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作养殖技术分析
2018-10-23石梦龙王少斌
石梦龙 王少斌
(江西省武宁县渔业局,江西武宁 332300)
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目标,示范推广稻虾共作技术模式,探索农业高产、高效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现将2017年武宁县船滩镇莲塘村稻虾共作技术模式进行总结与分析。
1 实施地点分布与规模情况
武宁县船滩镇莲塘村,面积:20hm2。
2 实施技术的原则
稻虾共作是以稻、虾种养行业标准为依据,根据稻、虾共生互利特点及两物种生长发育对环境的需求,合理配置时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一种生态种养结合模式。
2.1 稻虾共作技术
2.1.1 田块及改造要求
地形:稻虾共作要求当地稻田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底质保水性能好,不受洪水淹没,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符合GB/T18407.4。
水源: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应符合GB11607和NY5051—2001的要求。
面积:大小不限,一般以2000m2(3亩)为一个单元为宜。
改造要求:①沟:沿稻田田埂外缘向稻田内7~8m处,开挖环形沟,堤脚距沟2m开挖,沟宽4~6m,沟深1~1.5m。在田中间开挖“一”字形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1.6m,沟深0.8m,坡比1∶1.5;②筑埂: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田埂应高于田面0.6~0.8m,顶部宽2~3m。③防逃设施: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排水口的防逃网应为8孔/cm(相当于20目)的网片,田埂上的防逃网可用水泥瓦、防逃塑料膜制作,防逃网高40cm。④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2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
2.1.2 养殖模式
采用虾稻种养模式,从每年10~11月开始至次年的10月为止,采用养殖一季小龙虾、再种一季水稻的生产模式。
2.1.3 设计规格
把农田开挖面宽为3~4m、深为0.5~1m的围沟,在稻田四周用水泥瓦或塑料膜制作防逃围栏。
2.1.4 实施进度过程
实施进程见下表1。
表1 周期进程表
2.2 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见表2。
表2 每公顷经济效益分析表
3 稻虾共作种养示范技术总结
稻虾共作种养结合示范片在武宁县船滩镇莲塘村,实施承接单位为武宁县满江红农业综合种养专业合作社,面积为20hm2,主要模式有三种:①虾稻连作:4月中旬投放虾苗,5月上旬便可开始捕获,捕大留小,捕至7月上中旬结束,7月中下旬整田栽种水稻,面积5.3hm2;②虾稻共作:4月中旬投放虾苗,6月上中旬捕获结束后,6月下旬可栽插或直播一季晚稻,7月再投放一批虾苗,8~9月又可收一季虾,面积6hm2;③小龙虾精养:利用稻田纯养殖小龙虾,一年养殖龙虾2~3批,主要为来年提供种苗,面积8.7hm2。
经过对示范片区的稻谷和小龙虾进行了测产,测产结果为:小龙虾平均产量达到1170kg/hm2,稻谷产量6300kg/hm2,每公顷产值54000元,每公顷纯收入为19650元,较一季晚稻种植每公顷增产值35100元,每公顷增纯收入11100元。
表3 稻田养虾技术模式示范测产表
(注:每公顷纯利=水稻每公顷产值+龙虾每公顷产值-每公顷成本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