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教材为载体构建英语思维方式的案例探究

2018-10-20蒋岚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语用功能教材

蒋岚

[摘 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载体,“用教材教”,以帮助学生构建英语思维方式,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教材; 英语思维方式;句子意识;语用功能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9-0040-02

目前,安徽省高中英语教材有三种版本,人教版、译林版和北师大版。自从2006年以来,笔者所在地区一直使用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使用牛津版教材的教学体会,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尝试以教材为载体,帮助学生构建英语思维方式的几个案例,以期和众多同仁交流探讨。

【案例一】句子是语法结构的最高层次,也是语篇的基本语言单位。在模块一第一单元的教学中,笔者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帮助学生形成句子意识。因此,笔者选择第一单元阅读部分的第一句话,作为突破口。

Going to a British high school for one year was a very enjoyable and exciting experience for me.

对这个句子结构的深度解读,目的在于让学生形成英语句子意识,构建英语思维方式。具体解读过程分两步:

第一步,分析该句子的结构。在分析句子结构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刚入学,帮助学生回顾句子的基本成分和基本结构后, 给学生设置的第一个任务是找主语,第二个任务是分析剩余的句子成分。该句子是主系表结构。

第二步,从横向纵向两个方向拓展。在帮助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后,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拓展。横向拓展旨在介绍其他句子结构,如主谓宾;纵向拓展旨在介绍系动词的特点及主系表句子的常见用法。

通过这种重点解读的方式,在高中英语第一单元的教学中,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句子意识,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以分析课文中句子的方式,不断加强学生的句子意识,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提供适当的练习机会,检验学生的句子意识。

本案例中所讲述的句子意识,看似语言知识,实际上也是英语思维方式的一种体现。英语的句子规则,犹如一面小镜子,折射出英语句法严谨和逻辑严密的特点。也正是由于英语句法严谨、逻辑严密,英语中长句多、从句多。教师只有帮助学生形成英语句子意识,培养英语思维方式,才能最终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能力。

【案例二】句子是语言较小的表达结构,段落才能传达更有效更丰富的信息。段落能够更好地展示出英语的逻辑及逻辑背后的语用功能。在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模块二第二单元的Project部分,香格里拉的旅游介绍中有这么一段话:

Hilton described a beautiful kingdom where three rivers joined together, steep mountains reached to the sky, and fields of long grass covered the earth. In this perfect world lived people who had discovered how to stay young forever.

这段话中,第一句话是Hilton对一个美丽的地方的描述。这段话的教学过程分为两步:

第一步,让学生读这段话,然后试图画出这段话中描述的景色。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到语言所描述的美景,而不是停留在单词的层面上,使语言具体化、生动化。

第二步,试比较以下两句话在本段中的语言感覺。

In this perfect world lived people who had discovered how to stay young forever.

People who had discovered how to stay young forever lived in this perfect world.

通过这种比较,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此处倒装使用的恰到好处。在第一句话的美景描述后,第二句话由景及人,而在两句话之间,用In this perfect world加以连接,使文章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这个句子很好地展示出英语句子倒装不是故作姿态,而是语言表达的一种需要。同时表明,英语的语法规则,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传达信息,实现其语用的功能。

在这个案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重点凸显篇章的逻辑,使学生在具体的篇章中体会到,语言规则的存在和使用,其终极目的是为了实现语言表达的需要。同时,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篇章的逻辑,从中更深地领略英语的思维方式,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案例三】任何英语句子,都是在遵循句子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有效地传达信息。如何准确地获取信息及如何准确传达信息,关键在于了解英语句子的逻辑,分清主次关系,把握住信息的重心。高中学生往往只关注句子中的基本信息,不关注句子的逻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典型的句子,诠释英语的句子逻辑,帮助学生构建英语思维方式。笔者在第九模块第一单元教学中,重点解读阅读部分的一个句子:

Montreal, a port in the province of Quebec, is the second largest city in Canada, and also the second largest French-speaking city in the world, Paris being the largest.

这是一篇介绍加拿大的文章。在这句话中,有一个与本文无关的信息——Paris being the largest。在阅读全文后,让学生重点关注这个句子,并提出思考问题:

问题一:它的存在,是否是累赘?

问题二:它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深入思考,学生能够将思维聚焦到这两个句子上,聚焦到语言的特点上。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明白, “Paris being the largest”的存在,符合英语的句子逻辑。英语句子不仅要符合句法规则,还要达到其语用的目的。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在于介绍加拿大,作者选取了各个方面来介绍该国家。而文中这句话,是一个契机,让学生了解,作者在写作时,具有很强的读者意识。具体体现为两点。首先,这句话信息丰富,让读者在了解加拿大的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思维岔道。试想,如果这句话中没有“Paris being the largest”,那么,读者就会想知道“说法语的第一大城市”是哪一个,这思维岔道会影响阅读的过程。其次,这个句子很好地诠释了英语句子如何传达信息的主次关系。在这个句子中,句子的主要信息——与加拿大有关的信息,以句子的形式出现,而“巴黎是世界上说法语的第一大城市”这个补充信息,是以非谓语结构来表达的,信息的主次,一目了然。同时,以这种方式,彰显出这两个信息在文章中的语用功能,服务于文章主题。

本案例的教学是在高三阶段,在本阶段,笔者试图拓宽学生的视野,不是停留在使用正确的句子结构交流思想、传达信息这个层面上,而是拓展到选取怎样的信息服务于自己的主题,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最好地呈现这些信息。对学生的要求从语言表达的正确使用,提高到发挥语言表达的最佳语用功能上。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在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英语思维方式,克服母语思维方式的制约。

【反思】以上三个案例,只是教學过程中的三个片段。在这三个教学片段中,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停留在教授教材的语言知识层面上,而应透过教材,与学生一起去欣赏英语内在的逻辑、英语的思维模式。因此,高中英语的教学,既起于教材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语言遵守什么规则;又要高于教材,透过教材,带领学生体会语言的使用在一定的语境中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只有恰当地使用教材,使教材充分发挥其载体的功能,才能把教材的教学与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融为一体,充分地体现出“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构建英语思维方式,以期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地表达、准确地理解语言的语用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从波.英语思维方式在双语教学中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

[2] 罗之慧.基于语言输入理论的英语背诵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3).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语用功能教材
教材精读
我多想……
两岸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对比研究——兼谈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蒙古秘史》被动语态的语用分析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模糊语教学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归化与异化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关于大学英语语音的语用研究
基于语用学的虚拟语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