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效果

2018-10-21李闯

健康周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

【摘 要】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方法:通过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应用肺血管CT和肺动脉造影诊断,应用导管溶栓、血栓抽吸进行介入治疗,分析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成功进行肺动脉插管,经介入治疗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患者康复出院,未复发。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应用肺血管CT和肺动脉造影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患者给予介入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影像学诊断;介入治疗

肺栓塞为临床较为常见疾病,多是内源性、外源性栓子影响肺动脉最终引发循环障碍,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极易出现误诊和漏诊[1-2]。因此,准确的诊断方法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提高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5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讨论诊断和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收治的5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为40岁至75岁,平均年龄为(60.46±4.02)岁,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心悸。下肢肿痛、胸痛等,发病至就诊时间5h~4d,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2例,肺动脉主干血栓患者30例。

1.2检查方法

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系统,所有患者均给予螺旋CT 肺动脉成像和肺动脉造影,检查时中层厚及间隔3mm,对比剂速度每秒30ml,延迟时间16s~20s。肺动脉造影对比剂速率范围6ml/s~8 ml/s,对比剂剂量15ml,每秒3图像。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介入治疗,股静脉穿刺,导管置入肺动脉,结合造影结果判断肺栓塞位置、受累分支和面积等,在肺动脉栓塞部位置入下腔静脉导管,经导管间隙或持续滴注尿激酶,剂量为每日20U~60U,持续治疗1d~3d,在手术过程中给予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剂量为2000U,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剂量每12h为5000U。

2 结果

2.1影像学诊断结果

经肺动脉造影检查,10例患者双侧肺动脉干充盈缺损,14例患者右肺动脉干充盈缺损,12例患者左肺动脉干充盈缺损,16例患者双侧动脉分支缺损或呈现不规则稀疏。经肺动脉CT检查,14例患者栓子在动脉中央,出现圆形充盈缺损,6例患者栓子位于管腔侧,出现不规则充盈缺损,34例患者出现肺动脉增粗,同时伴有右心室增大,17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5例患者出现纤细缺血。

2.2介入治疗效果

患者诊断为肺动脉主干血栓应用吸栓治疗,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下腔静脉滤器治疗,多数患者经导管留置溶栓治疗约3d,经复诊部分患者部分开通,部分患者完全开通。47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介入治疗,45例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有效缓解。其中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是术前血小板数降低引起。经随访患者均康复出院,未出现肺动脉栓塞复发,预后好。

3 讨论

目前临床诊断急性肺栓塞方法包括:1.胸片:胸片检查曾为急性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式,典型症状患者可出现肺血管纹理稀疏,肺透亮度提高,未受累位置可观察肺纹理增加。胸片诊断为阳性患者大多为典型病例,但该诊断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低,但其对评价心肺鉴别诊断及评价全面情况仍有一定價值[3]。2.CT肺血管成像可显示肺血管,显示肺血栓形态、位置、内脏受损情况等。文献报道[4],CT累及肺段和肺动脉主干敏感度为98%和100%。该方法具有无创、准确率高等特点,尤其适用于急症患者。CT可有效鉴别胸肺疾病对急性肺栓塞的影响,可有效指导治疗,评价治疗效果,但该方法不可提供动力学资料,对肺段下外围急性肺栓塞诊断难度增加。3.肺动脉造影:经皮穿刺,可观察到动脉腔内缺失、完全闭塞和充盈缺损,为临床诊断急性肺栓塞的金标准。研究显示[5],血管重叠显示外围肺动脉显影,对于合并胸肺疾病患者可观察假阳性。有部分学者指出[6],急性肺栓塞患者因处于紧急状态下,肺动脉造影几乎不能实现。但临床经验证实[7],急性肺栓塞患者可选择动脉造影,配合介入治疗,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急性肺栓塞的重要方法。

急性肺栓塞介入治疗适应症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脏骤停、溶栓效果不佳、休克、严重呼吸困难、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经皮心肺支持禁忌者、下肢静脉栓塞、下肢静脉脱落等,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准确把握禁忌症和适应症,易获得更加的治疗效果[8]。

介入治疗急性肺栓塞方法包括:导管内溶栓、导管血栓捣碎术、血栓抽吸术、局部机械消融术、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等。导管内溶栓是经肺动脉造影后可确定栓塞部位,完全或部分栓塞,在血管近端或在血栓内置管,经导管注入尿激酶、tPA等溶栓药物,该方法具有溶栓效果好,操作简便等特点,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加强对患者护理[9-10]。

肺动脉造影和溶栓诊断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心率失常、出血、过敏、心脏穿孔等反应。因此,术前应对患者进行正确评估,选择适合的导管及技术,设置造影参数,限制溶栓剂量,同时加强对患者监护,保证患者安全[11-12]。

综上所述,急性肺栓塞患者应用CT和肺动脉造影可提高诊断准确率,患者确诊后应用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葛志文,涂久生,陈久胜,等.急性肺栓塞的CTA表现及综合介入治疗[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28(2):224-228.

[2]张青云,陈磊,丁萌,等.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6,13(8):460-463.

[3]赵军喜.介入治疗联合低剂量长时间经静脉溶栓在急性肺栓塞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B2898[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8):1407-1409.

[4]李成学,张虹,管胜华,等.急性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10):1798-1801.

[5]陈胜兰,黄亿源,陈晨阳,等.介入治疗联合体外膜肺氧合成功救治急性肺栓塞患者1例[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6,24(12):703-706.

[6]汪涛,顾建平,陈亮,等.介入导管碎栓联合低剂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11):1446-1449.

[7]楊柳,姜学超,郭建全,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中期疗效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7,32(2):133-136.

[8]杨智明,唐平,毛定彪,等.CT肺动脉造影在老年急性肺栓塞疗效评估中的价值[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7,16(1):18-22.

[9]张青云,丁萌,陈磊,等.综合介入治疗高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评价与应用价值研究[J].河北医学,2017,23(9):1480-1484.

[10]杜昌,余剑波,朱继红.存在溶栓禁忌证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治疗策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194-198.

[11]Weekes A J,Johnson A K,Troha D,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Markers for Serious Adverse Events in Acute Normotensive Pulmonary Embolism[J].J Emerg Med,2017,52(2):137-150.

[12]Tanabe Y,Obayashi T,Yamamoto T,et al.Predictive value of biomarkers for the prognosis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in Japanese patients: Results of the Tokyo CCU Network registry[J].J Cardiol,2015,66(6):460-465.

作者简介:李闯,男,19860408,本科,技师,研究方向医学影像技术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髋部滑囊炎的介入治疗探讨
导管碎栓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分析
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
急性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