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改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生活方式的效果分析
2018-10-17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赵华白丹余丽娅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赵华 白丹 余丽娅
慢性心功能不全会严重影响病患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品质[1]。本文就104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展开深入分析,下文将进行详述。
1 研究资料
1.1 临床资料 对2014年6月1日~2017年6月1日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4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观察,干预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1~82岁。常规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43~80岁。本次研究中病患均对研究目的以及意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病患意识清晰,交流无障碍,在了解本次研究的相关内容之后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已将精神障碍病患、语音交流障碍病患、资料不全病患、肝脏功能障碍病患、非自愿参与病患排除在外。在研究结果上,可进行有效的对比和分析,(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包含饮食干预、病情观察、生活护理、问题咨询、并发症护理。干预组则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入院护理。医护人员需要及时与患者、家属展开有效的交流,给予安慰,并详细解答每个病患的疑问,让病患建立起治疗信心。②病情观察。持续监测慢性心功能不全病患心率情况。对病患的面色、体温、呼吸以及精神状态进行观察,如病患出现了不良反应,则需要及时告知患者的临床主治医师,并配合医师进行相应的护理。③健康宣讲。护理人员需要进行营养支持的宣讲,每天需要了解病患的饮食状况和体重,如果病患进食较少,则需要遵医嘱给予静脉进行营养支持。以增强病患营养,提升抵抗力。④心理干预。医护人员平时主动与病患进行沟通,选用合理语言及方式告知病患治疗时间、药物服用剂量和时间等,护理人员保持良好服务态度,为患者答疑解惑。如患者对检查设备、疾病产生恐惧,护理人员须及时给予专业护理措施,保证其能够顺利完成检查。当检查完成之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病患何时、何地领取检查结果,加强对其进行心理安慰与鼓励。
1.3 统计学研究 对该次检测相关实验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整理好相关实验数据后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通过率(n%)表示,计量资料则通过(±s)表示,如果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后,P<0.05则可证实统计学意义成立;若P≥0.05,则可证实数据不具有可比性与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之后,干预组4例病患饮酒吸烟,占8.0%;作息不规律共2例病患,占4.0%;暴饮暴食共5例,占10.00%;缺乏锻炼共7例,占15.00%。常规组10例病患饮酒吸烟,占18.51%;作息不规律共7例病患,占12.96%;暴饮暴食共11例,占20.37%;缺乏锻炼共12例,占22.22%。干预组生活方式改善患者多于常规组,常规组饮酒吸烟、作息不规律、缺乏锻炼以及暴饮暴食患者多于干预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SD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详见附表。
附表 两组病患SAS评分、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3 结语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治疗选择以药物为主,但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要加强临床护理干预[2]。不过此次研究主要分析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理护理情况,从入院护理、环境护理以及生活指导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以此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优化护理效果。数据显示,干预之后,干预组饮酒吸烟占8.0%;作息不规律占4.0%;暴饮暴食占10.00%;缺乏锻炼占15.00%。常规组饮酒吸烟占18.51%;作息不规律占12.96%;暴饮暴食占20.37%;缺乏锻炼占22.22%。干预组生活方式改善患者多于常规组,常规组饮酒吸烟、作息不规律、缺乏锻炼以及暴饮暴食患者多于干预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SD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证实,心理护理有效地保障了患者治疗有效性,改善病患生活健康。
总之,对慢性心功能不全病患进行心理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满意率,能够有效改善病患生活,减轻病患的抑郁和焦虑,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