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教育科研的策略
2018-10-21邓莹
邓莹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学习型社会的逐步建立,如何将教育做的更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教育从业者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式的“三备三写三统”的经验式教学,一种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全新教学模式,正在呼之欲出。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需要逐步地从一名教书匠向专家、学者,甚或教育创新的开拓者和实践者转变,它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研究者和使用者,成为有效教学的组织者、探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教育科研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得到更多的关注,并悄然走进中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成为符合信息化社会和学习型社会所需要的中学教学改革动力。
教育科研策略是规范地开展教育科研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构建教育科研氛围,是基础,也是关键,它为中学教育科研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开展示范院校改革,是一种追溯,要求中学教师在学生时期就需要为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打下基础;加强中学教师职业培训,是一种延续,要求从中学学校层面为中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提供强有力且源源不断的支撑。
一、营造良好环境,构建中学教育科研氛围
(1)开展中学教育科研活动,首先要求中学教师要多看专业书籍和理论书籍,及时把握有关本专业发展的国内外最新信息,并在教学研讨会上进行有效地交流,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同时,及时更新理论知识,随时将掌握的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内外最新信息与相关理论相结合,敦促本专业教学素养的提升。
(2)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做好教学笔记,注意记录教学灵感。任何灵感都是瞬间产生的,并且消失的很快,而任何灵感又都不会是凭空出现的,它需要在艰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因此,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平时要做好必要的教学笔记,并进行系统地整理,将这种习惯成为工作的常态。
(3)鼓励和激励中学学校与当地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合作,加大开展各类中学教师教育科研经验研讨会和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多方筹措资金,做到教育科研经费专款专用。同时,加大学校图书馆、校园网的建设投入,以方便中学教师从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及其他有关网站上迅速、快捷、准确地获取资料和信息。
二、从源头抓起,逐步开展师范院校教学改革
师范院校是我国培育中学教师的主要基地,中学教育科研素质的培育也并非一朝一夕,因此,中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需要早加培养,才能使中学教师在进入工作岗位时,便具备教育科研的基本素养,它们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方法论知识;资料的收集、开发能力;迅速准确地对资料进行筛选、甄别、摘录、翻译以及融入到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能力;独立设计实验,进行计算的能力;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的质疑精神,对问题的敏锐性,以及对问题深入研究的科学论证能力和开拓精神;组织管理和社会活动的综合能力等。
(1)完善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将中学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作为师范院校培养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改变以往科研素质在师范院校地位不高,甚至没有地位的状况,为中学教师在进入相应岗位之后,从事中学教学活动自然地以教育科研素养为基点,由过去的经验型“教书匠”向“教授型”导师转变打下基础。
(2)调整师范院校课程设置,增设教育科学研究法课程。教育科研素质不仅包含着教育科学的理论知识要素,而且包含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要素,而方法论的知识必须通过系统的学习才能掌握。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科研才能,使他们少走弯路,避免盲目地从头探索研究的方法。正如19世纪法国著名生理学家伯尔纳所说的那样:“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因此,科学中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才华,由于方法拙劣可能被削弱,甚至被扼杀;而良好的方法则会增长、促进这种才华。”所以,建议增设教育科学研究法这门课程,加大教育课程门类、教学时数和理论深度,更新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学派学说的来源及发展、演变。
(3)改变传统师范院校教学方法。教育界关于学习方法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主张的接受学习法,另一种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主张的發现学习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前者注重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教学,后者则旨在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理论。师范院校培养的教师,需要教师不仅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使每一位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成为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因此,对于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应当将这两种教学方法合并,通过接受学习法,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扎实的专业知识;通过发现学习法弥补接受学习法的不足,激发学生的智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
(4)加强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科研活动的指导,为他们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创造条件。师范院校要把学生教育科研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从课内到课外都要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的基本科研训练。在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时,要指导学生处理学习与科研的关系,合理安排时间,使课堂学习为教育科研打好基础,教育科研又反过来促进课堂学习,在学习与科研的交互过程中培养科研能力的良性循环。另外,师范院校还要为学生提供基本教育科研的场所、经费、设备和其他必要条件,鼓励学生参加或成立相关(尤其是教育科学)学术团体,制定教育科研管理相关条例和奖励机制。要把学生的教育科研成果作为考核师范类学生成绩的重要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