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清胃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脾胃湿热型临床观察
2018-10-26贾俊霞
贾俊霞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社区门诊,河南 鹤壁 458030)
本研究用加味清胃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9例,均为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龄30~60岁,平均(44.89±4.26)岁;病程0.5~15年,平均(7.71±0.72)年;胆汁反流程度轻度17例,中度30例,重度7例。观察组55例,男28例,女27例;年龄29~61岁,平均(44.93±4.31)岁;病程0.6~15年,平均(7.75±0.76)年;胆汁反流程度轻度15例,中度32例,重度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实验室、胃镜等检查确诊,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标准[1];②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型;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排除药物禁忌症;②合并恶性肿瘤;③依从性差,不能按时服药;④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2 治疗方法
两组治疗期间禁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禁烟酒,禁服胃黏膜损伤药物。
对照组给予吗丁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10003)1片,饭前30min口服,日3次。
观察组给予加味清胃散。白芍12g,法半夏9g,丹皮9g,厚朴9g,当归6g,升麻6g,黄连6g,生地黄6g,甘草6g。食滞加焦麦芽15g、焦山楂15g、焦神曲15g,腹胀加大腹皮9g,口苦口臭加竹茹12g,湿热重加薏苡仁15g。日1剂,水煎后分早晚2次分服。
两组均治疗30天后统计疗效。
3 观察指标
症状体征积分比较:记录灼热、胃痛、口干、舌红、嗳气、吞酸、便秘、烦躁症状积分,无症状为0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4分,重度为6分。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2]。
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光滑、红润、胃液清,幽门无液体反流。显效:症状体征显著改善,胃黏膜轻度水肿、充血、黏膜光滑、胃液清,幽门有少量反流液。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胃黏膜粗糙,有轻度水肿,幽门有液体返流。无效:未达“有效”标准。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分,±s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分,±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4 43.39±3.11 15.02±1.99*观察组 55 43.66±3.31 8.01±2.33*△
两组治疗期间均无并发症发生。
6 讨 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胃痛”、“痞满”范畴。外感邪气,邪气入体,侵袭脘腹,以致肝郁伤胃,脾胃虚弱,多食伤中,饮食伤胃,胃失和降,胆汁上逆、灼伤胃络,湿热滋生,胃气阻滞,不通则痛。治疗应以理气宽中,清热化湿为主[3]。加味清胃散方中白芍养血调经、平抑肝阳,法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丹皮清热凉血,厚朴行气化湿、降逆平喘、温中止痛,当归补血调经、止痛润燥,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黄连燥湿清热,泻火解毒[4],生地黄清热凉血、生津滋阴,焦麦芽助消化,焦山楂活血散瘀、消积开胃,焦神曲消食健脾,大腹皮下气宽中,竹茹清热除烦、化痰止呕,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甘草调和诸药。药理研究表明,芍药含有的芍药甙能够改善胃肠管运动,直接作用于肠管平滑肌,降低小肠紧张性,镇痛效果显著,有护肝、解痉、镇痛的效用。焦麦芽含有的α淀粉酶及β淀粉酶,可将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并分解为缩合葡萄糖,水煎剂可促进胃蛋白酶分泌;焦神曲含有的酵母菌、麦角甾醇、淀粉酶、脂肪、挥发油、蛋白质、维生素等可促进代谢,和胃止呕;大腹皮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兴奋胃肠道平滑肌,改善胃肠动力。因此,加味清胃散可修复胃黏膜,促进幽门括约肌功能恢复[5]。
加味清胃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