了单向的“给予—索取”教育模式,赋予了理论知识更加鲜活的生命力,且通过讲解案例可以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共鸣。
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隐性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教学方式具有隐蔽性、教学过程具有渗透性、教学形式具有丰富性、教学效果具有延续性和持久性。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隐性教育融入了很多实践案例和各类活动,受教育者更能参与其中,倾听与感受教师讲授的某个事件或道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隐蔽,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为教育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1]由此可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能巧妙地化解“自身免疫效应”,顺其自然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到受教育者的思想中去,而且这种转化的效果具有持久性。
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的高度契合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新媒体已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者,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最为突出。
2.1 文化载体
文化载体是指利用文化产品、文化环境、文化氛围等文化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2]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课程、校园公众号、在线问题解答等一系列网络文化载体逐渐侵占传统文化载体的市场,成为主流。隐性教育摆脱课堂和书本的限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由单向度转变为互动性更强的双向性关系。教师在隐性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形式多样、角度不同、层次各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某个事件产生独立的观点和看法,充分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载体具有契合性。
2.2 传媒载体
传媒载体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传播媒介,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人们在接受广泛的社会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时代下,随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处世态度等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新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传媒载体的的作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隐性教育通过各类活动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角度来增强政治觉悟、坚定政治立场,因此,在教学初始阶段有可能进展比较缓慢,但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各类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形成较为深刻的教学印象,教学效果往往更持久,这对于其形成积极、健康、坚定的思想品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3 新媒体时代下隐性教育方法的实际应用
3.1 延伸校园网功能,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加强建设校园网的同时,高校工作者必须坚持渗透性原则,充分利用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互动性等特征,延伸校园网的隐性教育功能,隐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目的。例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学校官网中加入学校发展历史的介绍,让包括本校学生在内的网页浏览者更好地了解本校的校容校貌;在学校官网中对校内典型的优秀学生代表进行宣传,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榜样传递作用;将校园中的大型文化活动进行记录,全面地展示出高校大学生的别样风采。通过以上方式,高校大学生就能够在观看校园网信息的同时,无意识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熏陶,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全的个性品质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3.2 利用新媒体通讯工具,构筑思想沟通新渠道
新媒体技术日趋成熟,以更加人性化方向的发展,高校在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时,要随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促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良好沟通,保证他们之间的平等地位,必须要注重对新媒体通讯工具的利用。利用新媒体通讯工具,不但能够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的问题,而且能够利用其隐匿性的特点,使教育者与大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发现他们存在的思想问题,以有效地引导他们解决问题,起到潜移默化的良好效果。
3.3 掌握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舆情动态,引领舆论主旋律
新媒体时代,给予每个人表达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活的记录者、新闻的制造者。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和隐匿性给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在尊重学生隐私的基础上,给每个同学话语权。比如针对网络热点,高校青年们可以大胆的说出自己心中所想,以及对待热点问题的看法。在这个大环境下,高校教师需要主动融入网络文化大潮,作为隐藏在媒介背后的引导者,以真诚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放下顾虑,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在积极放松的状态下向老师咨询学习及生活上的问题。
3.4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体素养,强化其隐性教育意识
提到思想政治教育,更多是说教式教育,一般是由老师向学生“灌输”道德观念,学生会处于被动的听的位置,心里有话却不能表达。隐性教育将教育的理念浓缩在学生所接触的事物中,简化为一种符号,它强调的是环境的感染,熏陶。新媒体作为一个新势力,影响着学生的观念及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言传身教过程中或者在生活中总会将一些知识或者经验传递给学生,这不需要在课中讲授,也无需在集会中灌输,是自然而然的在隐性过程中传递给学生的,教师的自媒体公众号如:微信、微博、QQ等传递出的生活态度、人生价值、道德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好的教师不仅仅需要高超的学术水平,个人素质同样也是重要的,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利用好这些传媒载体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就尤为迫切。
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着较之于显性教育突出的优势,新媒体时代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在一系列机遇背后我们也不能忽视挑战,首先,存在于新媒体环境中的信息内容鱼龙混杂且真假难辨,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对于藏在网络背后的居心叵测的信息传播者发出的干扰思想政治教育的错误信息,我们要擦亮双眼,善于明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更新和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帮助大学生掌握更多甄别不良网络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08页.
[2]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第1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