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肠癌腹膜转移患者在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中的护理

2018-10-24沙思慧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8期
关键词:腹膜腹腔化疗

沙思慧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 月-2017年12月收治于医院特需病房的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大肠癌腹膜转移患者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28-69岁。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腹膜转移癌。其中结肠癌16例,直肠癌1例,阑尾癌2例。其中12例为腺癌,4例为黏液腺癌3例为印戒细胞癌;7例为中分化,其余12例为低分化。

1.2 方法

患者实施减瘤术后,于盆腔两侧和左右上腹腔各置硅胶管1根,清洗腹腔后关腹。将配制好的化疗药液(5-氟尿嘧1500mg+顺铂60mg+0.9%氯化钠溶液3500mL)用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广州保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加热至43℃,并保持稳定,将循环管路进出水管端口与腹盆腔引流管相连,打开进水管夹,以200-400mL/min的流速将化疗液灌注到腹腔。灌注量一般以2500-3000mL为宜,过少不能使液体充盈腹腔,药液不能充分与腹膜及脏器表面接触;过多则腹腔压力过大,患者会感到腹部胀痛,甚至有导致切口裂开的风险。待注入化疗液充满腹腔时,打开出水管夹,使循环管路与腹腔之间形成闭式循环,并维持进出动态平衡[2]。灌注过程中,通过控温系统使腹腔内化疗液的温度保持在(43.0±0.1)℃,化疗时间为60-90min,每日1次,连

续2次。化疗结束后腹腔内保留1000-1500mL化疗液,其余排出体外,化疗药留存24h。治疗全部结束后隔天拔除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参照相关文献,进行腹腔热灌注治疗安全性观察。①观察热灌注化疗过程中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的变化。②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便)及切口愈合情况。观察有无粘连性肠梗阻、肠穿孔、吻合口漏、腹腔内出血、腹腔内感染和腹膜炎等。③术后第1天及每次腹腔化疗结束后隔天查血常规、生化。④检测肿瘤抗原,定期复查CT,长期随访。

1.4 结果

19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完成了预定的2次腹腔热灌注化疗,其余7例由于治疗耐受性问题或经济问题只接受了1次腹腔热灌注化疗。31例次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均成功进行,热化疗时间内95% 患者腔内温度可达(43.0±0.1)℃ 的治疗温度,出水口温度可达39-41℃。6例患者治疗中感觉轻度腹部胀痛,2例治疗后隔天出现轻度呕吐,1例治疗结束后半小时出现寒战反应,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治疗后3周出现白细胞减少。患者均于术后2-8d恢复肛门排便,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无吻合口漏、腹腔出血、肠梗阻、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无手术或治疗相关死亡病例。热灌注化疗过程患者主要指标变化见表1。

表1 热灌注化疗过程中患者主要指标变化情况(±s)

表1 热灌注化疗过程中患者主要指标变化情况(±s)

监测指标 0 min 30 min 60 min 90 min体温(℃) 37.5±0.3 38.2±0.2 37.8±0.2 37.7±0.2心率(次/min) 73±6 94±5 86±4 80±5收缩压(mmHg) 129±5 133±6 134±4 132±5舒张压(mmHg) 86±5 88±6 89±5 87±5氧饱和度(%) 99.6±0.3 98.7±0.2 99.1±0.2 99.2±0.2

2 护 理

2.1 患者心理护理

热灌注化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是患者主要关心的问题,故在治疗前要耐心地向患者讲解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目的、优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树立信心和勇气。告知患者腹腔灌注可使化疗药物长时间与肿瘤细胞接触,且腹腔化疗局部浓度高于血液浓度20-500倍[3]。消除其疑虑,减少焦虑和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2.2 安全性护理

2.2.1 生命体征监测 治疗中全程进行心电监护,护理人员每30分钟记录生命体征1次,如出现明显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患者灌注过程中会体温升高、发热出汗,均属于正常现象,一般于灌注后3h内恢复灌注前体温。护士应协助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腹腔灌注液温度的监测、保持腹腔引流通畅等,并给予患者吸氧、做好患者解释安慰工作。

2.2.2 预防过敏性休克 有些患者可能对腹腔化疗药物过敏,常规在腹腔化疗前给予非那根肌肉注射预防过敏反应。治疗中注意患者有无出现寒战、皮疹等过敏反应,注意心肺情况。

2.3 专科护理

2.3.1 腹胀、腹痛的护理19例患者均在清醒状态下行腹腔热灌注治疗,腹腔灌注中有5例(26%)患者主诉腹部胀痛。治疗前常规给予强痛定肌肉注射止痛。灌注过程中随时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主观感受。患者出现腹胀、腹痛往往是由于大量液体快速注入腹腔所致,多为暂时性,待灌注循环建立后,患者即可逐渐适应;同时,由于大量液体的机械灌洗作用,加之局部高热及药物的刺激,患者也可能会出现腹痛。如腹痛情况较重,护理人员须及时与医师汇报沟通,及时降低灌注流速,必要时暂停治疗、加用非甾体抗炎药加强止痛。经处理,5例腹痛患者均得到缓解,能够继续完成预定时间的灌注治疗。

2.3.2 腹腔引流管护理 最早开始治疗的2例患者未采用引流液荷包缝合固定,其中1例出现引流液外渗,但未导致不良后果。之后17例患者常规采用腹壁皮肤的荷包缝合固定引流管,未再出现腹腔化疗液外渗的情况。每次灌注后,尽量排尽腹腔化疗液,引流管用碘伏消毒,接负压引流袋,并注意观察有无腹水外渗。腹水外渗者须及时更换管周敷料以免发生感染。

2.3.3 利尿 腹腔化疗结束后2h给予呋塞米静推,通过利尿作用加快腹腔化疗药物的代谢,以减少化疗不良反应。由于仅短期使用1-2次,未发现因使用利尿剂导致的电解质失衡等情况。

2.3.4 补充丢失水分 腹腔热灌注治疗中,由于热效应,患者常有出汗。一般嘱咐患者在治疗中可以适当补充液体,根据情况可采用口服或静脉的方式。

2.4 饮食的护理

嘱患者选用高蛋白、低脂肪、无刺激的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针对呕吐的患者,及时倾倒呕吐物,减少不良刺激,嘱其用温水漱口,并观察患者面色、呕吐物的色、质、量,及时汇报医师予对症处理。待呕吐症状缓解后,指导其进清淡饮食。

3 讨 论

19例患者均未出现腹腔出血、切口裂开、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腹腔热灌注化疗综合了热疗、局部化疗和大容量化疗液对腹腔的机械灌洗作用,具有药代动力学及流体动力学优势,充分利用化疗和热疗的协同作用,能清除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及微小癌灶,是防治肿瘤腹腔内复发及肝转移的重要治疗手段[4]。所采用的化疗药物中,顺铂是非特异性抗癌药,可通过肿瘤细胞的脂膜障壁与DNA结合,进而杀伤肿瘤细胞,且能刺激腹膜细胞增生、纤维化,防止积液再生;5-氟尿嘧啶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对组织间隙及细胞膜穿透力好,易穿透肿瘤表面组织,两者合用有协同作用。在进行热灌注治疗中,熟练、专业的护理十分重要。心理护理、灌注过程病情观察及相关环节的护理,对热灌注化疗的顺利进行、减轻各种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腹膜腹腔化疗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跟踪导练(二)(3)
褪黑素通过抑制p38通路减少腹腔巨噬细胞NO和ROS的产生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