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前间隙补片疝修补术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种术式及疗效的对比分析
2018-10-17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人民医院514300陈永强陈臻夏传生罗诰波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人民医院(514300)陈永强 陈臻 夏传生 罗诰波
腹股沟疝指的是腹股沟区缺损引发的腹腔脏器向表体突起的一种疝,若不展开治疗,可能会致使周围疼痛加重,使患者行走受影响,甚至会引发腹膜刺激征。临床上通常通过手术对此病展开治疗,术式较多,为对此病治疗中不同术式的效果进行进一步探讨,本次研究分100例患者为两组,分别通过腹膜前间隙补片疝修补术、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展开治疗,现对照分析两组治疗情况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对象100例,均为患腹股沟疝于2015年7月~2016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患者,依据不同术式,分组如下:A组54例,均为男性,22~75岁,平均(54.6±7.8)岁,斜疝47例(87.04%),直疝7例(12.96%);B组46例,都是男性,23~76岁,平均(54.7±7.6)岁,斜疝40例(86.96%),直疝6例(13.04%)。两组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通过腹膜前间隙补片疝修补术展开治疗:麻醉后,于距腹股沟带中点2.0cm处作一切口,长约6.0cm,依次予以患者皮下组织切口处理,游离处理腹外的斜肌腱、精索,对疝进行暴露。随后对疝囊进行分离处理,适当将分离范围增大,顺疝囊颈部将腹横筋膜切开,使腹膜外的脂肪、腹壁之下的静脉与动脉得以显露。对耻骨肌孔区即腹膜前的间隙实施分离,范围控制在10×10cm2,此过程中,为便于游离,可在腹膜的前间隙间将一块湿纱布塞入,完成游离后,将补片置于腹膜前间隙,并展开使其平整,放置前可通过拉钩进行暴露,确保血管在前方才可将补片置入,置入需达到耻骨的结节,确保耻骨梳韧带下有1/3d补片,内侧补片则在腹直肌的后方置入,外侧的在腹膜与髂腰肌间置入。对平片、腹横肌进行2~3针的缝合固定,对切口实施止血处理,冲洗,对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皮肤实施逐层缝合处理,术毕。
B组通过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展开治疗:麻醉、切口、疝暴露、精索游离完全相同于A组,对疝囊实施高位的游离处理,如果患者疝囊比较小,则无需实施横断、切开处理,过大则先进行横断处理,使其缩小,并度其颈部实施游离与包扎,还纳疝囊。随后对网塞外周花瓣、内环后腹横筋膜实施3~4针的缝合固定,在腹沟股、腹内斜肌、腹外斜肌间将成型的补片置入,以相同于A组的方式进行固定,随后对切口实施处理,完成手术。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相关手术指标:手术用时、术后排尿时长、疼痛持续时长、住院时长。②统计并发症出现情况。③展开12个月随访,统计复发情况。
1.4 数据分析 研究数据处理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X2检验;若P<0.05,则在统计学方面有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相关手术指标 A组手术用时较B组短,P<0.05;两组术后排尿时长、疼痛持续时长、住院时长对比则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见附表1。
2.2 对比两组并发症 A组5.56%发生并发症,B组19.57%发生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A组较低,P<0.05,见附表2。
附表1 两组相关手术指标对比(±s)
附表1 两组相关手术指标对比(±s)
手术用时(min) 术后排尿(h) 疼痛持续(d) 住院(d)A组(n=54) 50.21±5.62 5.2±1.1 1.0±0.7 5.5±0.6 B组(n=46) 58.39±7.35 5.3±1.2 1.6±0.5 5.4±0.3
附表2 两组并发症对比[%(n)]
2.3 对比两组复发率 经12个月随访,A组无患者复发,B组有2例患者复发。
3 讨论
腹股沟疝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近年来此病治疗中疝环填式无张力的修补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此手术与人体解剖关系符合性较高,具有术后疼痛轻、操作简单等优点[1]。但随着腹股沟疝病情复杂度的提升及临床研究的深入,此手术的缺点不断显露。因此,临床上逐渐通过腹膜前间隙补片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展开治疗,相较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此手术有诸多优点:①在腹膜前间隙处对疝修补片进行置入,无需在腹股沟韧带、联合腱上对修补片进行缝合,操作时无张力,术后疼痛轻[2]。②无需对腹外斜腱肌实施解剖,可对骼腹处的神经进行保护,使术后伤口疼痛、麻木减少。③在修补位置对修补片进行贴压时,通过腹压实现,手术无需进行较多缝合,可使手术时间缩短[3]。④一些新型的疝修补片被应用在此手术中,可对耻骨肌孔进行完全性的覆盖,一次性对解剖薄弱点实施修补,可使术后复发率减少。⑤对平片型的补片进行应用,术后网筛样瘢痕不会形成,因此术后一般不会有下腹部异物感产生[4]。
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分别通过上述两种术式展开治疗,结果显示:A组(腹膜前间隙补片疝修补术)手术用时(60.21±5.62)min,较B组(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79.39±7.35)min少,P<0.05。两组术后排尿时长、疼痛持续时长、住院时长对比则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此结果表明,对腹股沟疝的治疗,相较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膜前间隙补片疝修补术的手术用时较少,但两种手术在创伤方面则差异不大,因此患者术后排尿、疼痛持续、住院的时长未出现明显差异。A组并发症发生率占5.56%,较B组的19.57%低,P<0.05,A组下腹部异物感未发生,B组则有3例患者发生。可见,腹膜前间隙补片疝修补术的手术并发症较少,尤其是下腹部异物感。此外,本研究还对两组患者展开了12个月的随访,发现A组无患者复发,B组有2例患者复发。这表明通过腹膜前间隙补片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展开治疗术后复发率较低,这主要是由于此手术可完全对耻骨孔进行覆盖,使一些薄弱的解剖点得到修补。
综上所述,对腹股沟疝患者展开治疗时,腹膜前间隙补片疝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均是现阶段比较有效的两种手术,但相较于后一种术式,前一种术式的并发症较少、复发率较低。临床实际应用中需灵活选择,尽量通过前一种手术对患者展开治疗,以促进良好临床治疗有效性、安全性的实现。