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10-21文声红
文声红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學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内容,运用情景教学法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
一、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育领域更进一步地深入,数学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主动整合、把握思考等方面发挥自己的核心地位和主导地位,使得数学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真正定位自己的角色。多媒体能做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因而利用多媒体所承载的知识、信息创设逼近实际的情境进行教学,以创设者的身份出现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中,能强化和突出数学教师的主导地位。
例如我们学习《认识小数》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超市中标价牌上的带小数点的数字,引导学生发现标价牌上的数字与我们学过的整数之间的不同之处,进而引出小数的概念。教师还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表示速度、温度、身高和体重的小数,引导学生结合多媒体创设的相关情景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二、应用故事创设教学情景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并且对精彩的故事内容百听不厌。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或者创编出不同的故事,并在故事内容中渗透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兴趣,引导学生能够在故事所创设的情景中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大家都比较了解的故事,比如流行的卡通片进行场景的设计,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围绕课堂内容设计新的故事。
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教师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激疑。让学生先看“乌鸦喝水”的动画短片,然后老师导入课时内容:“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长度,有的说因为有宽度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教师看准火候儿,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三、应用游戏活动创设教学情景
作为教师,我们要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游戏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趣味十足的游戏活动对小学生而言有天生的吸引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策略去构建知识,促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愉悦的展开学习,寓教于乐。
《数学魔牌二十四》智力游戏即是很好的竞争范例。让学生先看《数学魔牌二十四》的动画短片,然后老师导入新课内容。每张牌上印有4个数字。参加游戏者运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把4个数字列成算式,得数应为24。例如:这张牌面显示:No:191(六)2.3.7.9,即第191题要求用2.3.7.9四个数字列出6个算式。参加竞赛的游戏者可说出:A.3×8的思路:3×[(9+7)÷2]=24;B.2×12的思路:2×(3×7-9)=24;C.48÷2的思路:[(9+7)×3]÷2=24;D.15+9的思路:(7-2)×3+9=24;E.3÷1/8的思路:3÷[2÷(9+7)]=24;F.3/2×16的思路:3÷2×(9+7)=24。抢先答题并正确的得十分,以得分多少定冠、亚军。竞赛激发了学生的求胜心理和求知欲望,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到了解题的思维之中,课堂上呈现十分热烈的思维、求知、解题的氛围。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景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这充分说明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所具备的重要作用。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每天每处都存在数学问题。只要关注生活,善于观察、深刻体会,就能发现其中的奥妙与乐趣,就会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经常要求学生多观察、多设问,努力使学生走进数学。
例如在“商的近似值”的教学中创设小明生日会的情景,同学们要在生日会上玩游戏,从而提出分组的问题,全班有45人,每組6人,大约可以分几组,当学生列出式子算出答案45÷6=7.5(组)≈7(组),进而引导学生说出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出商的近似值,教师进一步引导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利用商的近似值来解决问题,如果所有商都用四舍五入来求都行吗?从而引出课题近似值的实际应用,为学习新知识“进一法”做铺垫。这样的生活情境导入就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龙海秀.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7(11).
[2]曹树群.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旬,2016(12).
[3]关英南,赵松梅.基于新课标形势下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5).
[4]齐翠英.浅议情景教学推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