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课堂动态生成的探究

2018-10-29段俊婷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动态生成初中数学利用

段俊婷

【摘要】课堂是教学的舞台,是智慧的汇聚,促进着动态学习的生成.初中生具有独立性、不确定性的特点,生活经验、认知水平、思考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课堂的动态生成变得丰富多彩,难以琢磨.因此,关注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尤为重要.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这些生成,那么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会有很大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动态生成;利用;探究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面对的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其在课堂所生成的都是教学资源,大多来源于学生的顿悟、疑惑或者探究.对于这些资源的处理、运用,不仅考验着我们的能力,更需要有丰富的经验、高度的智慧以及生成对应的方案灵活处理,确保效果的最佳,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一、合理顺应学生思维

课堂本身就像一场旅行,充满着未知性,尽管我们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学生的奇思妙想总会突然迸现,与教学不期而遇,这时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经验与智慧,迅速判断出学生思维的正确性,并顺势引导其探索,鼓励其完善思维,升级理论方法,以此达到培养思维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点,在教学中要合理顺应学生思维.

例 已知等式x+1x=3,试求x2+1x2的值?

本题是一道利用等式的题,解答起来比较简单.由题意可得:x+1x2=x2+2+1x2=9,根据此等式可以求得x2+1x2的值为7.

这时有学生突然提出:“根据答案好像还可以求得x4+1x4的值!”学生的提议虽然很简单也很表面,但教师一定要顺着学生的思维思索,在其基础上改变出题,让其眼前一亮:“感谢这名同学提出的题目,那么根据这名同学的思路,大家试着求一下最后的值吧.”在学生解决完问题后,我就利用这名学生的思维适当训练:“大家再试着求一下x2x4+x2+1的值吧,条件不变.”于是学生又打开了另外一个思路进行应用.可以看出,根据学生的一个思维提议,老师可以对同一道题进行更深刻的挖掘,帮助学生更加了解原题的性质和运用.在这里合理的顺应了学生的思维,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

教师对学生的思路进一步的探求,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思维价值,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也为学生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排除障碍,让整个课堂成为思维碰撞的舞台,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利用学生错误生成

在课堂中,很多教师害怕学生犯错误,尤其低级错误,于是就不愿意放手让其自主思考解决问题,一直扮演着巨轮的角色保护着学生这些小帆船,领着他们按照自己预定的思路和方法进行课堂演绎,但是却不知道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会错过最佳的学习机会.对此就要转变观念,经常自我警醒,当学生的一些隐蔽、关键的错误被教师及时利用成为自己教学中的经验时,那么自己的教学能力会越来越高,对学生的弊病也会越来越了解,及时补足学生的不足之处.

例 已知-a-1a,试化简此式.

解析:在拿到这道题后很多学生首先会脑子一懵,不知如何下手,于是会出现很多错误.

学生1:“我们需要把a放进根号里进行化简,由于根号不能开方出一个负数,因此,根号外的负号应当保留,最终结果应该是--a.”

这名学生的解释很有道理,没有错误.这时就要留心学生的错误,利用学生的错误不断进行追问,让学生自己明白自己的错误之处,并进行改正.

教师:“如果按照你的思路,那么a是正值,这时会出现一些问题,你能看出来吗?”

学生2:“那样原题里根号里面就是负数了!”

教师:“十分正确,所以刚刚那位同学知道自己错哪里了吧,正确答案是-a.”

学生们豁然开朗,原来是自己考虑不全面导致错误.这样利用学生错误生成,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错误,加深印象,避免犯错.

学生犯错是必然的,关键在于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生成,变为激励学生的良药,让学生在学习上逐步完善,同时增加自己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会遇到问题的储备量,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日积月累提高课堂效率.

三、把握学生创新生成

数学对于数学家来说是一个独立思考、探索的过程,对于我们就是带领学生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也是学生通过模仿、思考进行创新的过程.在课堂中,学生总会在某时刻突然受到教师的启发,突破固有思维,得到新的方法,显然学生的积极性已经被充分调动.在课堂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些创新生成,把这些闪光点变成一把火,让学生的智慧充分在课堂燃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讲解求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教师设置了一个延伸问题,让学生探索圆锥的表面积怎么求.很多学生仿照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将圆锥分解为两部分,侧面展开的扇形和底面的圆形,这样计算只需求得扇形面积和圆形面积即可.但是有学生说不展开侧面也可以,可以把侧面看成一个一个小三角形,求得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再相加行吗?这个提议让教师感到意外惊喜,这是属于高中的知识,超出了学生现在的知识范围,虽然目前学生不能解答,但是培养学生极限的思想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将会有很大好处,教师针对这个创新点,可以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以下极限思想的内容,让学生有初步印象,这样充分确定了这个方法的可行性,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更深一层.这样在课堂的创新点,也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在任何时刻为学生进行扩展,这样才能把握好课堂的创新生成.

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关于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或关于题目的见解,如果教师不去理会学生的这些想法,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少去主人翁的感觉,这对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

四、辨析学生方法生成

在课堂中我们会对新讲的知识进行习题训练,学生在进行初步学习后对知识的理解会有差异,因此,解题用到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把握不同的方法,除了对学生个体的表现进行评价之外,还要针对所有的方法,教会学生辨别不同方法的出发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学会在解题时选择最快最好的方法进行解题.学生在理解不同方法的同时也是对自己思维不断进行完善的时刻,因此,辨析学生的不同方法生成也是我探究的一点.

例 已知两个连续奇数的乘积为323,试求这两个数.

这是一道十分简单的题目,却没想到学生居然会有很多种解法.

学生1:设较小的奇数为x,较大的奇数为x+2,由题意可得x(x+2)=323,最终可解得这两个奇数分别为17,19或-17,-19.

学生2:设较大的奇数为x,较小的奇数为323x,则x-323x=2,同样可以解得相同答案.

学生3:设x为任意整数,则设两个奇数分别为2x-1,2x+1,由于乘积为323,可求得答案.

学生4:设两个奇数分别为x-1,x+1,可求得最终结果.

教师对这个结果特别意外,没想到学生可以想到这么多方法,此时就要给予相应的解释和评价.教师:“对于第一种所设的未知数本身就是奇数,是大家普遍第一时间想到的方法;第二种方法将条件反过来用,想法新颖,这种逆向思维值得大家学习;第三种方法,则是把未知数设置为任意的整数,这种方法应用范围广;第四种方法则把未知数设置为偶数,这种方法计算简单,不容易想到.针对以上四种方法,大家主要熟悉第三种和第一种,以后会经常用到,其他方法对大家思维有好处,课后进行消化理解.”经过教师的解释,学生的收获要比自己去参悟更大.

不同的解题思路不仅能完善学生思维,还能让其茅塞顿开,尝试着自主解决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就是遇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一些问题正需要教师去辅助完成,因此,为學生打开思维十分重要.

数学动态生成是数学教学的常态,在课堂中教师要学会灵活处置这些突发生成,充分利用这些动态生成资源.教师除了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还要不断地探究数学问题,更多地掌握数学知识,在课堂中做到游刃有余,成为成功的领导者和指引者.

【参考文献】

[1]孙卫.初中数学课堂动态生成式教学浅论[J].数理化学习,2015(6):35.

[2]唐辉明.注重动态生成 彰显课堂魅力[J].数理化学习,2014(8):45.

猜你喜欢

动态生成初中数学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微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