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综述
2018-10-25郭晓霞
郭晓霞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用科学方法理解并增进生活的积极面,主要是研究人的美德和潜能,关注个体的幸福感受以及身心健康。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兴起后,关于心理资本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存在密切关系,可以通过提高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的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资本;心理健康;关系
中圖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2-00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2.005
心理学具有多种功能,比如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对有意义生活的追求、挖掘个体潜能等。传统的心理学以问题为导向,关注人有哪些心理问题及如何预防和消除心理问题。与传统观点相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著作《动机与人格》中就提出心理学不只应研究消极方面的内容,更应该关注人类潜能和发展,这一观点为心理学的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
20世纪末,为了弥补传统心理学研究取向的缺陷,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和他的同事创立了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用科学方法理解并增进生活的积极面,主要是研究人的美德和潜能,关注个体的幸福感受以及身心健康。积极心理学关注积极情绪、有意义的生活,主张解释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时关注积极方面,关注个体的韧性、已有的资源、积极的品质和个体的更新能力,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使个体获得高品质的幸福生活。心理资本乃是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研究个体本身具有的积极心理品质以及这些品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高校学生在完成学业、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经济压力、就业择业、恋爱情感等方面可能会遭遇更多冲击和困惑,心理压力增大,心理健康问题凸显。新形势下如何将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研究与心理健康研究结合,探讨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心理资本内涵的界定
美国心理学会前任主席Seligman在其关于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美德优势的基础上,于2002年提出了心理资本这一概念,主张心理学的研究中应将能够引发与促进个体积极行为的各类因素纳入心理资本范畴,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研究心理资本的热潮。
关于心理资本的概念界定有三种不同的取向,第一种是特质论;第二种是状态论,Luthans,Youssef和Avolio(2007)经过不断修正,将心理资本定义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第三种是综合论,认为心理资本是一种类状态的心理特质,心理资本是在个体的先天和后天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灵活性特征。
本文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是第二种关于心理资本的解释,即状态论。Luthans等人认为心理资本主要包括自信或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四个方面,具体表现为:(1)自我效能(efficacy):在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有信心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2)乐观(optimism):对现在和未来的成果有积极归因;(3)希望(hope):对目标锲而不舍,为了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4)韧性(resiliency):当身处逆境和被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越,以取得成功。这四个方面用英文首字母结合起来就是HERO。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展开论述。
二、心理健康内涵的界定
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的心理、生活环境与心理之间的协调和平衡状态。关于心理健康内涵的界定,有多种解释:1946年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指在身体、智能和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后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心理健康定义为“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一种平静和安宁的稳定状态”。国内学者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体内部协调与外部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我们总结心理健康的含义,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内外协调统一、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状态,个体能够与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协调和适应,生命充满活力,能充分发挥个体身体潜能,实现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性互动。
心理资本这一领域的研究源自国外积极心理学的蓬勃发展,无论是关于心理资本的特质论、状态论还是综合论,心理资本都是健康、心理健康含义中所包含的积极层面的内容,所以,心理资本是心理健康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会影响到心理健康发展的水平。
三、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已有研究表明,关于心理资本直接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结果还比较少,研究比较多的是心理资本的四个方面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唐家林、周巧英等研究表明,心理资本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学业情绪和就业有重要影响;张阔等研究指出,心理资本总分及各因子对心理健康指标中的自尊、内控性、情绪平衡和心理冲突等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心理症状有负向预测作用;潘清泉(2009)对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对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正向预测作用,积极应对方式在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之间起着部分中介变量作用;励华(2010)对大学生就业心理与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时应考虑到心理资本的影响,教学生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中的机遇,而不只认知到就业的挑战和压力,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结合个人阅历帮助大学生坚定人生信念、实现人生价值,最终达到帮助大学生提升心理资本的目的。
(一) 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前学术研究中关于心理健康与个体一般自我效能感或者特定领域的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比较多。曹荣侠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抑郁、焦虑情绪与其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梁宇颂的研究结果指出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越强,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好。
(二) 乐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乐观的人不怕困难,遇到困难时会调动各种资源与能力克服困难,朝目标前进。乐观的人还有能力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与修正,以便尽可能地实现目标。综合大量关于乐观的研究发现,乐观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乐观能够预测心理健康水平,而且是一个很重要的预测变量。有学者研究结果显示:乐观与抑郁情绪存在显著负相关,而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越是乐观的人越健康,越快乐。在有关压力事件的研究中,乐观的人比悲观的人有更强的幸福感和更少的苦恼。
(三) 希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希望和乐观密切相关。希望包括能力和动力两个部分,能力是指能设计出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路径,动力是指愿意沿着设计出的路径向前进。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希望水平的高低有显著的关系,希望水平高的个体较少受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所以他们解决问题和应对问题的能力也更强。学者徐强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希望感与其自尊、主观幸福感、焦虑、抑郁、心理控制源以及应对方式有显著预测效应。还有学者表明,可以通过希望干预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希望水平,以此减少贫困大学生的抑郁情绪。
(四) 韧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韧性即个体的抗挫折能力,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高韧性水平的个体有更高的抗压能力和挫折应对能力。研究表明,韧性和心理健康关系密切,韧性对大学生的心理症状有显著的预测意义。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研究,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学的知识讲授、开展完善个体积极心理的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最终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完善健全其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