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中的马斯洛需求理论应用探讨
2018-10-23于灥
摘 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由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管理学理论。基于该理论的激励机制设计,能够针对国有员工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避免激励一刀切的情况,将激励效果发挥到最大,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产值。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激励机制;需求;工作效率
一、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始终保持着国民经济中流砥柱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内外市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有企业在管理上的问题和漏洞不断暴露出来,已经到了关乎存亡的深化改革时刻。管理上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人”上,国企之所以存在诸多管理弊端,与其用人机制不灵活,激励措施不健全,人岗不匹配,人力资源产出率较低有直接的关系。从目前来看,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有效考核体系,员工工作产出率低
在国有企业中,考核多半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起到监督、评价员工工作表现的作用。首先是缺乏完善合理的考核标准,在考核中多偏重于政治素质,忽略了业绩素质,导致员工在业绩考核中无积极性。其次,无效的考核结果,自然难以为人才晋升、激勵等起到有效作用,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产出率也很难提升。
2.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员工积极性不高
人的动机需要不断强化,才能转变为行为,这种强化手段就是激励措施。要让员工能够产生爱岗敬业的行为,就要不断强化他的心理。但从目前国企的激励手段来看,表现为激励措施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心理需求;其次晋升渠道不透明,用人机制不灵活,缺乏能上能下的企业机制。因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很难被调动。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简述及其在国企应用意义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的管理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动机才是刺激个体产生行为的主要因素,但动机需要由个体需求转化而成。并非所有的需求都能转换为动机,只有人在当前时期最迫切的需求,才能激励个体行动。马斯洛按照金字塔结构,将需求从下到上划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出现,真正地将人作为核心研究因素,围绕个体动机来研究行为的产生机制,给企业激励机制设计许多新的启示。并且,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管理的主要特点,以资源聚集和有效使用为主要组织模式的企业管理更是如此。目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到人力资源竞争上,包括年薪制、持股制都是新研究的激励方案,目的都在于提高企业保值增值能力。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激励机制设计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因此,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如何充分满足员工各层次的需要和全方位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激励实施模式
要实现高成效的激励机制,首先需要对企业员工所处的需求层次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有目的地采取措施。而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激励模式,就是针对不同需求层次的员工,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动态制定和调整“动态网络化”的激励措施。
1.员工需求层次分析
分析企业员工激励现状,可以发现,尽管大部分企业也实施了员工激励,但并没有根据员工的需求来实施,这将容易产生激励不到位的问题,激励措施的效用也不能发挥到最大。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先将企业员工分为三个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普通员工,再分析各自的需求特点,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
(1)高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意味着对他们的激励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物质激励上。高层管理者肩负着企业发展的重任,要带领企业稳步前进,更需要管理者内心强大的力量。如何产生这种力量?就需要依靠精神激励,通过情感、道德和自我学习提升来实现。
(2)中层管理者和技术人员
中层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大多有学历有知识,渴望实现自己的抱负和追求。针对这部分员工,应该以薪酬为基本激励措施,在此基础上加强尊重需求满足,即先自尊,后他尊。树立他们的自尊,然后促进他们提升自我,以获得别人的敬重和信赖。
(3)普通员工
普通员工占了企业的大部分比例,对于他们来说,生理、安全需求始终是基本需求,他们更关心收入高低、福利保险、工作环境等,针对这部分人群,应该以物质激励为主。
2.针对需求层次的激励模式设计
(1)生理需求的激励措施
基于生理需求的激励主要是薪酬管理,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成为企业矛盾爆发的导火索。基于这样的情况,企业在调整薪酬水平前,可以对同级或相似单位的薪酬水平进行调查,在保持大众水平上,加上一些企业自身的特色措施,如业绩奖励、突出表现奖励等。
(2)安全需求的激励措施
增加员工安全感的激励措施包括提供保险、职业稳定等,这些国有企业都已实施了许多有效的措施。还可以构建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共同体,使企业和员工的关系由“契约型”转变为“盟约型”,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赖感和凝聚力。在基本的员工社会保障上,企业可以增加额外的福利,如集体休假和带薪疗养等,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3)社交需求激励措施
社交需求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爱的需求,二是归属感需求。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一是积极举办和鼓励员工参与各类集体活动,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还可以成立多个社团,如篮球社团、围棋社团等。二是鼓励员工将个人价值目标建立在企业目标上,这样员工在追求目标实现时也能促进企业目标实现。
(4)尊重需求激励措施
尊重需求分为自尊和他尊。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公开表扬,并给予额外奖励。二是按照员工贡献给予员工荣誉称号,并宣传其事迹以提高社会知名度和职业美誉度,表达企业对员工贡献的认可。三是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员工,对于取得同样业绩的员工,要给予同样的待遇,不能搞特殊化。
(5)自我实现需求激励措施
员工自身的温饱、安全需求解决后,会产生更多精神上的高层次需求,这些需求将成为员工工作的主要激励。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一是针对有高成就需求的员工,为他们分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要及時对员工工作成果给予反馈,对其工作表示肯定。二是给员工提供更多培训学习机会,帮助员工规划职业发展,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并注重对员工进行“态度教育”,即教育员工用积极态度对待工作和企业,用积极的态度学习知识,将企业构建成学习型组织。三是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给予员工参与企业决策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和高层管理者处于平等地位。通过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员工能够感受到企业的信赖,进而发展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公意识。四是制定 “能上能下”和“能左能右”的人员流动机制,注意技术、行政、政工和公共管理四类层次岗位间的有序流动,给予更多员工晋升和晋升后补的机会,这也是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改革的关键所在。
四、负激励在国有企业中的实施
对员工采用的激励措施多为正向激励,即以奖励、表扬为主。但在企业实际管理中,负激励也必不可少。负激励是指对员工违背企业目标的行为进行惩罚,使员工这样行为不断减弱至不再发生。企业常见的负激励有公开批评、降薪、降级甚至辞退,但在具体实施中,企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执行负激励时不能出现偏差,即负激励针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不能为个人搞特殊化,否则会起到反作用。二是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勇于承认错误和担责任,并接受相应惩罚,为员工做好榜样。三是要把握好实施尺度,如果太轻,对员工则不痛不痒无作用,如果太重,又会抹杀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五、结论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最终将落实到人的改革。如何调动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员工产出率,是国有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在于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也是组织治理的核心内容。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激励机制,能够取得更好的激励效果,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国有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国海,方华.组织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赵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于灥,黑龙江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农产品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