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发展核心素养的生物教学策略初探
2018-10-30陈铁洪
摘 要: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作者结合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开花结果”一节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从创设教学情境、善用实验观察、加强师生互动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面浅谈如何以初中生物课堂为阵地有效发展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初中生物
生物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生物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内化的带有生物学科特性的品质,由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要素组成。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发展生物核心素养,彰显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笔者结合“开花结果”一课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浅谈几点有效发展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 教学案例过程
1. 导入新课。展示几种花“开花”的动态图片以及课前观察收集的花的图片。进行“焦点访谈”,采访学生:“你喜欢其中的哪种花?”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能随意地摘花?适当引导:对植物有何影响?花、果实属于哪类器官?设疑引入新课:那花是怎样变成果实的呢?
2. 花的结构。展示“花朵大厦”——花的结构和功能概念图,提出学习目标:化身“小小工程师”建造大厦;学生观察P104桃花的结构图,合作写出标示的结构,完成“结构”部分内容;播放解剖实验视频,引导学生学习解剖方法;组织学生解剖观察和思考;组织小组代表交流,展示作品并描述各部分结构的特征;比较羊蹄甲的花和桃花,得出花的基本结构;组织小组合作讨论花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引导学生思考:对于繁殖后代来说,花最主要的部分是什么?
3. 传粉和受精。过渡:花粉中的精子和胚珠中的卵细胞如何才能相遇、结合?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04-106内容,由一名学生用教具演示传粉和受精过程。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尝试描述演示传粉受精过程。播放动画:传粉受精过程。引导学生总结:传粉和受精过程。展示桃花和桃子图片,学生指出桃子各部分是由桃花的哪些结构发育而成的。
4. 总结延伸。①总结:被子植物繁殖后代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②我来当“专家”:为什么有的果实内有多个种子?例如:西瓜。玉米缺粒的原因?如何弥补?有的植物多半的花不会结果?例如:丝瓜。
二、 有效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1. 巧设教学情境,促成生命价值观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各种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获取所学知识,而不是通过教师讲授与灌输获得的。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习的兴趣,激发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是促成生命观念的重要途径。本案例的课堂导入环节中,通过“开花”的动态图片让学生感受生命之美的同时,精心设计了贴近生活的“焦点访谈”,启发学生思考:我们的“随手一摘”对植物有何影响?在花的结构和功能的探究活动中结合角色扮演设置了“花朵大厦”和“工程师”这样有趣又有效的教学情境。既紧扣课题又能充分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在解剖前提醒学生“花儿为我们的科学探究献出宝贵生命,应该珍惜它们,更认真地解剖观察。”以及“刀片锋利、花粉过敏者不要直接接触花粉。”这些都向学生传达着: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我们去尊重和珍惜的。这样很容易促成根植于内心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尊重自然生命的生命观和爱绿护绿的生态观。
2. 善用实验观察,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生物学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实验观察在获取生物学事实的基础上,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方法。基于初中学生技能匮乏、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在解剖观察前先进行必要的微课视频指导并细化观察任务,引导学生在观察认识桃花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解剖观察,同时积极探究、推测:羊蹄甲花和桃花的结构有何异同点?花的各部分结构可能有什么功能?这样一来,原本容易被一线教师忽视的观察实验,就能有序高效地开展,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构建花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知识框架,为构建“花的最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这一概念提供有力的事实支撑;也为后续的传粉、受精和结果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态度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3. 加强师生互动,培养科学思维能力。课堂互动能极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和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开展互动教学,多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并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例如,导入中的“焦点访谈”,“花朵大厦”的共建,小组合作解剖观察、展示交流以及讨论“花的最主要结构”等,将课堂互动贯穿各个教学环节,有效地培养了比较、分析、归纳和建立模型等科学思维方法和能力。
4.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社会责任意识。知识源于生活,生物课堂同樣根植于生产生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挖掘本地贴近生活的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活动。例如,课前学生观察身边的几种植物(黄瓜、花生等)的花和果实。另外,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实例。例如,提出生活中随意摘花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对植物有何影响;展示农场中缺粒的玉米、空瘪的瓜子,再引导学生化身“农业科技顾问”尝试解释相关现象并提出解决办法。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生产生活社会议题的热情,进而有效地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
总而言之,生物课堂教学是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组织必须紧紧围绕着核心素养这一主题展开。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学”,采取多元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103-107.
[2]吴成军.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高考命题研究[J].中国考试,2016(10):25-31.
[3]江巧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2016(11):45.
作者简介:
陈铁洪,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惠安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