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材单元中综合板块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2018-11-02胡晓旋
胡晓旋
译林新版《英语》三、四年级的教材每单元由七个板块构成,而五、六年级则增加到八个板块,包括Story time,Fun time,Grammar time,Sound time,Culture time/Song time,Cartoon time,Checkout time,Ticking time,三、四年级的Letter time和Rhyme time到了五、六年级不再设置。针对高年级教材特点,高年级通常第一课时教学单元中第一板块Story time,第二课时安排Fun time和Grammar time板块教学。那么教材中的其他板块(综合板块)如何安排教学。不少教师存在困惑。
笔者认为,综合板块的教学大有可为。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对综合板块进行研究和有机的整合,让综合板块教学成为“带着学生走出去”的关键阶段。特级教师沈峰在评课讲座中说到一个单元四课时的关系时,曾形象地说:第一课时就像带学生进门,第二课时和第三课时就是带着学生在房间里做事,第四课时就是带着学生走出去。教师可以根据各个板块的活动、任务、意义、复杂程度等进行分析,对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的侧重点做出判断,然后发挥创造性对其进行调整、改编、补充甚至用其他活动进行替换,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板块整合有“效度”
语言是在一定情境下发生的,有了相应的语言情境,我们才会发生相关的思维活动并产生相应的语言交流。就小学教材来讲,有的单元中板块之间似乎没有任何关联,相对独立,但仔细研读会发现教材各板块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既体现了话题之间的完整性,又有功能教学的延续性。然而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着就教材教教材的现象,造成综合板块教学的零散,缺乏教学的深度和层次。如何确立主题,让综合板块教学也有明确的主线?研究教学发现,教材的单元话题为整个单元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主题线索,单元各板块的内在联系也为老师们的教学设计提供主题线索。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找出各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紧紧围绕目标语言运用的总目标,将它们进行有机整合。
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的Cartoon time和Sound time板块时,我们可以将这两个板块及单元主要话题进行有机的整合,让学生紧紧围绕“保护环境”这条主线开展学习活动。教学思路如下图所示:
本课教学内容是语音和卡通板块,Sound time语音方面的教学重点是一般疑问句读的声调,Cartoon time讲述的是一则小猪Billy因踩到Bobby扔的香蕉皮摔伤住院的小故事。两个板块看似毫无关联,但仔细分析教学内容,语音板块内容中“Do you throw rubbish on the floor?”以及卡通故事中乱扔垃圾造成的事故实际上都是与本单元话题“保持城市干净整洁”紧密相关的。因此,笔者在设计教学时将二者进行了有机整合。课的开始教师向学生展示了所在城市南京的风景名胜的图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接着设计了头脑风暴活动(Brain storm),复习前两课时学过的保持城市干净整洁的内容,然后由城市迁移到学校,激活学生思维。如何保持学校的干净整洁呢?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行为对、哪些行为不对,为语音板块教学埋下伏笔。接着,教师通过乱扔垃圾的图片引入语音板块的教学,在准确、熟练朗读语音板块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自主讨论图片上的行为是否合适的活动,并提醒学生注意升降调,在此环节将语音与单元目标语言进行了有机结合。接下来通过学生的讨论进入卡通板块的学习,看看图片中Bobby的做法对不对。在卡通教学中通过小猪Billy对Bobby说的话“You should put your rubbish in the bin.”,对学生进行保护坏境的教育。同时激发学生“争当保护坏境绿色之星”的热情,让学生在欣赏儿童画的基础上创作保护坏境的英文海报,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将各板块进行有机整合,围绕单元主线,让学生的语言学得更完整,用得更灵活!
二、板块教学要“适度”
综合板块,既有语音板块的训练,也有活动项目和歌曲歌谣、阅读项目。每一个板块都有各自的功能特点,在进行各个板块的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各个板块功能,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出现教学不到位或过于强调某个板块的功能,而偏离了单元的整体教学,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时间内利用率不高或课时任务不能完成的现象。
以下笔者结合教材Cartoon time板块,谈谈对综合板块教学要适度的理解。译林新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教师教学用书》中介绍,Cartoon time板块是通过趣味卡通故事帮助学生强化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着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板块的故事既是很好的阅读材料,也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表演的鲜活剧本,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多可能性。我们还应该注意Cartoon time的教学方式与Story time不同,教学应适度。教师要避免出现阅读教学不到位现象,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缺少思考和语言表达。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Cartoon time板块中Sam和Bobby外出郊游遇到毒蘑菇的小故事时,设计了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
教师设计的问题:
1.看图预测:Are they happy?
2.看卡通回答:Why are they not happy?
3.自读同桌讨论:Do they find anything to eat?
4.教师提问What do they find?同时教授生词mushroom。
5.教师提问Bobby is very hungry,he finds some nice mushrooms under the tree,how does he feel now?
6.教师提问If you were Bobby,what will you say?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语言。
7.教师提问What does Sam say?指导朗读文中句子:No,Bobby! We can’t eat them.
