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园本教研
2018-10-22张涛
张涛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发展状况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教师自身素质尚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需求,使园本教研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园本教研流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是研制教研计划阶段;第二是執行教研活动;第三是进行教研总结。本文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开发每个人的潜能,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探究工作中的困惑,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努力把幼儿园建设成为学习型的幼儿园。
[关键词]唤醒;积极;持续性;园本教研
“将欲立人,先求立师”,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能否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教学基本功过硬、充满活力、勇于探索、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理念超前的教师队伍,是园本教研成败的关键。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发展状况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教师自身素质尚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需求,这都使园本教研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一、唤醒园本教研的积极性
“园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和研究于一体的幼儿园活动。本着以促进每个孩子发展为宗旨,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开发每个人的潜能,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探究工作中的困惑,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努力把幼儿园建设成为学习型的幼儿园。
在教研组活动中通过确立研讨主题、小组研讨,提升教师的研究探究能力,注重促进每个人的潜能发挥,使其真正成为学习探究的主人。教研组是整个幼儿园行政管理中的一个组织机构,也是教师研修的一个最基础的组织,是教师进行专业研究,获得专业发展的一个大舞台。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幼儿园的园本教研,有效的教研离不开教研组的规范建设,规范建设跟教研的流程密切相关。幼儿园应注重“养、培、研”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整体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养”,即“文化养人”,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滋养心灵,使每个人胸怀大爱;“培”,即“专业给予”,是在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给予,是经验传递,是技能锤炼;“研”,即“行动研究”是不断发展、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并在不断生成园本教研活动内容,唤起生命感动,转变心智模式,使一线教师积极的参与教研活动,形成良性循环。教师本着实现自我超越,强调优势、以优促短,“全园聘任制,竞争上岗制”的原则,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认识自已,在“适合”的基础上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对中老年教师注重经验的共享,对骨干教师注重示范辐射,对年轻教师注重在活动中历练,在实践中成长。科学的激励机制,使每位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学习方式都受到肯定和尊重,学习热情和创造精神都得到了激发,形成民主开放、有序有情、激励凝聚、和谐共进的阳光管理模式,增强了教师成长的内驱力,使幼儿园焕发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二、唤醒园本教研活动设计
设计一次教研活动,让教学活动等于教研活动,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从教师的“要我研”变成“我要研”,搭建成长的舞台,变“要我进步”为“我要成长”。幼儿园应开辟“团队展示”“个人成长”专栏,营造出“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转变教师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意识,抓住“问题”,通过“研训一体”的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通过“研训一体”的培养模式,强调教学实践、培训提高、教学研究三方面有机结合,即坚持把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研究的内容转到以教学实践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把教师的发展融入促进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从确立教研流程开始,依据教研流程开展教研工作,确保教研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才能够提高教研的有效性。所以,必须重视教研活动设计,在动态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去规范、优化和完善教研组的建设。教研流程具有一定的步骤和程序,它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是研制教研计划阶段;第二个是执行教研活动;第三,进行教研总结。
在实际教研中我们形成了多种教研形式,主要有:研究性学习——留下问题,先学后改;参与式培训——设置情景,模拟课堂;学习超市——自由选择,有效互动;跟进式培训——一课多研,活动解剖;互动式培训——同伴互助,资源共享;案例式培训——话题征集,案例分析。通过这些形式的教研,我们同专家“牵手”、与同行“互动”,更新了教育观念,转变了教育行为,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显著提高。
三、唤醒体验式的园本教研
每一次体验活动,都丰富着教师的精神世界,塑造着教师的健康人格。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能发现问题,还能分析、解决问题。唤起教师自主思考,提高分析能力。首先,让教师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将轮流组织园本教研活动,预设教研主题。预设园本教研的基本框架要求:一是确定本次活动的教研计划,找出关键词来概念界定。二是根据关键词找资料,集中、筛选。三是根据本班幼儿特点再实践、再反思、确定问题、合理解决策略。四是再研讨、归类、组织、推广,把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
体验式教研是基于问题来制定教研计划。一是倾听教师的需求,了解教师在课程实施当中她们最需要研究的是什么?倾听教师的需求,要体现真实性,为教师所用。二是找准研究的方向,要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依据园本课程的特点,整个幼儿园发展,放大孩子的个性发展,良好的性格培养,重视贯彻落实《指南》精神和实践需求。这种体验式园本教研,更多指向教师的职业情感、工作态度、思维习惯、实践能力,体验如何尊重、如何沟通、如何感恩……它是一种贴近内心的人文关怀。
管理者越来越贴近教师,重视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切磋,教师越来越学会尊重幼儿,重视幼儿的内心感受,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师幼互动,对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教师将学生分成小、中、大三个年级组,根据提供实操案例设计,分别设计教研活动方案:时间、地点、策划人、主持人、参与人、主题或话题、活动背景、活动过程、结论或关键经验梳理,将以往的画大海报,变革为画小海报,一是节省时间,二是利于资料存档,三是更新创新。我们以激发教师教研目标定位入手,关注兴趣,表达个性;选择内容时强调从生活中来,内容的选择留有想象的空间;总结出可为教师或幼儿大胆表现,提供有效支持的方法,如感知体验法、启发联想法、作品赏析法、个别点拨法等。同时,以情感为主线,让教师尽情地想、尽情地做、尽情地展示自我,体验职业的幸福与快乐,挖掘教师的全部教育智慧,使其用阳光的心态参与教研活动。
四、唤醒优势互补持续发展
研后训,训后研,研训一体,滚动循环,这是园本研训一体的基本流程,园本培训和园本研究结合在一起,优势互补,不断呈现持续性发展。
在教研方式选择中,要注意把握特点及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体现教研方式的实效性,最终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个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体。例如,我们要了解一些课改的信息,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培训式的方式,或者请一个专家来讲座辅导,通过培训式、引领式、座谈式来进行教研,如果我们打破空间的地理位置。那么,可以是区域式教研,也可以是园际式教研,甚至可以走组式教研。走组式教研就是强调老师可以跨组研究,如大班教研组成员到小班去参与研究,通过体验、分享,小游戏来引起老师对教研的兴趣,开展体验式教研、分享式教研、游戏式教研,让教师在自主成长中形成园所的可持续性发展。
很多人认为,研究是專家所做的事情,一线教师要做研究,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都达不到要求,很难取得成效。事实上,园本研究就是以园为本的研究,它着重要解决的是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它讲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问题不管大小,无论宏观还是微观,都要注重实效。
教师以体验的视角审视教育时,会惊喜地发现“原来课程就在身边”。它有时发生在班级生活小事中,有时体现在家园共育中,通过集体教研、班级实践的方式,在师生间、生生间、家园间合力生成。教研内容与形式的园本化,说到根本上就是强调教研的内容与形式的园本化,只有内容与形式园本化了,教研才能够更加体现出它的有效性。在教研这个大舞台上,园长和教师一起共同学习,对话分享,教师不断的有反思机会,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自思调整,在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过程中实践、获得专业的提升,获得最近的发展和最佳的发展,在规范有序的教研活动中,让快乐教研获得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宗顺.学前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伟亚.幼儿园教师如何做教研[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宴红.园本研训专业发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4]莫源秋.幼儿园教研活动设计与实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陈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