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18-10-25张二军

学周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策略

张二军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需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产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从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培养学生逆向思维以及合理的差异化教学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的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初中阶段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还能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2-003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2.017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越来越注重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只有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吸收。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情境教学活动成为教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论是多媒体技术,还是数学问题的设计,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的创设。首先,教师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有趣的几何图形或者是包含几何图形的视频进行展示,引出教学内容。其次,教师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图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从中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得出的数学信息,将相关的数据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促進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情境教学法能使学生积极地拓展思维,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数学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帮助教师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情境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在进行思维培养上关注的重点,也是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1]。

二、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数学,是初中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锻炼学生形成良好逻辑能力的一门学科。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逆向思维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与习题的解答中,改变固有思维模式,拓展思维,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帮助学生在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激发数学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保证教学的进度以及质量。逆向思维,主要是指与传统思维方式差异性较大或者相对的一种思维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养成从事物的正面研究问题的习惯,还需要学会从事物的反面看待问题的习惯,拓展思维,从而养成从不同角度学习数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解答数学问题,以及从不同角度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能力。例如,在定义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进行你想思维的培养,保证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对“已知函数f(x)=a-2/x,判断函数f(x)的奇偶性”这一题目进行讨论,首先在分析函数f(x)的奇偶性时,教师就可以采用逆向思维解题,采取假设的手法,一种是假如函数f(x)是偶函数,根据偶函数的定义f(-x)=f(x),∵f(x)=a-2/x,∴f(-x)=a-2/(-x)=a+2/x,∴a-2/x=a+2/x,∴4/x=0。因为得出的结论是矛盾的,所以可以得出函数f(x)不是偶函数的结论。第二种是假设函数f(x)是奇函数,根据奇函数的定义f(-x)=-f(x),∴a+2/x=-﹙a-2/x﹚=-a+2/x,∴2a=0,∴a=0。根据这个结果,可以得出相对应的结论:(1)当a=0时,函数f(x)为奇函数。(2)当a≠0时,函数f(x)为非奇非偶函数。逆向思维的运用,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与习题相关的数学定义,还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充满兴趣[2]。

三、合理的差异化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因为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接受知识程度的不同,学生在各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差异化的数学教学模式。如此,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需求,还能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差异化教学模式,教师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个体差异化。个体差异化主要针对的是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基本已经形成自身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这就导致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种个体间差异不仅仅表现在数学学习方法与成绩的差异,还表现在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生活行为之上。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差异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这些方面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其次是目标差异化。初中阶段的学生,因为生活中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数学成绩的差异。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差异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掌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进度。其次是通过学生的情况将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并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阶段学习目标。良好的学习目标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还能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条理、有层次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就是辅导的差异化。辅导差异化主要针对的是课后的辅导,在初中数学的差异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化,进行不同程度的课后辅导,帮助学生有效提升数学知识的积累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例如,在数学课程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题目,一方面,可以让数学能力较好的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有利于数学知识吸收较弱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地将差异化教学法运用在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帮助不同阶段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及提高[3]。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有效性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Passage Four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