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中哲学课堂教学的探讨

2018-10-20肖杨月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哲学高中教学

肖杨月

[摘 要]哲学源自生活,探究的是“生活与哲学之间的关系”,是对基本与普遍之问题的研究。由于高中生缺乏生活阅历与经验,因此哲学在高中生看来是抽象的,并具有一种神秘感。在哲学课堂上,教师可引入故事典故、古诗词、歌词、名言警句等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哲学,改善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哲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9-0060-02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我是什么样的人”“我为何存在着?”“我们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学生都产生过类似的哲学疑问。但是一方面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阅历尚浅,加上哲学原理相对抽象,难以理解;另一方面由于有些科任教师上课时照本宣科,没有把抽象的原理具体化,导致教学质量低,学生难以掌握相关原理方法。如何走出这个困境?笔者发现在哲学课堂上引用故事典故、古诗词、歌词、名言警句等可以让抽象的哲理具体化,让哲学变得有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哲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哲学的兴趣。

一、故事典故助导入——课前引入,引起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离不开具有启发性的导入。启发性导入可以让课堂效果事半功倍,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哲学原理抽象、乏味,教师可以适当运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典故来导入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到“运动是有规律的”时,可运用拔苗助长的典故来导入:农夫认为禾苗长得过慢,于是自己到田地里一棵一棵地把苗拔高,最后被拔过的苗全都枯萎了。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后思考:为什么被拔过的苗会枯萎?这个农夫犯了什么错误?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之所以会事与愿违,是因为农夫认为规律是可以创造的,他违反了生物的生长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运动是本质的、客观的、稳定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类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造福于人类,而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再如讲到“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这样导入:楚国人想在夜里偷袭宋国,先派人在日间丈量了雍水的水位,而后在夜里步行过河。结果却溺死千余人,夜里偷袭的计划以失败告终。楚国人夜里偷袭,原本是个好主意,那为什么最后楚国人会失败?原来夜里雍水水位不断上升,楚国人仍按照日间测量的水位结果行动,所以败也。(1)楚国人处事方法有何漏洞?应该怎么处理?(2)在你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楚国人”的影子?从这个典故再讲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层层深入,引发学生的思考。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做事和学习不能墨守成规,事物是发展变化着的,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做到与时俱进。可见通过此类的故事进行导入,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知识点。

二、古诗词助理解——创设情境,引起共鸣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占有重要的地位。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道理与哲理。哲學与诗歌就像一对孪生兄弟,诞生于神话。即使被分离,它们在精神气质上还是有共同点的。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大量的古诗词,更有不少的学生对古诗词有浓厚的兴趣,哲学课堂上教师可借助古诗词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哲学原理。

如在讲授到“物质决定意识”时,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古诗词——苏轼的千古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先让学生大声朗读,感受苏轼的挥洒自如,明快豪放。接着教师对此诗进行本意分析,这两句诗的本意是: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者所站的位置不同导致看到的景物也不同。最后教师在学生发表见解后解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诗体现出来的哲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由于主体性的差异以及主体文化背景、地位的不同,对同一个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因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我们应该使自己的主观贴近客观,确切把握观察和分析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三、歌词助记忆——朗朗上口,感同身受

生活犹如一首歌,五音错杂;生活犹如一丛花,五彩缤纷。古人云:“人察七情,应物斯感。”纵览古今,人们的生活中缺少不了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也有游山玩水等乐趣,还有怀古惜今、欢度佳节等感受。这些生活体验,人们善于用歌词表达出来。歌曲里的歌词就像一幅幅画面,一个个场景,利于学生记忆。

例如在讲授“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三个和尚》这首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然后让学生分析里面的歌词:“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接着设问:为什么三个和尚的时候会没水喝?一个人与两个人及三个人的功能有什么不同?怎样分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学生思考后,教师要分析指出这歌词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者的概念、区别、地位、功能都存在差异,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具有局部根本没有的功能。歌词中的三个和尚反而没有水喝,原因是没有正确处理好局部关系。再如歌曲《天意》中的歌词“如果说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谁也逃不离,无情无爱今生何必”体现出来的哲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是“天意”,也就是绝对精神决定了这个客观世界。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世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应该怨天尤人,而应该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

让学生从欢快、耳熟能详的歌词中学习、理解、记忆哲学原理,不仅能让枯燥抽象的哲学课生动形象,利于学生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提高学习效率。

四、名言警句助启发——课终引用,回味无穷

我们从学习语言那天就开始接触名言警句,读书时更是明白了名言警句背后的哲理故事,在哲学课堂上引用名言警句不仅可以启发学生,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更是对课堂知识的深化,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如在对《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一课做总结时,可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话:“不应该对等化所有的矛盾,要对它们进行分类,分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要集中精力去抓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以此来引导学生明白: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需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学生在求学阶段,学习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主要矛盾,他们应该集中精力去完成学业,不该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恋爱或者游戏上,导致学业荒废,这不利于他们日后的发展。再如名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体现的就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给质变提供了条件,质变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产生的,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引导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能因为贪图方便走向不法之路。

教无定法,但是教学方法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行创新,教师更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把抽象的哲理具体化,把乏味的知识趣味化,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 毛泽东.矛盾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哲学高中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