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结合功能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心理应对能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8-10-17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王凤霞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王凤霞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19例,女24例;年龄61~79岁,平均(69.82±8.64)岁。观察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59~80岁,平均(69.71±8.73)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依据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常规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有无心肺功能异常、髋关节脱位等情况;保持患肢功能位,避免过度屈伸;做好引流管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结合功能锻炼,具体如下。(1)心理干预。①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护理需求,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讲解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知识,介绍康复成功的病例,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正确、积极的面对疾病,重建信心。②指导患者应对压力和调节情绪方法,如收听音乐、播放康复视频、放松调节训练等,一般每周3~4次。并科内组织小讲座,患者进行交流经验,表扬、鼓励患者,增强患者的积极性。③与家属进行沟通,强调家庭支持的作用,使其安慰、鼓励和监督患者。(2)功能锻炼。①术后第1~2天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泵运动。②术后3~7天可做轻柔的髋关节曲伸活动,注意曲髋角度,并活动膝关节和踝关节,同时进行直腿抬高运动、坐起等训练。③术后第8~14天,帮助患者在床边练习站立,以防跌倒。
附表 两组患者的MCMQ评分对比(±s,分)
附表 两组患者的MCMQ评分对比(±s,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回避 屈服 面对干预前 干预2周 干预前 干预2周 干预前 干预2周对照组(n=43) 18.31±5.16 16.47±4.36* 15.44±4.33 12.53±3.21* 16.67±4.37 18.63±5.34*观察组(n=43) 18.48±5.22 13.32±4.24* 15.56±4.28 9.46±3.17* 16.51±4.31 21.24±5.45*t 0.152 3.396 0.129 4.462 0.171 2.243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3 观察指标 于干预前及干预2周分别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1]评估患者的心理应对能力,主要有3种应对方式,即回避、屈服、面对,前2种应对方式评分越低表示能力越高,后1种应对方式评分越高表示能力越高。于手术前及术后4周分别应用髋关节功能评分表(Harris)[2]评估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总分100分,分数越高,康复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应对能力 干预前两组患者MCMQ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回避、屈服评分较低,面对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
2.2 康复效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相比,对照组(57.75±7.36)分,观察组(57.62±7.4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的Harris评分(82.27±8.18)分比对照组(69.75±8.11)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通过心理干预与功能锻炼的结合运用,不仅使患者学会心理应对方法,减轻或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还可以促进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对观察组43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结合功能锻炼,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应对能力水平及Harris评分均较高,表明通过心理干预结合功能锻炼,可显著提高心理应对能力和术后康复效果。由于患者本身疾病的困扰,心理压力增大,易产生悲观等心理,不利于手术治疗和康复。故实施心理干预结合功能锻炼,通过心理干预,使患者的心情得以放松,减轻压力,消除不良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利于治疗和康复训练;通过功能锻炼,能有效促进和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取心理干预结合功能锻炼模式,能显著提升患者的心理应对能力,同时也能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