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成品意识”成就作文梦想
2018-10-20吕建赵宏云
吕建 赵宏云
[摘 要]中学作文教学备受关注,也饱受诟病。由于作文教学过程残缺不全,方法缺少创新,鼓吹“速成”,教唆“山寨”,故学生作文水平没有实质性的提高。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唤醒学生的“成品意识”,优化作文教学过程,创新作文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成就作文梦想。
[关键词]唤醒;“成品意识”;梦想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9-0011-02
十多年前,一位初登讲台的年轻教师问我:“学生写作文,出错了,要订正吗?”十多年过去了,这位年轻教师已然成为“老教师”,但由此引发的“作文教学之问”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作文是学生的语文作业,出错了,订正是“必须的”,但什么是作文作业的“正”?我们要学生订“正”了吗?
什么是作文作业的“正”?让我们从两个方面去考量。一是课程标准,它是作文教学的“国标”。这个标准是教师评判学生作文的依据,也是学生修改作文直至合格的依据。二是学生作文起码的价值取向:准确表情达意,让人明白你的意思——如果还有人夸文章写得好,就更好了。
由此,笔者认为:学生每次写作文都要写成既能准确表情达意,又符合课程标准的“成品”,才算教和学都完成了任务,也才算订“正”了。如果从分数上考量,100分制的话,80分是不是才算“正”了?
我们订“正”了吗?笔者认为,作文教学的“常规动作”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及师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写作体验、完善提高、“成品”生成等。其中,学生的学包括:平时练笔,写作素材和技巧积累,必要的知识储备,写作方法和基本功训练,作文修改能力训练,制作“成品”经验积累。其中,制作“成品”当是作文教学的终点。但是,我们的作文教学过程是这样吗?许多一线教师的作文教学过程是:教师命题—写前导写—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结束!很少有教师跟踪学生讲评后的情况,督促每个学生完成作文过程,使每个学生的每次(哪怕有一次)作文都以“成品”而“完工”。这样的教学过程,从教学“态度”上看是消极的,从教学“技术”上看是不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说严重点儿,充其量只完成了30%~40%的工作。“过程决定结果”,一个“订正”缺失的教学过程很难生成合格(更不要说高质量)的作文。
那么,面对过程残缺,无所谓“订正”的作文教学,我们该做些什么呢?笔者认为,必须唤醒学生作文的“成品意识”,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梦想的写作者,帮助学生每次作文都能保证过程完整,都以写成“成品”而“完工”。所谓“成品意识”,就是潜藏于每个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把每篇作文都写成自己满意,可供交流乃至对社会起到某种影响的作品的意识。
一、写作有规矩,作文须立“法”
这个规矩就是学生作文的“法”。这个“法”规定作文必须怎样写和不能怎样写。教师必须给学生作文立下规矩,充分调动学生依“法”作文的积极性。
1.作文宜“慢写”,不可速成。刘国正先生就说过,“每次作文要写三遍,每学期八次作文,有一次这么写也好”;辽宁特级教师欧阳代娜也有作文“慢写”的阐述。“慢写”可以避免浅尝辄止,提高“成品”率。
2.写作有规律,过程须完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一篇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语句通顺、表意准确且稍有文采的“成品”作文的产生过程起码应该是:构思—提纲—一稿—自改—他改—自改—定稿—示人(发表)。
3.严禁“山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教唆学生“抄”作文无疑是给了学生“鱼”,而不是“渔”,无异于揠苗助长,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极具杀伤力的。教师应严禁学生“山寨”作文。
4.文不厌改。不提倡“速成”,就是强调多次修改。修改不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这个可以有”,而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这个必须有”,是“规定动作”。老舍先生这样的大方之家尚且“第一天写作,第二、三天修改”,何况粗识文字的学生呢?
