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在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华法林依从性中的应用

2018-10-24陈燕萍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8期
关键词:华法林瓣膜品管圈

陈燕萍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江苏 常州 213000)

人工瓣膜置换术是目前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主要方法,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终生服用抗凝药物,生物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服用6个月的抗凝药物。华法林因其疗效显著,使用方便成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但华法林易受年龄、日常饮食、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出现疗效不佳、出血或血栓。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在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活动团队,通过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进行各种分析,解决工作场所中的问题以达到改善业绩的目标[1]。我院心胸外科开展QCC活动并将其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的患者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我科收治并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口服华法林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月,我科收治并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口服华法林的患者80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2.8岁,试验组患者年龄49~74岁,平均年龄63.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心动圈。由12名护士组成,年龄25~37岁,平均年龄30.2岁。主管护师7人,护师3人,护士2人,大专学历4人,本科学历8人。QCC活动每月3次。确定本次活动主题为“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华法林依从性”。通过头脑风暴法,共同评估并分析患者口服华法林依从性低的原因。通过鱼骨图和80/20法则,分析得出主要原因为:护士专业知识不过硬,评估及宣教不及时,不注重效果评价,医护沟通欠缺。

1.2.2 制定对策并实施:(1)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并不定期抽查考核。(2)查找文献,编写相关学习资料,制作安全服用华法林的知识展板放置在病区走廊,并向口服华法林的患者发放宣教资料。每周组织住院口服华法林患者进行健康讲座,由品管圈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主讲人。(3)实行责任制护理,华法林每日由责任护士发放,保证服药到口。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并密切观察患者服药后有无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4)加强医护沟通,定期遵医嘱抽血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及时对华法林的口服剂量进行动态调整。(5)建立口服华法林患者的治疗档案,定期电话回访,了解用药相关情况。(6)所有品管圈成员共同评估可行性,并持续进行质量改进。

1.2.3 指标评定:口服华法林依从性的评定标准采用李希玲的方法[2]进行评定。完全依从:完全遵医用药,并对用药知识充分了解;不完全依从:不能完全遵医用药,对用药知识不能完全注意,但用药重视度尚可;不依从:完全不能遵医用药,对用药知识不了解。住院满意度评定则是向患者发放我院自拟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住院满意度评分。

1.2.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ASS19.0统计软件将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口服华法林依从率及住院满意度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试验组患者口服华法林的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满意度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口服华法林依从率及住院满意度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口服华法林依从率及住院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完全依从 不完全依从 不依从 依从率(%) 满意度平均分试验组 80 66 13 2 78(97.5%) 99.5对照组 80 52 12 6 64(80.0%) 95.7 P值 <0.05

3 讨 论

抗凝治疗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重要的治疗方法,但有研究表明,华法林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降低治疗效果,甚至引发副作用[3]。品管圈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患者口服华法林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为护士专业知识不过硬,评估及宣教不及时,不注重效果评价等。品管圈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法,分析、制定相关对策并加以实施。品管圈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患者口服华法林的依从性得到很大提高,并提升了住院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华法林瓣膜品管圈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