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智库的产品质量控制机制研究

2018-10-29张倩

创新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新型智库质量控制

张倩

摘 要:本文通过对传统智库产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新型智库的重要目标——提高智库产品的质量、推动内容创新,然后进一步构建了由质量标准、流程机制和评价体系三方面组成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整个质量控制机制通过层层把控、整体控制的互补方式,完成了智库产品的规范化、系统化和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质量控制;新型智库;产品标准

中图分类号:C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8)5-60-3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8.05.016

Abstract: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think tanks' product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an important goal of new think tanks ——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new think tanks' products, promoting content innovation, and further constructing a product quality control system constituted by quality standards, process mechanism and evaluation system. The whole quality control mechanism has achieved the standardization, systematization and value maximization of think tanks' products through the complementarity of hierarchical control and overall control.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new think tank; product standard

据《全球智库报告2017》统计,中国拥有智库数量512家,位列世界第二。其中,排名最为靠前的是第29位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2016年中国拥有智库数量和最好排名统计结果分别是435家和第33位。从两年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一方面我國智库机构和智库产品增长较快,另一方面智库机构排名虽有所增长但整体水平不高。所以,在国内智库质量增长落后于数量和规模增长的发展现状下,如何抓住智库发展的机遇,推升智库质量及水平,成为政府、智库和研究者共同致力的一个目标。

2015年11月,《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获得批准,确定了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建设全面启动。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特别强调智库建设要突出“两重点”:一是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二是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

1 新型智库建设现状分析

十八大以来,我国智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智库建设已经进入新型智库阶段。与传统智库相比,新型智库的建设更注重“智囊”的功能,更强调智库产品的实践和创新作用。但在新型智库建设的初级阶段,智库建设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传播、轻内容创新的问题比较突出,智库产品质量增长缓慢且参差不齐、缺乏深度挖掘和创新等问题仍然存在。

1.1 重复率高

近几年,智库建设的热潮催生了大量的智库产品,但这些以服务政府公共政策为主的智库产品因缺乏统一的协调分配而导致重复率较高。从体制上看,官方智库、半官方智库、大学附属智库、民间智库等存在封闭分割的弊端,无法实现信息的互通有无,所以从选题开始就可能陷入盲目重复的状态。

1.2 创新率低、实践性差

智库产品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决策咨询“献计献策”,所以前瞻性、创新性尤为重要。但是现在的智库产品一方面缺乏创新性,充其量就是对现有问题的汇总,没有提出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缺乏前瞻性,等到问题出现了一窝蜂地研究,而不是提前提出具有预见性的内容。所以,智库产品在科学咨询以支持科学决策、促进科学发展方面需要提升。

1.3 高端智库数量少

《全球智库报告2017》统计,我国有7家入选全球顶级智库百名榜单,在单个研究类别“全球杰出政策研究智库”“全球最佳外交政策及国际事务智库”“全球最佳国内经济政策智库”等均有不错表现,较往年有所进步。但就整体情况来看,高端智库排名不高仍然是主要问题。

智库的发展受政策、机制、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智库质量的最大化与质量控制机制和评价体系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纵观我国智库产品的产生流程可以发现,质量控制理念和规范都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该环节需要作为智库产品完善的重要内容来研究。

2 新型智库的产品质量控制机制

新型智库的产品质量控制机制相较于传统智库来说,应该更加注重系统性、针对性和发展性。笔者提出的新机制包括智库产品的质量标准、流程机制和评价体系三方面,层层严格把控、整体综合提升,十分有利于提高智库产品的质量。

2.1 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提升智库产品的规范化水平

智库质量的提高是提升智库服务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对产品的质量标准提出“精细化”的要求。以美国国家科学院为例,他们每年产出的300~400份研究报告都需要9道严格的评审,包括报告是否清晰描述了要解决的问题、所有的问题是否都得到了解决、作者是否能胜任这一工作等。以世界科学院为例,他们发布的每份报告都需要经过同行评议,而且专家给出的意见都是针对性的高水平建议,如结论和建议是否基于证据和分析给出、数据和分析方法是否得当等[1]。

我国智库机构对于智库产品的要求相对简化,存在过于笼统、标准不明确和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如机构经常只是使用“需要有创新性”“论证充分即可”等词语简单概括,具体怎么定义创新、怎么评价充分则由各个评审专家自己把握,没有进一步的要求。所以,笔者建议智库产品的质量标准可以更具体、更精细一些,总体包括基础标准、标准和技术方法标准,进一步的具体要求根据学科撰写。

2.1.1 基础研究标准,指从成果总体和研究的层面出发提出的要求和准则。基础研究标准包括成果主题是否合理、提出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成果的语言是否客观公正、成果呈现的是否完整、成果是否遵守相关法律和知识产权等。基础研究标准需要有相应的二级要求,使“判断行为”有据可依。例如,成果主题是否合理包含①查新报告:与领域相关成果的对比及创新性;②主题时效:智库成果与当前主要政策热难点是否匹配;③价值判断:成果的建议在实际操作中是否具有较高可行性。