二、学生“三易其稿”的熱情和兴趣从哪里来
激发学生写“成”写“精”的兴趣,让修改成为学生的习惯,须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1.名人示范。文学巨匠语录如“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鲁迅语),“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本领”(契诃夫语),“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诗),写作警句如“文不厌改”“善作不如善改”,唐朝诗人贾岛“推敲”出佳句的典故,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欧阳修“作文既出必贴之墙壁,坐卧视之,改正尽善,方出以视人”的范例,都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潜心修改的作用。
2.巧用评价。评价应做到因人而异,鼓励为主,不搞“一言堂”。作文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的“成品”就是优生的“精品”,评价时可给同样的高分。具有启发性和鼓励性的评语也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个性化评价可以由教师来完成,也可以完全由学生来操刀。
3.为学生搭建好作文修改实践体验的平台,在“做”中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这个平台可以建在网络上,建成班级“群”。在这个“群”里,可以设置“比较展台”板块,对比展出“半成品”与“成品”或 “成品”与“精品”;可以设置“成品你我他”板块,由学生编辑,以发表“成品”为主,少量发表“精品”;可以设置“请你来修改”板块,通过“招标”“打擂”的方式,开展修改作文竞赛;可以设置“推敲经典”板块,介绍古今中外修改作品的经典案例,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学习修改方法;还可以设置“佳作赏析”板块,让学生在赏析的同时,培养兴趣;等等。在这个平台上,围绕修改作文,学生通过学习、实践、体验,学到作文修改的方法,享受写成作文的快乐,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在这个平台外,还要鼓励一部分作文水平高的学生给刊物投稿、发表。
三、向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说“不”,实现学生作文个性化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要做独立的自我,不要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的跑马场。”然而现实很残酷,学生作文假大空,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确实成了作文大全们的跑马场。实现写作个性化是中学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我們提倡写作“成品”,和个性化并不矛盾,“成品”和“个性”应该成为学生写作生态中的两朵互为映衬的花朵。
1.帮助学生练就一双个性的眼睛。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于学生缺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机会和经历,他们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充耳不闻,熟视无睹,都成了“失语”“失聪”“失明”症患者。所以,要想成就一个个个性张扬的写作者,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并尽可能拥抱校内外丰富多彩的生活。如此,一双双敏锐的慧眼,一支支灵动的笔,会成就一篇篇个性化的作文。
2.优化“新”“老”教法,助力学生写作个性化。面批,是一个永远都不过时的批改方法,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解决作文过程中的难题,为作文困难的学生雪中送炭,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个性化写作提供帮助,有利于个性化“成品”的生成。同时,我们还可以创新“作文本”“作文纸”,在这个“作文本”“作文纸”里,学生修改作文的空间更广阔,可以设置“老师评语”“同学修改意见”“自己评语”等板块,形成帮助学生提高修改能力的新工具。
3.营造个性张扬的“生态场”。这个“生态场”至少要由三个要素组成:师生实现写作个性化的共同愿景;教师引导下的对写作个性化的评价机制;一块可以发表个性化习作的园地。这个“生态场”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是学生放飞作文梦想的精神家园。有了这个“生态场”,学生才会“我手书我心”,抒写自己的故事,他们的作文也才会见“真”见“绿”,“个性”而“绿色”。
四、创新作文教学方法,优化作文教学过程,助推“成品”“精品”生成
1.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在质疑中审清题意。面对一个作文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比如可以写什么文体,要写多少字等浅层次问题,以及写什么和怎么写等深层次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什么问题,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问题,供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明确题目的要求,为下一步做准备。
2.指导小组合作,开好“构思答疑会”。明确题目的要求以后,学生要先进行独立的构思,构思完,别忙着写,先开个“构思答疑会”。小组中每个学生先就自己的构思作说明,并回答其他同学随时提出的问题。回答让小组满意的,可以通过;有争议的,可展开辩论;实在争执不下的,可请教巡视的教师。这种小组合作的“构思答疑会”,可以防止审题环节中的失误,减少可能的走题、离题、跑题,还可以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效应。
3.要求学生课内速写作文。写作文是学生自己的事,必须由他自己来完成。强调速写,又在课内,一来可以给学生必要的压力,促使他在短时间内完成作文,二来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课外因素的干扰,提高学生作文的信度,防止抄袭现象的发生。
4.指导学生自改作文和小组合作修改作文。自改作文强调按作文要求自己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自悟,修改的目标是“成品”;互改作文是一个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探讨的过程,其目标是“1+1大于2”,是“精品”。在课堂上,应先自改,后互改,再自改,把自改自悟与互相修改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共同提高,提高“成品”率。
5.指导学生自己写评语。评语不应只是教师的“专利”,可以由学生自己写。学生自己写评语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可以避免评语的千篇一律,实现评语的个性化;二是可以培养学生写后反思的习惯。需要强调的是,学生自己写评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适当的评价。
6.鼓励学生同题重复写作,提高“成品”率和“精品”率。学生自写评语和教师评价以后,作文教学过程还不算完。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评语和教师的评价,同题重新写作,然后再评再写。这样一篇文章写三遍,定稿比一稿肯定大有提高,作文的“成品”率和“精品”率也一定会大幅度提高。同时,学生不但能体会写作的辛苦,更能享受进步的喜悦,还能积累写作经验。但需要说明的是,因时间关系,不能每篇作文都重复写作,一个学期二、三次就可以了。
相信只要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彻底摆脱“几乎人人喊打,又人人参与”的“瞄准考试的套式训练”,消除作文教学中的“懒政”行为,唤醒学生作文的“成品意识”和“精品意识”,创新作文教学方法,完善作文教学过程,作文教学“全线崩溃”的落后面貌就一定会改变,我们也必将收获一篇篇“个性”而“绿色”的学生作文“成品”“精品”。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