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素络合物对鳙耳石的标志效果研究
2018-10-23阙江龙陶志英王生张燕萍贺刚
阙江龙 陶志英 王生 张燕萍 贺刚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农业部湖泊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试验站,江西南昌 330039)
鳙(Aristichthysnobilis)又名花鲢、胖头鱼、大头鱼,也叫雄鱼。隶属于鲤形目(Cyprinomorpha)、鲤科(Cyprinidae)、鳙属(Aristichthys),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也摄食浮游植物,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四大家鱼之一,多分布在水域的中上层,是中国特有鱼类,分布范围很广,经济价值较高[1]。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酷渔滥捕等原因,内陆水域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经济鱼类尤其是四大家鱼呈低龄化小型化趋势,增殖放流已成为主要的资源养护手段[2],但增殖放流有效的标记回捕方法仍是目前的一大难题。
目前的一些常规标志方法有切鳍法、挂牌法和卫星定位等[3,4],但这些标记方法操作复杂、费用较高或对鱼体存在损伤,不适于大规模较小个体鱼苗的增殖放流标记。利用能与钙结合的化学染料浸泡鱼类幼体,标记量大,方便简单、成本低且标记稳定[5],已被用于珊瑚鱼类[6]和香鱼(Plecoglossusaltivelis)[7]增殖放流的生态学研究,本文利用化学染料茜素络合物(Alizarin complexone,ALC)溶液浸泡增殖放流主要种类鳙,旨在研究其染色技术,寻找最佳的浸泡浓度,为大规模增殖放流标记提供技术支持,为放流种群的生态学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20日龄鳙鱼苗均来自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黄马基地,实验采用化学染料茜素络合物指示剂(分子式:C19H15NO8,中文别名为茜素氨羧络合剂;3-茜素甲基胺-N,N-二乙酸;茜素络合剂,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染料的浸泡液浓度、浸泡时间及样本大小见表1,设定4个不同的茜素络合物浸泡标记浓度和1个空白平行样。茜素络合物浓度分别为50mg/L、75mg/L、100mg/L和150mg/L。实验桶盛装已制好的实验所需浓度液5L,实验开始时将鳙鱼幼鱼放入相应的浓度中,每个实验桶10尾,浸泡开始前24h不投饵,持续浸泡8h后统计死亡率,浸泡结束将存活个体放入等体积的清水中暂养。
1.3 耳石摘取及检测
在Mshot解剖镜(MD50)下用解剖针挑取鳙耳石,蒸馏水洗涤,95%乙醇脱水,光学显微镜观察标记效果,并拍照。按照无、可见、明显、鲜艳记录耳石荧光反应强度[8]。
2 结果与分析
2.1 浸泡死亡率
茜素络合物浸泡处理后,鳙鱼的死亡率如表1所示,在水温25~28℃、浓度为50~100mg/L的茜素络合物溶液中浸泡8h,鳙鱼幼鱼的存活率均为100%,当溶液浓度达到150mg/L时,对鳙鱼幼鱼具有较强的毒性,浸泡后幼鱼全部死亡。
表1 茜素络合物标记方案和标记效果
2.2 标记效果
解剖镜观察结果(图1、图2)显示,茜素络合物溶液浸泡标记的仔稚鱼耳石,50mg/L实验组标记不明显,75mg/L实验组耳石周围可见紫红色标记环,经浓度100mg/L茜素络合物浸泡处理,鳙耳石边缘具明显的标记环。
图1 未浸泡染料幼鱼耳石
图2 茜素络合物浸泡耳石标记效果a、b、c溶液浓度分别为50mg/L、75mg/L、100mg/L
3 讨论
3.1 安全浓度
荧光染料茜素络合物浸染于鱼苗中时,能附着沉积于标志目标身体的钙化组织如鳞片、耳石、鳍棘等硬骨组织上,以产生在显微镜下可识别的着色点标记[9]。不同鱼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不同浓度的茜素络合物敏感性不一样[10,11]。从本实验的存活率可知,茜素络合物浓度在不高于100mg/L时,对20日龄的鳙存活没有显著影响,而当其浓度达到150mg/L时,所有的幼鱼死亡。因此,茜素络合物安全浓度为不高于100mg/L。
3.2 标记效果
从图2中可知,在安全浓度范围内,灰白色鳙耳石随着浸泡浓度的增加,标记环越明显,在8h的浸泡持续时间下,50mg/L浓度组的鳙耳石在右侧略见淡红色的标记,75mg/L浓度组在耳石四周能看见淡红色的标记环,100mg/L浓度组能看见明显标记环。100mg/L浓度的茜素络合物为最适标记浓度,此浓度在可见光下能达到清晰易于辨认的标记效果。
经过上述分析与讨论可知,茜素络合物适用于鳙幼鱼的耳石标记,由于操作简单,价格合理,能持续较长时间[12],适用于在全国范围内内陆水域的增殖放流标记及后续的跟踪回捕,为追踪放流群体的生活史,研究鱼类种群动态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