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探讨小学体育课堂的变革
2018-10-21单金锋
单金锋
摘 要:在全民健身运动得以落实的今天,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改革实践。从发展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创新小学体育课堂活动与内容,能够让小学体育教育得以长远发展。文章选取“从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探讨小学体育课堂的变革”为题,展开具体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变革策略
随着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创新体育教育的全新切入点。小学体育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强身健体,更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利用体育教学,落实德育教育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水平提高,教师要关注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结合。对于当前的小学校园来讲,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科知识的传播不同,德育教育具有隐形性。落实精神文化教育,便是落实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给学生丰富的精神营养,对于学生核心素养水平提高极为重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水平,组织小学体育教学,教师就要关注德育元素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落实,虽然学生感受不到教师传播的德育内容,但能够通过体育学习规范个人道德观念。在具有德育因素的课堂中,感受到爱与关怀。
比如,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经常会组织学生做游戏,趣味性的游戏是体育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像“同手同脚”游戏,是近几年来比较流行的体育活动。学生通过两两配合或者小组配合的方式,将自己的手与同伴的手,自己的脚与同伴的脚绑在一起,通过共用手和脚完成体育任务。
师:今天大家要做同手同脚活动,用要的道具是各种颜色的丝带。用丝带将自己右手与身旁同伴的左手绑在一起,右脚踝与左脚踝绑在一起。
生:为什么要绑在一起?绑在一起之后呢?
师:同学们绑好之后就知道了。
在学生绑好手与脚,能够做到同手同脚之后,教师要在讲解规则与注意事项方面落实德育教育。
师:大家试一下,现在走路要怎么走,什么感觉?
生:要一起走,不如绑之前自由。
师:所以,你要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和你的同伴们配合好,一起商量找到最好的前进方法,并找到你们的秘诀,默契完成任务。
这一体育活动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平衡感,也能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可以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建立起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二、利用体育教学,培养良好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建立起解决困难的决心,养成坚强的品格,对于体育教育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都有积极影响。体育学科与竞赛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学阶段所涉及到的每一项运动,都有明显的对抗与竞赛元素。在竞争比赛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应当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心理素质的支撑,学生难以在体育活动中体会到快乐。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小学生对输赢看得十分重要。经常在体育课堂中“斤斤计较”,因为赢得比赛而过于欣喜,因为输了比赛而产生自卑心理。从体育专业角度来说,一名运动员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更要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而这正是当代小学生所缺乏的心理素质。小学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够在运动活动中拼尽全力去表现自己,赢得最好的成绩。同时,也应当建立起健康的竞争意识,学会与自我竞争。
比如在学习长跑时,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在课堂中拼尽全力表现自己,与自己上一次的成绩相比。体育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小学生的体质水平,将同学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学生体质较强,二组学生体质较弱。
师:一组学生,要完成800长跑,尽自己所能找到提高速度的方法。
生:可以多跑两次,老师给计时吗?
师:可以,只要你能坚持,老师鼓励你们不断尝试,但不过于疲劳。
帮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积极创新,在自己能力范围允许的情况下找到新的突破口。
师:二组同学,要完成800米跑任务。不用过分在意时间,尽可能坚持到最后,坚持跑完。
生:那多丢人!
师:努力坚持就是最棒的,能够跑完全程,下一次就可以超越自己这一次的时间做到最好了。
用鼓励帮助学生打消心理芥蒂,多给予积极引导,能够让学生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找到克服困难的勇气。
当有学生因为体力较差而中途放弃时,教师要通过安慰的方式,告诉他尽全力就好。而如果体力好的学生在中途想要放弃,教师则需要通过鼓励告诉其坚持。教师需要通过身体动作,像给予微笑,拍拍肩膀,鼓励学生。
三、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生活习惯
用教学改变学生的生活,是再成功不过的教育表现之一。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提高,就要关注学生课外体育习惯的养成。在课堂中学习体育技能,完成体育竞赛,只是获取知识,培养习惯的一种途径。引导小学生从小建立起卫生健康意识,让学生能够通过体育学习,了解正确的体育锻炼方式以及相关的生理健康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成长。
比如在引导小学生学习“篮球”知识时,有的小学生一下课便去买东西吃,不洗手。在课堂结束时,教师通过对话向学生传递正确的行为习惯。
师:体育课后不可以马上做什么?
生:冲凉,也不能快速吃冰棍。
师:需要做什么?
生:做放松活动,还要去洗手池洗手。
师:没有洗手前能不能吃东西?能不能碰书本?
生:不能。
用这样的对话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要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有助于习惯养成。
在学习了足球运动技巧之后,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多多参与周末的足球活动,也可以利用周末时间与家长开展亲子互动,到公园的足球场地教爸爸、妈妈如何踢足球,这样的方式,能够给小学生指明生活中参与运动实践的方式,让小学生找到生活体育乐趣,丰富生活体育经历。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同时落实小学体育教育,重视学生的身体发育与性格塑造,培养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才能让层次化与目标化的教学活动得以落实。允許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放飞自我,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本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组织教学,会让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杨占仁.小学体育教学之基础——青少年的身心特点[J].学周刊,2012(07).
[2]史红梅.浅析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J].成功(教育),2011(18).
[3]任仲奎,李西智.关于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