8.教师提问Why can’t they eat them?教授新句:Because they are bad for us.
通过分析以上课例会发现,教师通过8个问题一步一步走,引领着学生的理解与学习,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忽略了Cartoon time的编写意图。Cartoon time的教学不是Story time教学的翻版,不应该去套该板块教学路子。“Cartoon time的教学一直存在用力过猛的现象。(沈峰,2015)”它更强调的是一种趣味阅读,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干预少一点,给学生留的空间大一点,让学生自主阅读。少一点的问题引领,设计一些大的整的、任务,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下一课例给我们教学Cartoon time板块有所启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Cartoon time板块中Bobby和Sam在操场荡秋千的故事时,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1.看卡通,填句子:Sam is______.But Bobby is_______.
2.学生自读故事,找出能够表现Sam高兴、Bobby害怕的句子。
3.学生试着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Sam和Bobby的感受。
4.学生跟着录音模仿,教师做朗读和表演的指导。
5.学生分组表演故事。
以上课例显示,教师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看动画填空、自己读故事找句子、自己读句子体味语言的意义、自己表演体验Cartoon time板块的趣味性,而教师则退到班级的侧面充当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对新词的发音进行点拨;教师也站在教室的最后,充当学生表演的观众和评价者。这样的教学过程充分地体现了教材中Cartoon time这一板块的功能,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单元话题有“长度”
学生在经过前两个课时的学习之后,会产生一定的视觉和听觉的疲劳,对单元知识的重复出现产生厌倦。在新授课上看图说话,到了复习课上还是看图说话,学生就会永远离不开课本,到了需要真实表达思想的时候,思维上会产生障碍,导致表达得不自然。但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以及学生语言知识的习得规律,第一课时所教学的故事语篇在后面的三四课时的综合板块应该要有所巩固,有所延续,有所提升。我们可以在综合板块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新的语言情境,设计区别于第一、二课时的新任务,以重新激活学生思维。同时,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教师可以设计新颖的任务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学习的热情。
比如,在讲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Cinderella时,在一、二课时完成Story time,Fun time和Grammar time板块教学基础上,在设计第三课时时教师设计了Use“Why’to ask questions”的活动。
教师先呈现了本单元故事主人公Cinderella的图片,用why提问,复现了故事内容,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复习了本单元的语篇,同时Why和because也是前两课时所学的本单元的重点句型,本环节实现了故事语篇教学在综合板块教学中的复习与延续。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进一步设计提升任务。教师在课件中出示了与Story time板块中Cinderlla一样是学生熟知的童话故事中的人物的图,让学生自己提问。布置活动时并没有给出sad,afraid等文字的提示,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受限制,答案就不是唯一的,更具有开放性。学生在这个提问环节的表现还是很精彩的,问出如Why does the girl look so poor?Why is the girl so afraid?等问题,学生的能力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不少学生问句中的does和is使用不够充分,存在混淆现象,教师没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予指正。在第一、二课时的基础上准确地运用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应该是综合板块教学的重要目标,不应该回避学生的错误。
再比如,教师在本单元最后一课时的综合板块教学中设计了Ask and answer和Who’s the best story teller?的复习任务。
两节课的起始导入阶段都是在围绕着单元话题展开。第一节课,教师设计了小组合作式的、开放式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提问与回答,让学生小组合作接龙讲故事。学生在这样的任务中复习旧知,提升能力。第二节课,教师设计了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有了更高的要求。较好体现了单元教学的层次性。
四、课外资源有“精度”
综合板块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何达成这个目标?书上呈现的板块教学是否能满足或达成这个目标?不少教师在最后这个课时绞尽脑汁想办法或者是在课外寻找一些教学资源来促进这个目标的达成。《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中也提出应该“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因此,教师既要选择合适的、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课外资源,也要充分利用好课外资源。
比如,在教学以Why和because为核心知识的单元的最后一课时时,教师找到了题为Why?的英文原版绘本故事,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学用渠道。
这是一个非常契合单元重点知识又贴近学生生活、趣味性也很强的一个绘本。如果把这样好的课外资源利用好,一定对达成综合板块提升学生运用能力的目标有所帮助。可惜的是,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只是将绘本作为一个引子,然后设计了Lily又分别在不同的地方遇到了不同的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写对话并表演。将原本有趣的绘本延伸设计成了一个非常重大的任务,学生对这个任务失去了兴趣,也就很难达到预设的目标。
笔者认为,教师要让学生根据绘本发挥想象力,想象Lily问爸爸后,爸爸会怎样回答,当然爸爸的回答肯定是Because...然后还可以引导学生Lily继续追问Why?他们的对话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样的设计更紧扣本单元核心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达成拓展提升的目标。
综合板块教学没有固定的组合和模式,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把握好“四度”,即板块整合有“效度”、板块教学要“适度”、单元话题有“长度”、课外资源有“精度”,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