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2018-10-26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阳陵泉气海关元

李 晶

(江西省贵溪市中医院疼痛科,江西 贵溪 335400)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临床常见的关节炎症性疾病,女性多见,以小关节活动障碍、晨僵、疼痛肿胀为主要表现。本病以滑膜炎为基本病理改变,可引起关节畸形,最终导致残疾[1]。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RA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2例,均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男14例,女27例,年龄41~75岁,平均(57.82±8.46)岁;病程6~79个月,平均(26.47±4.83)个月。观察组男15例,女26例,年龄42~74岁,平均(58.19±8.75)岁;病程6~76个月,平均(26.83±4.9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确诊RA[2](肝肾亏虚型),近期未服用其他治疗药物。

排除标准:合并骨折、风湿性关节炎,妊娠或哺乳期,过敏体质。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甲氨蝶呤(上海信谊,批号20151019)口服,1次10mg,每周1次。布洛芬片(惠州大亚药业,批号20151108)口服,1次20mg,每天2次。

观察组加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及针灸治疗。药用独活15g,防风15g,秦艽15g,桑寄生15g,熟地15g,当归15g,怀牛膝15g,肉桂10g,川芎10g,红花10g,丹参10g,细辛3g,甘草3g,甘草6g,随症加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早餐及晚餐后分别温服150mL。针灸取穴足三里、气海、三阴交、关元、肝俞、脾俞、肾俞、阿是穴,下肢取风市、昆仑、梁丘、阳陵泉,上肢取合谷、外观、曲池、阳池、外关,膝关节取阳陵泉、膝眼、血海,肩关节取肩髃、肩贞、天宗、肩髎,趾关节取八风,腕关节取阳池、外关、阳谷、阳溪。配穴平补平泻法,主穴提插补法,依据《针灸学教材》中的针刺角度及深度操作,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适感,得气后留针30min,日1次,治疗5天后休息2天。

两组均治疗12周。

3 观察指标

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情况,CRP用ELISA法测定。关节压痛个数、肿胀关节个数差异。

4 疗效标准[3]

治愈:疼痛肿胀、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消失,总积分降幅大于等于90%。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可维持正常工作及生活,总积分降幅70%~89%。有效:症状改善,总积分降幅30%~69%。无效:症状未改善。

用SPSS22.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两组RF及CRP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RF及CRP比较 (±s)

表1 两组RF及CRP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RF(U/mL) 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1 319.20±47.67 126.49±15.51*34.25±5.41 19.43±3.39*观察组 41 318.46±48.72 92.52±10.36*34.36±5.16 12.75±2.76*t 0.395 10.162 0.470 7.309 P>0.05 <0.05 >0.05 <0.05

两组关节压痛及肿胀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关节压痛及肿胀情况 (个,±s)

表2 两组关节压痛及肿胀情况 (个,±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肿胀关节个数 关节压痛个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1 7.52±1.78 4.78±1.59* 6.74±1.25 3.58±0.76*观察组 41 7.42±1.57 2.85±0.62* 6.79±1.28 2.39±0.47*t 0.613 9.162 0.396 10.349 P>0.05 <0.05 >0.05 <0.0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RA好发于女性,发病与体质、生活习惯、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且常由多因素致病。目前认为改善关节炎症,加速关节修复并预防畸形是主要治疗目的[4]。布洛芬是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但长期应用时可对胃产生较大刺激[5]。甲氨蝶呤也是目前本病的常用药物,小剂量时以免疫抑制为主要表现,大剂量时则可抑制肿瘤细胞复制,是目前本病的一线药物,但不良反应大,长期应用可产生骨髓抑制[6]。

R A属中医“痹证”、“历节风”等范畴,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人至中年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肝肾功能逐渐减退。肝主筋脉,肾主骨,生髓,肝肾亏虚不能濡养关节处筋脉、组织,卫外不固,此时可因风寒湿邪外袭而发病。独活寄生汤是治疗肝肾亏虚型痹症的代表方,方中独活、祛风解表散寒;桑寄生、熟地黄补益肝肾;当归补肝血,促进肝疏泄功能恢复;肉桂温肾助阳;怀牛膝补益肝肾,与熟地黄等补肾药物合用则效果大增;川芎、红花气血同调,行气化瘀;秦艽祛风止痛;丹参与红花一温一寒,化瘀通络,丹参性寒,清解里热,避免瘀血郁久化热;细辛散寒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有补益肝肾、祛风除湿功效。针灸选择足三里、气海、三阴交、关元、肝俞、脾俞、肾俞、阿是穴等主穴,其中阿是穴具有化瘀通络功效,促进病灶处病邪清除;气海、关元、足三里均是常用保健穴,有益气扶正功效;肝俞、脾俞、肾俞可调节各自对应脏腑功能,使肝气得疏,肾气得固,脾气得运,最终促进元气修复;三阴交化瘀通络;气海、关元则善于补气,扶正以避免邪气入里,又可促进邪气外出;血海补血活血,与足三里、阳陵泉均位于膝关节附近,可发挥“近治作用”。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RA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阳陵泉气海关元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气海俞穴针刺深度研究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防“春困”,这些穴位按起来
温针灸阳陵泉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与对视觉模拟评分法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影响
独灸关元穴效应探析
“满血复活”常按三穴位
夏秋之交 灸关元壮阳气
艾灸三阴交和关元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浅谈阳陵泉穴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