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食护理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8-10-19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450003刘红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21期
关键词:白蛋白溃疡住院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450003)刘红霞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症状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食欲不振、营养摄入不足是影响胃十二指肠溃疡预后的重要因素。为此,我院在临床上开展饮食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接诊的8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为22~55岁,平均年龄为(32.02±6.38)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1.06±0.33)年;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为22~55岁,平均年龄为(32.05±6.44)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1.07±0.3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包括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心理干预、并发症预防、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饮食护理:①营养食谱制定。由我院营养师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特点、饮食习惯、家庭经济条件等制定科学、健康的营养食谱,合理搭配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无刺激的食物、水果等。②控制进食量。以少吃多餐为原则,每次进食量要控制适宜,将三餐分为五餐甚至多餐,在保证每餐摄入营养充足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摄入量。③静脉补充营养。对疑似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或完全性幽门梗阻的患者需暂时禁食禁水,给予胃肠减压,由静脉补充营养与水分。

附表 两组住院时间及营养状态对比(分,±s)

附表 两组住院时间及营养状态对比(分,±s)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分组 住院时间(d) 血清白蛋白(g/L) 转铁蛋白(g/L) 体重(kg)观察组(n=40) 13.16±2.62* 32.66±4.17* 2.02±0.33* 58.52±6.07*对照组(n=40) 18.28±3.03 29.25±5.02 1.77±0.35 52.33±5.95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干预15d后营养状态指标(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体重)检测结果、随访12个月病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及营养状态对比 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15d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及体重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2.2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 观察组12个月病愈率为8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0%,并发症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0%,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会造成其心理状态不断下降[1]。临床研究表明,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对抑酸药物、胃黏膜保护剂等常规药物治疗方案的效果影响较为明显,虽然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多认为营养摄入不足时溃疡修复速度缓慢,而进食量过大或摄入不恰当食物也会加重胃肠消化负担,导致病情恶化[2]。因此,在胃十二指肠溃疡药物治疗期间配合科学有效的饮食护理干预是十分有必要的。我院根据多年护理经验,针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特点实施了营养食谱制定、控制进食量与静脉补充营养几项可行性较高的举措。其中营养食谱制定为患者明确限定了摄入食物的范围,避免了误食刺激性食物或食物搭配不当所致对病情的影响[3];控制进食量有效减轻了胃肠负担;而静脉补充营养则主要针对病情较重者。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15d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及体重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个月病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饮食护理在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方面有确切的效果。

总之,饮食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营养状态和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荐。

猜你喜欢

白蛋白溃疡住院
妈妈住院了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都是“溃疡”惹的祸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白蛋白不可滥用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