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聋班语文教学效果

2018-10-21曹喆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多媒体语文教学

曹喆

摘 要:语文课程要关注聋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他们形成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育聋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创设的有色、有声、有形的动态、多维、立体、逼真的情景,自然而然地调动学生的视觉等各种感官,让学生感受这一具有时空情景的信息,同时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的情感、能力在知识的获取中同步成长。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特殊教育

《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指出:“聋校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聋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培养聋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语文课程要面向聋校全体学生,使每一位聋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聋生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发展。语文课程要关注聋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他们形成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育聋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聋班传统的语言教学一般认为有口语、手语、指语及书面语(含板书)四种,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这些语言的使用却极为混乱,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造成了教与学之间的语言沟通障碍,严重影响了聋生的语言发展。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不仅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更为显著,而且还能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极大的帮助。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聋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必须热爱学生,这是教育素养中期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因为这种爱的情感,不仅对学生产生激励功能,还能对学生产生感召和转化能力。”聋生由于受其生理缺陷的影响,大多形成了自卑,多疑,封闭的心理障碍,以至于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在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重要工具,其作用不仅仅是传递书本内容,而是通过新型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绪状态和智力参与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两大因素,教师应运用多媒体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而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绪区”,使学生的思考和情感结合起来,达到情绪高昂及智力振奋的学习状态。

如发音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感观,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发音图、教学软件、口形舌位演示、触摸提示、言语呼吸训练等直观教学手段,让聋生了解发音器官部位和发音方法的不同特征,逐步懂得协同唇、齿、舌、颚等发音器官,摆正发音姿势,模仿发音方法,正确发音。巧用多媒体,辅助发音练习。在进行拼音教学时,利用录音机把学生的声音录进磁带,再播放出来。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又能有效地纠正学生读音。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形态演变,帮助聋生牢固掌握字词的识写

多媒体视频课件辅助教学能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耳聋学生识字,掌握字形是关键和难点。因学生感知事物模糊,不准确,对客观事物的大概轮廓的知觉占优势,分析能力还处于低水平,认识和写字时,掌握字形、辨别字形的差别上有着一定的困难。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生字字音。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介绍动物的影片,然后自由介绍这种动物,或是用一个词来说,并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巩固生字字音。在给动物找名字的游戏中,再用合适的词来说各种动物。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既运用了原有的知识,又可将别人说的新的词语积累起来。让学生在练说的过程中,扩展对一些其他动物的了解。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分析汉字字形,加深学生第一印象的深刻记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一年级学习识字教学“日月山水田”等字时,先在大屏幕上出示相应的图画和汉字对照,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从物体的“形”入手,演变到汉字的“形”。如“山”字,在大屏幕出示一座有三个山峰的山,即中间的山峰较高,两侧的山峰相对较低。在画面的下面打出“山”字,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把图画和字形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再把图一步步逐渐演变成“山”字。学生亲眼看到象形字的演变过程,兴奋不已。这样,一个既符合实际又有趣的演变过程已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很容易把字形和字义联系在一起,深刻记忆。因为它奇特的演变过程得到了学生情感上和心理上的认同,所以特别容易接受,并永久记忆。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引导聋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聋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理解课文,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画面,动静结合,使聋生的大脑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可以引导聋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際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聋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如教学《春天来了》时,教师根据聋生的生理特点,运用了大量的图片来体现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克服了以往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手忙做手语、嘴忙讲解,聋生机械记忆、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师通过向聋生展示直观教具并配以口语和手语的解释说明,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地呈现在聋生面前,帮助聋生理解和掌握。由于聋生的特殊残疾条件,无法感受到语言朗读的节奏美,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演示,在大屏幕上出示一棵大树,嫩绿的小芽从枝头慢慢钻出来,叶子渐渐伸展开来,树旁流水叮咚,小草一点点拱出地面,一节节长高,到处充满春意盎然的气息。并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春天的特征。教师把视觉美与文字美结合起来,并运用课件展示出来,培养了聋生的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夏莲.聋生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写作能力[J].吉林教育,2016(29).

[2]谢宗海.浅谈小学语文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5(14).

[3]杨一坤,禚昌凤.巧用语文课件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0).

[4]高国华.小学语文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有效性分析[J].吉林教育,2015(20).

[5]姚水生.浅论新课改背景下突出语文工具属性,服务聋生职业发展的聋校语文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0).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多媒体语文教学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