2.1.2 成果呈现标准。指不同智库成果具体的质量标准。智库的研究成果是智库思想的载体,包括内部报告、论文、简报集、学术会议论文集等。每种类型都需要有不同的格式指南:从宏观上来说,要求符合基础研究标准的规定;从微观上来说,要体现各种成果的格式重点。例如,日本智库的代表野村综合研究所(NRI)推出的质量管理系统(NRI-QMS)和标准框架(工程定义、可交付成果的指南),就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参考[2-4]。

2.1.3 技术方法标准。指从使用工具、方法层面对定量分析研究进行规范化。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大数据的爆炸,越来越多的学科研究引入了丰富的定量分析手段,传统的要求和标准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所以,机构需要单独制定出更细致的技术方法标准来支撑基础研究。对智库产品的技术方法建立标准时,应务必重视工具、方法的适用性、科学性和创新性,这是保障成果高质量的重要因素。适用性包括使用的新工具、方法是否符合成果的研究要求,不应一味地追求难度和热度。科学性包括搜集数据是否可靠规范,数据处理是否正确,结果推论是否严谨等。创新性包括使用的工具、方法是否对本领域前沿问题有新的推动,结论是否对已有体系进行了补充等。

2.2 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实现智库产品的过程管理

智库的运行机制包括整体管理机制、人才管理机制、质量控制机制等,这里仅就与智库产品密切相关的质量控制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智库产品一般是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建议和参考的,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具有内参性质;一部分会对外发表供公众阅读。这些产品在开题时、生产中、形成后都会经过一定程序的审核,如开题评审、过程管理、同行评议、课题小组评议等。

2.2.1 提供课题成员与专家的良好互动渠道,建立质量保障机制。政府和智库单位应该采取开放式的态度,尽可能为智库产品的高质量研究提供帮助,确保专家参与到产品的“计划—监督—优化—审核”的整个过程中。第一,开题阶段:产品的选题是质量的关键点,决定了产品大方向是否存在偏差,所以应该尽量规避目前我国智库产品存在的自主选题实践性不强、重复等问题。课题成员在进行充分的调研之后,应该与相关专家进行深度探讨,必要时提供给外部专家予以指导把控。第二,研究实施阶段:这是产品的核心环节,成员按照研究计划开展数据收集、分析、文字撰写等工作,专家需要进行阶段性关注,确保产品的质量不出现偏差。

2.2.2 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部门,建立质量监控机制。目前,国内采取的项目机构设置包括:第一,各部门建立独立的管理机构、课题小组等,围绕相关学科进行成果研究;第二,抽调精兵强将建立专门的智库产品研究部门。除此之外,笔者建议建立专门的项目过程管理部门,对各个项目进行过程跟进、协调项目之间的问题,具体实施方法可以参考NRI的項目监理制度。

2.2.3 推进既灵活又严格的同行评议,建立质量审核机制。智库成果的类型比较多样,评审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同行评议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为科学、客观的质量审核方法。不同的是,用于报送上级的简报、调研、综述建议等成果,一般采取内部专家审核及小组讨论等方法;而用于发表和公众传播的论文等成果,则采取内外专家结合并统一审核标准的方法。

2.3 融入多样化的评价反馈机制,增强智库产品的整体效能

智库产品初步完成之后,不仅需要按照科学的评价标准进行评议,也需要进行推广传阅、收集反馈意见,这都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质量的方式。

2.3.1 参与智库产品以及智库的影响力评价,形成良性循环。智库产品产生效果之后,尤其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品,会由相关机构统一进行评价。一般从功能、质量、价值、效益转化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对产品的科学性、实践性、可行性等给予判断和反馈。而智库则在此基础上,实现学术影响力等多方面的比较。这是一个提升智库产品质量的良性循环,既有利于弥补目前智库产品质量的不足,也是对之后选题预测的一个很好参考。

2.3.2 加大力度推广智库成果,获取反馈、加大转化。智库产品的宣传推广是为了增强其传播性,提高其可获取性,从而实现最大的价值。目前,我国的智库产品推广并不积极,很多产品一经完结就封存起来,既没有实现通过反馈促进改进,更没有对政策和问题产生影响,大大降低了实际价值。我们应该通过网站、自媒体、互联网、学术会议论坛等形式,尽量采取免费获取等方法,给政策制定者、学者专家、公众提供便利渠道,扩大成果的影响,从而获取更多的反馈、实现更高的转化率。

3 结语

高质量的智库产品是新型智库的“拳头”,是整个智库的思想体现。只有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机制,才能通过层层控制、整体提升保障产品的科学性、准确性、创新性等,从而实现研究成果的价值最大化。目前,我国新型智库已经逐步增加了对质量控制的探索实践,但在建设高端智库的道路上,还需要更细致的摸索、更广泛的交流以及更充分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志强,苏娜.一流智库战略研究成果的质量管理机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8):940-950.

[2] 宋忠惠,郑军卫,齐世杰,等.基于典型智库实践的智库产品质量控制与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7(1):128-134.

[3] 鲁晶晶,谭宗颖,朱相丽.世界科学院间智库运行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8):113-116.

[4] 王文涛,刘燕华.智库运行和智库产品的评价要点[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6(2):14-19.

猜你喜欢

新型智库质量控制
公共图书馆为政府新型智库建设提供决策信息服务的思考
加强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背景探析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
中国经济转型期智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